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教材分析: 《解剖学基础》研究的是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发生发育规律的一门课程,是重要的医学基 础课;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全身主 要骨的形态、骨性标志,主要关节的构造特点以及骨骼肌的形态,对以后的临床课程,尤其是外 科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节主要介绍的是概述、骨和骨连接,主要的内容包括:一、骨的分类、构造与连接;二、躯干骨及其连接;三、颅骨及其连接;四、上肢骨及其连接;五、下肢骨及其连接。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一方面熟练掌握这一节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正确认识骨的正常位置与形态,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中职院校教学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里并不适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动系统章节学习兴趣的培养,绪论很重要,因此在教学中应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教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自主学习。 本节的重难点是骨的分类、关节的组成及运动特点,采用的是模型观察法、多媒体展示法、临床案例讨论法及联系生活形象比喻法来讲解,调动学生积极性,突破重难点。 课程名称 授课类型 解剖学基础 理论课(新课) 年级 一年 专业、层次 学时 护理专业 1 授课题目(章、节) 教案的讨论与设计: 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和骨连结 1. 将人体骨骼的模型摆在教室的一侧,问同学们今天教室里面多了一个什么东西,将学生的眼球吸引到人体骨骼的模型上,引出今天的课程。 2. 课程的包括(1)骨的分类 (2)骨的构造,可采用临床抽取骨髓的实例(3)骨的连结,重点是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通过模型和标本给学生直观的效果,生活中掰手腕和摔倒后关节脱位的临床病例,突破重难点。 3. 归纳总结。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运动系统的组成 2. 熟悉骨的分类 3. 熟悉骨的构造 4. 熟悉骨的连结 1
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 1. 运动概述:5分钟 2. 骨的分类:8分钟 3. 骨的构造:8分钟 4. 骨的连结:13分钟; 5. 总结:6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骨的连结,关节 重点:骨的分类、关节的组成及运动特点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实物演示、标本、模型、活体观察、讨论 教学作业: 简述骨的分类、解释关节 学生学习方法: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堂活动,思维要随老师的讲解而动,适当做些课堂记录,课后及时复习、完成习题集相应的作业。 课后记(包括教学目标的测评,教学反馈与矫正等)详见单元续页后 (续页)
2
教学过程: 第二章 运动系统 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 功能:骨——杠杆作用; 骨连结——运动枢纽; 骨骼肌——运动的动力 支持人体、保护内脏器官等功能; 体表标志:在体表能看到或摸到的骨骼或骨骼肌的凸起或凹陷的结构,这些标志在临 床上对确定内脏器官的位置、血管和神经的走向、穿刺进针的部位等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骨和骨连结 一、概述 (一)骨的分类 全身有206块,其中6块听小骨属于感觉器,每一块都是一个器官。 1.分类及其形态 脑颅:额骨、顶骨、枕骨、颞骨、筛骨、蝶骨 颅骨 面颅:鼻骨、泪骨、颧骨、腭骨、下鼻甲骨、上颌骨、 下颌骨、犁骨、舌骨 按部位分 躯干骨:胸骨、肋骨、椎骨 四肢骨 上肢骨—肩胛骨、销骨、肱骨、尺骨、桡骨、腕骨、 掌骨、指骨 下肢骨—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跗骨、跖骨 趾骨 长骨——长管状,一体两端,体内有腔,称骨髓腔 按形态分 短骨——立方形 扁骨——板状 不规则骨 (二)骨的构造 骨膜:被覆于除关节面以外的骨表面,由结缔组织构成,含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对骨的营养、生长发育、创伤修复等起重要的作用。 骨质:骨组织, 骨密质——位于骨的表面或骨干 骨松质——位于骨的内部或骺端 骨髓:是充满在骨髓腔内和骨松质内的软组织,成人总量约1500ml,占体重4.6%。 可分为两种: 3
红骨髓——呈红色,人体内的红细胞和大部分白细胞是从它产生出来的。因此,它是重要的造血组织,再生障碍性贫血就是红骨髓造血机能损害的结果。胎儿和婴幼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红骨髓逐渐减少,成年人主要分布于长骨的两端、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松质内。 黄骨髓——呈黄色,它分布于长骨骨髓腔内,主要为脂肪组织,它已不具备造血的功能。但当大失血时,它仍可能转化为红骨髓进行造血。一般5—7岁时开始出现黄骨髓,成人时,两者约各占一半。 6岁前后,部分红骨髓 3.骨的理化特性 (1)物理特性:硬度+弹性+韧性 骨的化学成分是由65%的无机物和35%的有机物组成。无机物主要有磷酸钙[C89(m4)21和碳酸钙(cac03)等,它使骨具有硬度;有机物主要是由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组成,它使骨具有韧性和一定的弹性。一生中骨的无机物与有机物不断变化,年龄愈大,其无机物的比例愈高。因此,老年人易发生骨折。骨的相对密度为1.87--1.97,新鲜股骨的承受压力可达263--400kg,肱骨可达1--276kg。 (2)化学成分: 无机物(2/3)赋予骨的硬度 磷酸钙Ca3(po4)2;碳酸钙CaCO3 有机物(1/3)赋予骨的弹性和韧性 胶原纤维(骨胶)+粘多糖 年龄愈小,无机物愈少——易变形,相反——易骨折 (三)骨连结 为骨与骨间的连结装置,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种 1.直接连结 形式:两骨之间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 特点:两骨之间无腔隙,运动度很小 黄骨髓——网状组织 + 脂肪组织 4
2.间接连结: 形式:相邻骨借膜性囊相连,又称关节。 特点:两骨之间有腔隙,运动度较大。 关节面——各骨的邻接面,无骨膜,但覆有关节软骨。 关节囊——结缔组织构成的膜性囊。 内层→滑膜→分泌滑液,起润滑作用 外层→纤维膜→坚韧,起加固作用 关节腔——内含滑液,呈负压,起稳固作用。 (2)辅助结构: 有的关节有,有的关节无韧带→→加固之 关节盘或关节唇→→适应之 (1)屈伸:发生在冠状轴上 (2)内收/外展:发生在矢状轴上 (3)旋内/旋外:发生在垂直轴上 (4)环转:为(1)和(2)的连续运动。骨的近端原位转,远端作圆周运动 (三)、人体一生各期骨与关节的特点 1.小儿骨与关节特点 2.中年人骨与关节特点 3.老年人骨与关节特点 5
生活中掰手腕的例子
解剖学-骨和骨连结(一)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