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效应
2011级法学一班 李婷 2011112061 摘要:经济合理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但在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的条件下,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我们必须对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效应有清醒的认识,并相应调整和完善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及经济发展战略,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1]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生产力发展 资源配置 经济危机 经济不平衡 国家主权独立性 一、引言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是冷战结束后的近二十年绝无仅有的,就算是1970年代初期石油危机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不能与此相提并论,这可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全球面临的最大的一次危机。 随着经济化程度越来越深,经济危机给全球带来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二、正文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一)经济全球化的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
1.经济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全球化是资本的全球化,发达国家的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的利用外资,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不足带来的各种问题。资本的进入又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传统企业的改造和现代企业的竞争,对建立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有重要作用。外资进入扩大了生产规模,同时解决了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就业的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化和金融化。资本进入发展中国家同时带来了市场经济的博弈规则和惯例,大大缩短了发展中国家从二元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间。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
经济全球化可使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和劳动力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发展中国家获得所需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先进制度,利用国外引进的适用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切来发展适合本国的经济,从而促进经济的转型和飞速发展。而发达国家则利用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提供的廉价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广阔的销售市场,从而为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经济全球化的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国家政治独立性受到影响,国家间的政治经济依赖性越来越强。 1.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30%,个别国家达到了50-60%。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
影响到与其具有紧密贸易和投资关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将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引入失衡与危机的境地。1997年泰国的汇率危机,很快传染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以及韩国和日本,从而形成严重的地区性金融危机。随后又波及俄罗斯和拉美地区(一度包括美国),形成了事实上的全球性金融动荡,便是危机传染效应的最新例证。
国际游资的存在是全球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根源之一。作为一种超越国界的巨大的金融力量,国际游资一次又一次地扮演了全球性金融动荡的制造者或推动者,扮演了危机传染的主要媒介物。在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今天,尽管仍然可以继续探索各种有效监管措施,但对国际游资的完全控制则是不可能的。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失业、贫困等各种问题不断升级,政府的宏观调控似乎也起不了什么作用。直到今天,我们也不能说全球经济已经从经济危机中完全复苏,这就是经济全球化带给我们的经济不稳定性的重要表现。
2.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我们都知道,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化过程, 而发达国家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这个过程中,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据世界银行统计,1983年,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高收入发达国家的2.4%,即后者等于前者的43倍;到了1994年,这一比例降低到1.6%,即后者为前者的62倍。造成这种差距扩
大的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两个因素不容忽视。其一,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不均衡。虽然几乎所有参与全球化过程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从中受益,但并不意味着利益均沾。因为事实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这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 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这种相对优势,使它们在价格制定方面具有主动权,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换时获得更多的利益。其二,名义汇率下降,导致国民生产总值名义值减少。由名义贬值引起的实际贬值,又将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进而在国际交换中付出更大的代价。
我们不得不承认,世界财富的天平已然倾斜。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在各种官方调查中,我们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发达国家的人均GDP 要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人均GDP又与国民生活幸福指数息息相关。所以,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国民幸福指数又要远远高于中印等发展中国家。这充分说明了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利益的不均衡化的重大影响,即两极分化的不断加重。
3.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产业安全问题存在隐患,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
欧盟经济体发展的历程表明,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则不断下降。从早期的关税同盟、统一农产品价格、汇率联合浮动,到单一货币欧元出现以后的统一金融政策(1999
年1月欧元利率区启动),无不说明各成员国的财税和货币主权已逐渐让渡给超国界的欧盟协调机制。而这种经济主权的让渡曾经使许多成员国付出不小的代价,甚至多次危及欧盟经济体的存亡。
对于欧盟以外的世界其他国家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其经济主权(特别是在财税和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同样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渡。从关贸总协定的历次减税和贸易自由化谈判,到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被迫进行的经济调整,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主权主动让渡。另一种是跨国私人经济力量对经济主权的侵蚀。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国公司。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很少会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完全一致,因而,它们对于东道国为了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采取的许多政策措施,经常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跨国公司在国际间进行了大规模资金转移,对东道国货币金融政策的消极作用同样是不可低估的。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在这方面付出的代价,是应当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安全尤其受到冲击。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目前仍比较落后,仍然要依靠发达国家投入的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各种资源,依赖性越来越强。而发达国家则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这种需要,大力发展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建厂投资,利用发展中国家各种廉价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赚取高额利润,赢得“剪刀差”。 发展中国家在这种全球化趋势下只能无奈地沦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