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理论逐渐明确化 3、(1)好学、好问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五、
一、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方面发展。 二、同伴交往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三、学前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观察学习和积极探索,有助于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四、同伴交往可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基础。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6) 一、选择题(10分)
1、新生儿出生时身高约为( )。
A. 30cm B.40cm C.50cm D.60cm
2、( )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社会关系。 A.同伴关系 B.师生关系 C.交往关系 D.一般关系 3、自我意识萌芽的时间( )。
A.5岁 B.4岁 C.3岁 D.2岁
4、( )是没有预定的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的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5、( )是指遗传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A. 遗传 B.遗传素质
C.生理成熟 D.生理特征
6、美国心理学家( )用双生子楼梯的实验,说明了生理成熟对学习技能的前提作用。 A.艾宾浩斯 B.皮亚杰 C.格塞尔 D.埃尔金德
7、3岁儿童已经正确辨别上下方位,4岁能正确辨别前后,5岁部分儿童开始能以( )为中心辨别左右。
A.父母 B.同伴 C.自我 D.他人
8、( )是依赖事物的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的彼此联系而进行的思维。 A.具体形象思维 B.直观行动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思维
9、( )是培养优而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A.2岁 B.3岁 C.4岁 D.5岁
10、( )一般指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A.智力 B.智商 C.想象 D.能力 二、填空题(1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_______________。
2、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儿童大脑对_______能动的反映。 3、3岁左右,幼儿已经能够掌握_________个词。
4、记忆的种类按目的分类,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5、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________、丰富和深刻化________。 6、___________又叫做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
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
7、智利量表通常包括严格制定的标准化的________和_______的得分。 三、 名词解释(20分) 1、亲子关系 2、道德感 3、 个性 4、生理成熟
5、儿童心理发展动力
四、简答题(30分)
1、影响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趋势?
3、为什么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
4、为什么幼儿有时会出现想象与现实相混淆的情况? 5、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五、应用题(30分)
1、如何运用“同伴现场提名法”。 2、为什么推广普通话从小抓起?
答案:
一、1、C 2、A 3、C 4、B 5、B 6、C 7、C 8、A 9、C 10、A
二、1、0—6、7岁儿童 2、客观现实
3、1000—1100
4、有意记忆;无意记忆 5、社会化;自我调节化 6、亲社会行为 7、题目:常模
三、
1、主要是指儿童与父母(养父母)之间进行的交往及其伴随着一种情感关系。 2、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3、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
4、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胜利发展。 5、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内部因素之间的矛盾,即新的需要和旧的心理水平状态之间的矛盾。
四、1、(1)首先,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2)其次,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等; (3)儿童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是影响亲子交往的另一重要因素;
(4)此外,亲子交往还受家庭以及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邻里、社区的风气舆论、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托儿所、幼儿园的要求和教养方式等。 2、(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2)从情境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3)幼儿讲述的逻辑性提高; (4)逐渐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3、(1)幼儿晚期,儿童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幼儿对成人对他的评价注坚持有批判的态度;
(2)如果成人对幼儿的评价不符合他的实际情况,儿童会提出疑问或申辩,甚至表示反感; (3)所以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不可褒扬过高,也不可随意贬损,要注意自己评价对幼儿的影响。
4、(1)这是由于幼儿对认识水平不高,有时把假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混淆了;
(2)有些幼儿渴望的事情,经反复想象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变成似乎是记忆中的事情了;
(3)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把假想的事情信以为真。
5、(1)社会环境可以是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过程;
(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
五、1、在儿童集体活动的场所,挑选一处既能使幼儿看到搬上其他同伴,又不至于使幼儿为别人所干扰、分心的地方,逐一向每一幼儿提问:“你最喜欢班上哪3个小朋友?”(正提名)和“你最不喜欢班上哪3小朋友?”(负提名),详细记录幼儿的提名情况。如果某一幼儿被提名为“最喜欢的小朋友”则就在正提名上记上1分;相反,如果被提名为:“最不喜欢的小朋友”则就在负提名上记上1分,综合全班幼儿的回答,便可以得出每个幼儿的正、负提名总分。据此便可以判断某个幼儿被同伴接纳的程度,从而判断其同伴社交地位的类型。 2、因为语言的发展为:(1)4岁左右,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在这时期,儿童几乎可以学会世界各民族语言的任何发音。儿童3—4岁以后,发音开始稳定,趋于方言化,即开始局限于本族或本地语言,年龄越大越如此。这时,在开始学习其他方言或外语的某种发音就可能感到困难。
(2)对于语音的意识开始形成。儿童要学会正确发音,必须建立起语音的自我调节功能。一方面要有精确的语音辨别能力,一方面要能控制和调节自身发音器官的活动。儿童开始自觉地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地模仿正确发音,纠正错误发音。
因此,对于3-4岁儿童的正确发音要特别注意。推广普通话也要从小做起。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7) 一、选择题(1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 )。 B. 0-6、7岁儿童 B.3-7岁儿童 C.0-3岁儿童 D.3-4岁儿童
2、婴儿最先发展起来的动作是( )。
A.颈部动作 B.头部动作 C.大肌肉动作 D.小肌肉动作
3、( )是没有预定的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的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4、( )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代表个体个性的本质。 A.品质 B.人格 C.性格 D.气质
5、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中,( )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条件。 B. 遗传和生理成熟 B.环境 C.教育 D.环境和教育 6、自我意识萌芽的时间( )。
A.5岁 B.4岁 C.3岁 D.2岁 7、3岁左右,幼儿已经能够掌握( )个词。
A.500左右 B.800左右 C.900左右 D.1000左右 8、( )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依恋感
9、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 )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
A.个性 B.气质 C.能力 D.性质
10、儿童( )一般指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 A.智力 B.智商 C.想象 D.能力 六、填空题(1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_______________。
2、_______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或抗拒的行为。
3、3岁儿童已经能够正确辨别上下方位;4岁能正确辨别前后;5岁部分儿童开始能以_________为中心辨别左右。
4、_______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地反映,是以此为中介,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5、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守恒法。 6、_________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外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社会关系。 七、名词解释(20分) 1、亲子关系 2、直观行动思维 3、气质 4、遗传素质
5、儿童心理发展动力 八、简答题(30分) 1、个性的基本特征。
2、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
3、为什么幼儿有时会出现想象与现实相混淆的情况?
4、幼儿情绪情感发展总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5、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九、 应用题(30分)
1、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了什么?并描绘实验过程。
2、同伴交往的类型有哪几种,各类型的公式是什么?在幼儿群体中分布的比例约是多少? 答案:
一、1、A 2、B 3、B 4、C 5、A 6、C 7、D 8、A 9、B 10、A 二、1、学前儿童的心理 2、危机期 3、自身 4、思维
5、分类法;排除法;解释法(定义法) 6、不完整句阶段;完整句阶段 7、同伴关系
三、
6、主要是指儿童与父母(养父母)之间进行的交往及其伴随着一种情感关系。 7、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8、 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9、是指遗传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尤其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征。 10、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内部因素之间的矛盾,即新的需要和旧的心理水平状态之间的矛盾。
四、1、(1)心理活动的整体性; (2)心理活动的倾向性; (3)心理活动的稳定性; (4)心理活动的独特性;
(5)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
2、(1)从思维工具的变化来看,从主要借助于感知和动作,到主要借助于表象,再过渡到借助于概念;
(2)从思维方式的变化来看,从直觉行动性思维,到具体形象性思维,再过渡为抽象逻辑思维;
(3)从思维反应的内容来说,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想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
3、(1)这是由于幼儿认识水平不高,有时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混淆了起来;
(2)有些幼儿渴望的事情,经反复想象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变成似乎是记忆中的事情了;
(3)由于认知经验不足,把假想的事情信以为真。
4、幼儿情绪情感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社会化; (2)情感的丰富化和深刻化; (3)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5、(1)社会环境可以是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过程;
(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 五、1、(1)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用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生理成熟对学习技能的前提作用。 (2)双生子T和C在不同年龄学习爬楼梯。T从出生后第48周起接受训练,每天练习10分钟,连续6周。C则从出生后第53周开始,每天练习时间相同,仅训练两周,就赶上了T的水平。
2、(1)同伴交往的类型有: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 (2) “+”提名总分
受欢迎型 ≥ × 2 “+”提名人数 “-”提名总分
被拒绝型≥ ×2 “-”提名人数
被忽视型=正提名或负提名总分为0 一般型 <正提名平均分2倍 <负提名平均分4倍
在幼儿群体中受欢迎型幼儿约占13.33%,被拒绝型约占14.31%,被忽视幼儿占19.41%,一般型幼儿占5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