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先学前期,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发展上。 3、_________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4、儿童为脑皮质各区域成熟按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和 _______是实现由喜构思的基本手段。 三、名词解释(25分) 1、无意想象 2、抽象逻辑思维 3、理智感 4、亲社会行为 5、气质
四、简答题(30分)
1、简述幼儿想象夸张性的原因。 2、简述幼儿“说谎”的原因。
3、为什么幼儿中期常常出现“告状”现象。 4、为什么说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日期。 5、为什么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
五、应用题(25分)
试述四种教养方式中哪种教养方式最好?怎样做一位好父母。 答案:
一、1、B 2、D 3、A 4、C 5、D 6、A 7、C 8、B 9、D 10、C 二、1、条件反射
2、皮质抑制机能;第二信号系统 3、先学前期
4、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5、动作;言语 三、
1、没有预定的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2、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3、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4、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
5、指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四、1、由于认知水平尚处在感性认识占优势的阶段,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情绪对想象过程的影响。
2、幼儿认识水平不高,有时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混淆起来;有些幼儿渴望的事情,经反复想象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于变成似乎是记忆中的事情了;知识经验不足,把假想的事情信以为真。
3、道德感是有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4—5岁幼儿比较明显的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可以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他们看见小朋友违反规则,会产生极大的不满,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
4、这时期个性的各种心理结构成分开是发展,特别是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地发展起来;各种心理活动不仅已经结合成为整体,而且表现出明显的稳定的倾向性,形成了各人的独特性。
5、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的评价;特别是幼儿初期,儿童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幼儿晚期,儿童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幼儿对成人对他的评价逐渐持有批判的态度,如果成人对他的评价不符合他的实际情况,儿童会提出疑问或申辩,甚至表示反感。
五、权威型,在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多数独立性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喜欢与人交往,对人友好;父母应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态度积极肯定,热情地对儿童的要求、愿望和行为进行反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和观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参与讨论;对儿童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坚定的实施规则,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表示不快,而对其良好行为表现表示支持和肯定,高控制,情感上偏于接纳和温暖,避免专断放纵、忽视。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4) 一、选择题(10分)
1、幼儿指的是( )。
A. 3—6岁 B.0—1岁 C.1—3岁 D.7岁 2、3岁儿童已能辨别( )。
A.上下方位 B.前后方位 C. “自我”为中心 D.上下、前后
3、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叫( )。 A. 思维 B.想象 C.记忆 D.情绪情感
4、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 )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慢的。 A.思维 B.想象 C.气质 D.性格
5、学前儿童颜色视觉(辨色力)何时发生( )。 A.出生后三个月 B.1岁 C.6个月 D.2岁 二、 填空题(10分)
1、学前儿童是_______岁的幼儿。
2、儿童与父母亲(养父母)之间进行的交往及其伴随着一种情感关系叫“__________”。 3、自我意识的萌发的时间______,发生的标志________。
4、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有两种_______和_________。
5、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_________所设计的“三座山实验”是自我中心思维的一个最典型例证。
6、 _______岁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7、 2岁以后,儿童与同伴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________。
8、一个人特有的心理活动、情感行为,反应的速度强度、灵活性的动力特征叫
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20分) 1、第二信号系统 2、思维 3、道德感 4、认知发展 5、性格
四、简答题(30分)
1、婴儿动作的发展有什么规律? 2、幼儿观察力发展有何特点。
3、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4、幼儿创造想象表现是什么?
五、 论述(30分)
1、为什么幼儿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 2、学前儿童(幼儿)思维发展年龄特点。
答案:
一、1、B 2、D 3、A 4、C 5、D 6、A 7、C 8、B 9、D 10、C 二、1、条件反射
2、皮质抑制机能;第二信号系统 3、先学前期
4、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5、动作;言语
三、 1、没有预定的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2、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3、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4、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
5、指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四、1、由于认知水平尚处在感性认识占优势的阶段,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情绪对想象过程的影响。
2、幼儿认识水平不高,有时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混淆起来;有些幼儿渴望的事情,经反复想象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于变成似乎是记忆中的事情了;知识经验不足,把假想的事情信以为真。
3、道德感是有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4—5岁幼儿比较明显的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可以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他们看见小朋友违反规则,会产生极大的不满,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
4、这时期个性的各种心理结构成分开是发展,特别是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地发展起来;各种心理活动不仅已经结合成为整体,而且表现出明显的稳定的倾向性,形成了各人的独特性。
5、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的评价;特别是幼儿初期,儿童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幼儿晚期,儿童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幼儿对成人对他的评价逐渐持有批判的态度,如果成人对他的评价不符合他的实际情况,儿童会提出疑问或申辩,甚至表示反感。
五、权威型,在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多数独立性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喜欢与人交往,对人友好;父母应采用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态度积极肯定,热情地对儿童的要求、愿望和行为进行反应,尊重孩子的意见和观点,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参与讨论;对儿童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坚定的实施规则,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表示不快,而对其良好行为表现表示支持和肯定,高控制,情感上偏于接纳和温暖,避免专断放纵、忽视。
《学前心理学》考试试题(5)
一、选择题
1、( )是儿童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A.出生后的第一年 B.出生后的第二年 C.出生后的第三年 D.出生后的第四年 2、( )影响儿童行为的倾向性。
A.情绪 B.想象 C.记忆 D.思维 3、儿童言语的准备在( )岁。
A.0—1岁 B.0—1.5岁 C.0—2岁 D.0—3岁 4、( )是维持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A.记忆 B.想象 C.思维 D.语言 5、( )是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激发者。
A.个性 B.社会性 C.言语 D.情绪情感 6、( )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A.言语 B.概念 C.情绪 D.记忆 7、儿童思维的发生时期在( )岁。
A.0—1岁 B.1—2岁 C.1.5—2岁 D.1—3岁 8、两岁儿童能集中注意( )分钟。
A.5—8 B. 10—20 C.10—12 D.半小时 9、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是( )。 A.行为 B.思维 C.想象 D.感知觉 10、( )的产生和发展使儿童的个性开始萌芽。 A.语言 B.思维 C.记忆 D.想象
二、填空题
1、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_______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为___________的过程。
2、 婴儿发音大致经历三个阶段:1、简单发音阶段 2、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意想象是_______________的想象,这是根据一定的_________而进行的。 4、记忆态度是指记忆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
5、注意具有稳定性、广阔性、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基本品质。 三、名词解释 1、 再造想象 2、 气质
3、 直观行动思维 4、 观察 5、 有意注意 四、简答题
1、幼儿有意想象开始发展的表现? 2、幼儿判断发展的特点。 3、幼儿晚期心理特点。 五、论述题
试述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答案:
一、1、A 2、C 3、A 4、B 5、D 6、B 7、C 8、C 9、D 10、B 二、1、表象;新形象
2、连续音阶段;模仿发音—学话萌芽阶段 3、主动的、有目的;任务 4、目的、意图
5、转移性、分配性 三、
1、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2、指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带上独特的色彩,制约着心理活动进行的特点。
3、指对客观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4、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5、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势。 四、1、(1)确定主题 (2)完成提出任务 (3)讲故事,编结尾 2、(1)形势逐渐间接化 (2)根据逐渐客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