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五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
摘要:文章在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中职学校汽修专业“五段递进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了具体实施的措施。 关键词:汽修专业 “五段递进式” 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 实施 一、汽车行业现状及汽车维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市场和产业规模高速增长,自2006年起,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新车消费市场,同时还是仅次于日本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目前,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有一、二类企业30多万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福建省汽车维修业户目前已达7000余户,按全国平均水平测算,福建省未来三年对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需求总量在5万人以上。在国内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作为汽车消费后市场的汽车维修业从车源、车型、服务对象到维修作业形式等诸多方面都已经或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同时汽车进入家庭也使汽车用户对汽车维修人员的服务质量和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怎样培养出适应汽修行业发展“适销对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是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育工作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 1.培养目标和人才业务规格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及企业对汽修专业学生的要求,我校把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现代化“汽车后市场”的汽车维修业及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汽车装配、维修、检测、驾驶、养护、美容和汽车整车及零配件销售等工作,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了解相关企业生产过程和组织状况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员。
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具有良好团队协作精神和一定的人文素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体能。毕业生应熟练掌握汽车运用与维修相关专业知识并具有今后持续发展的基础,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基础理论适度、技能水平强、素质较高、能够直接上岗等特点。 2.职业岗位群和职业能力要求 汽修专业职业能力要求见下图:
通过我校汽修专业教师的市场调查和毕业生回访了解到,汽修专业学生就业后从事的职业岗位主要有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维修钣金、汽车维修喷漆、汽车美容、汽车配件销售与管理、汽车制造企业产品装配。其中,汽车制造厂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厂的操作单一,对技能要求不高,一般具备汽车机电维修工素质的员工必定能胜任汽车制造厂及零部件制造厂的工作。汽修企业及4S店一般需要机电维修工、钣金工、喷漆工三个工种,其中以机电维修工需求量最大,因此学校确定汽修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岗位为机电维修工。同时也将钣金、喷漆作为专门化实训项目,供学生选修,以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三、“五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美国德莱弗斯模型把技能学习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新手→高级学徒→合格者→熟练者→专家。这对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借鉴,我校将汽修专业学生三年的学习期也分为了五个阶段,即“基础段→加强段→
提高段→实战段→顶岗段”,并参照德莱弗斯模型理论将教学目标定位为: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应达到“熟练者”阶段。
“五段递进式”技能学习标准详见下表:
四、围绕“五段递进式”技能标准和所需的职业能力设置课程体系,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体系包含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由“基础段(第1学期)→加强段(第2学期)→提高段(第3学期)→实战段(第4学期)→顶岗段(第5、6学期)”五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实训项目、实训目标和考核标准。
理论教学体系则跟随“五段递进式”实训教学进程,按职业岗位应掌握的知识来设置课程。理论教学体系由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模块、专业拓展模块组成,其中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三门为专业核心课程。 五、“五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1.加强师资力量培养,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高质量的学生。教师也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推进教学改革的源动力。我校汽修专业教师实行全员“坐班制”,即人人都必须到汽修实训基地坐班,全面参与汽修基地的实训教学、管理、实践锻炼,在提升教师实训教学水平的同时,推进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专业教师还要定期到汽车维修企业实习,并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通过校企合作,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2.坚持校企合作育人,互利双赢
我校汽修专业已建立了产学双向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能定期召开研讨会,发挥委员会校外成员的智囊、参谋作用,对专业发展与专业规划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以我校为牵头学校的三明市汽车职教集团于2009年成立。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集团人才链、产业链、师资链、成果链和信息链等资源优势,探索职业教育集团成员之间合作办学的途径,开展人员培训、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训设备的开发等,并且邀请有关人员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与教学过程的实施,使汽修专业在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知识与能力结构、行业职业标准等方面适应社会与行业的需求,也有利于实施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3.优化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的特点,使得教学并不是单一的“知识的传递”,其职业的定向性十分明确。为此,我校汽修专业教师进行了积极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努力营造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的一致,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4.完善工学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我校校内汽修实训基地设有对外服务区,是由学校提供场所并参与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人员及运行资金,以企业为主组织生产,合作建立的,形成了前校后厂的办学模式。通过制定校内实训基地灵活的管理机制,形成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共管,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同时,在工学结合实训基地条件下调整了实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汽修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现有14家,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数量,同时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
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实效。
5.实行学历教育与证书培训相结合,注重素质教育,建立科学的评估办法 学校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把学生获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转换成相应的学分。在学历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都为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方便。在学历教育考核中,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建立了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科学和持续性评估的办法,不仅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技能水平情况,还要评估学生的职业习惯、工作态度、团队意识等职业素养。学生校外实习期间,以用人单位为主参与学习评价,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立峰 宁波市鄞州区中等职业学校关于提高汽修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行动研究.2008。
[2]原红玲 于智宏 模具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