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老子对“水”的哲学思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浅析老子对“水”的哲学思考

摘 要:“上善若水”,水具备“善利万物”、“不争”等水性,“上善”之人也应如同水一样,老子将“水性”与“人性”二者结合到一起,论述其处世哲学和理想人格的体现。 关键词:老子;水;上善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005-01

老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主张“道法自然”认为自然是万物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道家学说的思想之基。“道”虽然以自然为根本,但是自然的基础是世间的生命体,因此,道家的着眼点多放在个体生命上。“水”是老子比较赞赏的一种事物,认为它囊括道家思想的本质,接下来,我们就谈谈“水”所蕴含的哲学思考:

老子曰: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指有大德行的人就好比是水一样,“上善”指有大才德,老子为什么要将“上善”之人比作水呢?究其原因是由于水的自然本性,水是自然万物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需求。老子在对水的哲学思想进行表述的时候,主要是强调“自然”,认为水是根本,是最能代表本性的物象。“上善若水”也同时写出了老子对“上善”之人的认识,认为其具有最高的德行,如水般“善利万物”,同时甘于“低洼之处”。老子“上善若水”的哲学论断,是老子道家思想的

一个核心,也是人生哲学的一个总起。

“善利万物”是老子认为“水”以及“上善”之人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特征。老子举出七种善性来说明“善利”,也展现了老子心中的理想人格,七种善性分别为:“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老子》第八章)老子并非将水看作是一种物体,而是赋予了水灵性,水性即为人性,在谈及水性的时候,实则在对人性进行深入的思考。

水甘于低洼之地,也正是由于这一“水性”才使得江海有容纳百川之势,胸怀宽广。老子在《六十六章》中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对于水中包含的“道“的理念,老子认为是“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老子》三十二章)“道”存在于世间,天下万物最终都将归于“道”,正如百川终将归于海一样。“水”的表述,老子认为无论是人还是国家都要谦卑,不应该骄傲,趾高气昂。作为一个有德行之人,应该善于修身养性,进而才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成就。作为一个国家,也应该时刻保持谦卑的态度,正确处理与他国之间的关系。 “不争”是水具备的第二个特征。“善利”是老子道家思想的基本特征,而“不争”则是道家对人性的最高要求。《老子》第八章提及“夫唯不争,故无尤。”只有做到“不争”才能做到不犯过失。这也是老子“上善若水”理论的核心所在。老子所提及的“不争”与其“无为之治”的处世之道,二者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老子对“不争”的论述如下:

《老子》第二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第三十四章:”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第八十一章:“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无为”、“不争”是老子赋予完美人格的两个特性。“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从来不索求回报,至德之人也应同水一样,用“无为”的心态待人处事。万物的存在和发展要顺应“自然”的原则,不加以干涉,即使小有成就,也不居功求利。“不争”的重要表现为“处下”。对于“处下”的阐释如下: 《老子》第八章:“处众人之所恶。”

第三十二章:“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六十六章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处下”哲学的内涵即老子所说的“处众人之所恶”,水之所以能够“几于道”,这是因为它“处下”的水性,水与道相同,都在本质上要求“处下”。也正是由于水的“处下”,才能得到百川江溪归依于海。“处下”之人即为“上善”之人。《老子》第四十一章中说:“上德若谷。”“溪”和“谷”分别是水的必经之路和最终归宿,都具备“处下”的特征。“处下”与“守柔”、“守卑”是紧密相联的,自知阳刚强志,却自愿身处柔弱之地,才是真正的得道之人,才能守住德行。从”上善若谷”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思

老子对“水”的哲学思考

浅析老子对“水”的哲学思考摘要:“上善若水”,水具备“善利万物”、“不争”等水性,“上善”之人也应如同水一样,老子将“水性”与“人性”二者结合到一起,论述其处世哲学和理想人格的体现。关键词:老子;水;上善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005-01老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道”是老子思想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uupm0mpli0fvqv4zj1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