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浅议幼师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浅议幼师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摘要:本文分析了幼师生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对于幼师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幼师生 职业道德素养 培养

职业道德是个体在履行不同职业角色的过程中要遵守该行业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包括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幼儿教师是教育幼儿健康成长的特殊的职业,应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准则。因此幼师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是中职学校的重要教育任务。

幼师生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幼儿教师,这要求他们要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但目前幼师学生普遍存在职业道德概念模糊、职业道德水平偏低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师学生的职业道德概念模糊。造成幼师生职业道德概念模糊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中一个原因是现代社会日趋多元化和信息化,严重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社会传媒一方面对公众宣讲无私奉献,另一方面又对青年们讲求务实态度;一方面本着净化社会风气的目的呼唤人文道德的回归,另一方面又出于商业的考虑为满足人们的娱乐、猎奇心理把格调低下的精神商品大批量投放到市场中间。这些矛盾都致使我们的学生面对社会问题无所适从。一些不遵守职业道德、“一夜暴富”的实例,“权钱交易”“岗位腐败”等负面新闻充斥着学生的视听,不可避免地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产生消极影响。由于受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学生们通常对职业道德知识缺乏认同感,他们觉得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是一种说教,是虚假的,不易接受老师课堂所讲授的职业道德观念,容易产生厌烦、抵触情绪。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师学校中,现行的职业道德课程和教育方法单一陈旧,很难对学生产生鲜活的积极的影响。大多数教材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应试教育的痕迹,最后的测试以考试试卷为主。有的教师对职业道德课的教学目的认识模糊,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中依旧在唱“独角戏”。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教

1 / 6

育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做“改造”对象,只告诉学生不能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却不去解释其中的原因。教师们经常片面强调“正面灌输”与“行为强化”,不善于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我们的职业道德教育陷入“就范教育”的误区。这样使得学生逆反心理较为严重,他们对书本知识、教师权威产生不信任的情绪,使得他们对职业道德认识便产生偏差,很难有效促进职业道德的生成。

2.幼师学生的生源层次不高。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教育结构大幅度改革,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中职学校提高生源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中职学校不得不一再降低要求录取新生。一些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个人素质较差的学生也被录入幼师新生之列。不少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难度。

人一生的职业道路漫长又曲折,如何为未来事业做好充分准备,如何了解就业动态和信息,如何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尽快进入角色,如何在幼教工作中自我完善,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许多幼师生从没有认真思索过这些问题。有些幼师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没有奋斗目标,思想不求上进,对前途迷茫,职业理想模糊,学习自觉性不高,只想混个文凭;有些学生自我意识过强,喜欢自由,行为随便,不注重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劳动观念、纪律观念淡漠,不注重勤俭和规范,缺乏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还有为数不少的幼师生欣赏水平不高,对大众传媒的选择能力不强,由于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幼师生中也较广泛地存在“追星族”、迷恋网络、迷恋“低俗小说”,一些学生置学习于不顾,经常出入娱乐场所等。这些学生对于幼教职业不热爱,更谈不上对幼师职业道德有基本的了解。

3.幼师生缺少实践机会。一个人的综合素养的形成,不单单取决于学校教育的效能,实践教育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长期以来,多数学校重视利用教学、各类活动、讲座、宿舍文化建设等多种手段来对幼师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却常常忘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般来讲,幼师学生去缺少实践机会出于以下两种情况:有的学校出于教学考虑,把学年中的教育见习和所有课程结束后的顶岗实习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读书期间缺少必要的职业道德体验和行为养成的机会,不能在今后的职业道德学习中进行反思和修正,接受的职业道德教育仅仅作为“理论”漂浮着。另一

2 / 6

部分学校虽然为学生提供见习或实习机会,但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有的实习形式仅限于“参观”“听课”,或者实习的时间很短,只有一周到两周时间,在这种蜻蜓点水的实习形式中,学生需要熟悉幼儿园环境、了解幼儿特点、适应实习工作,这些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很难深入体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和外化。

针对如上现状,幼儿教师到底应具备哪些职业道德素养,作为中职的教师应如何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呢?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参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爱国守法的高尚情操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这是一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

作为一名合格特别是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应该爱国守法,认识到自己从事的事业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自觉地把自己日常平凡工作与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联系在一起。在这一方面,许多学校教育工作做得很好。每周一清晨,当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朝霞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时,同学们心中涌动的是庄严,是激动。特别是一篇篇发自肺腑的国旗感言,更让学生心潮澎湃,爱国情操油然而生。每晚新闻联播时间,学生坐在教室里不仅了解国际、国内发生的大小事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与变化,而且还让学生明确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感,学习会更自觉、更刻苦。

2、培养学生关爱幼儿的可贵情怀

关爱幼儿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品质。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爱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这是一个教师履职的前提。

冰心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爱,是泉源;爱,是动力;爱,是润滑剂;爱,是凝聚力。对孩子没有真正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关爱儿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

3 / 6

浅议幼师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浅议幼师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摘要:本文分析了幼师生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对于幼师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幼师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职业道德是个体在履行不同职业角色的过程中要遵守该行业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包括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幼儿教师是教育幼儿健康成长的特殊的职业,应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准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v44750anu9s4tl8lgrm6o2vt5lzqa00cr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