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流土和潜蚀 B.风化和潜蚀 C.流土和冲刷 D.潜蚀和冲刷 6.地下水对建筑结构材料腐蚀的种类分为( A )
A.结晶腐蚀、分解腐蚀、符合腐蚀 B.结晶腐蚀、分解腐蚀、冰冻腐蚀 C.分解腐蚀、冰冻腐蚀、复合腐蚀 D.结晶腐蚀、冰冻腐蚀、复合腐蚀 7.下列关于地震波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压缩波B.横波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剪切波 C.纵波和横波均为体波 D.横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纵波 8.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B.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只有一个 C.每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可有多个 D.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也可有多个 9.斜坡的破坏方式有(A )
A.滑坡和崩塌B.滑坡和蠕动C.松动和崩塌D.弯曲和崩塌 10.根据地质成因,结构面可分为(D ) A.火成结构面、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 B.沉积结构面、原生结构面、火成结构面 C.断层结构面、沉积结构面、次生结构面 D.次生结构面、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 11.下列各种结构面为原生结构面的是(A ) A.片理面 B.断层面 C.节理面 D.风化裂隙 12.按滑动的力学性质,滑坡可分为(B )
. .
.
A.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 B.牵引式滑坡和推动式滑坡 C.张性滑坡和剪切性滑坡 D.切层滑坡和均质滑坡 13.形成土洞的地质作用是(B )
A.生物作用 B.潜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风化作用 14.采空区地表变形可分为( B )
A.两种移动,两种变形 B.两种移动,三种变形 C.一种移动,三种变形 D.三中移动,一种变形 15.下列最易发生岩溶的一组条件是( A )
A.可溶性岩石,岩体内有相互连通的裂隙,水具有侵蚀性,且水是流动的
B.可溶性岩石,丰富的水,岩体内有丰富的裂隙,水是静止的 C.沉积岩,水具有侵蚀性,且水是流动的
D.可溶性岩石,岩体中有丰富裂隙,水具有侵蚀性,水是静止的 二、判断题
1.利用潜水的等水位线图可以确定潜水的流向,但不能确定潜水的水力梯度。(× )
2.常水头实验常用于测定粘土的渗透系数。( × )
3.地下水的储藏量决定于岩土的有效空隙而不是总空隙。( × ) 4.承压水面与承压水的埋藏深度一致,但与地形高低不吻合。( × ) 5.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完整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即包气带水。(× )
6.烈度是某次地震地面建筑物遭受破坏程度的反应。(√ )
. .
.
7.地下水渗流导致的土体潜蚀破坏与流土破坏的机理是不同的。( × )
8.渗流将土地中所有颗粒同时浮动、流动或整体移动的现象称之为潜蚀。( × )
9.被陡倾结构面切割的斜坡前缘的部分岩体,突然脱离母体,翻滚而下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 )
10.由风化作用形成的节理面属于次生结构面。(√ ) 三、简答题
1.应根据什么原则采取防止土体渗透破坏的措施?
答:防止土体渗透破坏的原则一是改变渗流的动力条件,使其实际水力梯度减小到允许的程度;二是改善岩土性质,增强其抗渗能力。具体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性状来具体处理。
2.什么是潜水的等水位线图?如何根据等水位线确定水流方向和水力梯度?
答:潜水面的形状可用等高线图表示,即为潜水等水位线图。潜水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所以,垂直于等水位线的直线方向,既是潜水的流向(通常用箭头方向表示)。在潜水的流向上,相邻两等水位线的高程与水平距离之比值,即为该距离段内潜水的水力梯度。 3.建筑设计方面如何防止地表变形?
答:布置建筑物总图时,建筑物的长轴应该垂直于工作面的推进方向,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以矩形为宜;基础底部应位于统一标高和岩性均一的地层上,否则应采用沉降缝将基础分开。当基础埋深
. .
.
有变化时,应采用台阶,尽量不采用柱廊或独立柱;加强基础刚度和上部结构强度。在结构薄弱易变形处更应加强。
4.基本烈度、场地烈度和设防烈度在工程应用方面有何不同? 答:基本烈度是指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烈度。基本烈度所指的地区并不是某一具体的工程场地而是指一个较大范围。根据本地区的基本烈度,考虑场地条件调整后的烈度是场地烈度。在场地烈度的基础上,考虑工程的重要性、抗震性和修复的难易程度,根据规范进一步调整,得到设防烈度,设防烈度是设计中采用的烈度。 5.崩塌及滑坡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答:1)斜坡中出现了与外界连续贯通的破裂面 2)沿着连续贯通的破裂面总下滑力超过总抗滑力 四、论述题
叙述地震效应及其所包含各要素。
答:在地震作用影响下,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称为地震效应。地震效应包括;地震力效应、地震破裂效应、地震液化效应和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的效应等
地震力效应:地震可使建(构)筑物受到一种惯性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地震力。当建筑物经受不住这种地震力的作用时,建(构)筑物将会发生变形、开裂,甚至倒塌。
地震破裂效应:在震源处以震波的形式传播于周围的地层上,引起相邻岩石振动。这种振动具有很大的能量,它以作用力的方式作用于岩
. .
.
石上,当这些作用力超过了岩石的强度时,岩石就要发生突然破裂和位移,形成断层和地裂缝,引发建(构)筑物变形和破坏。 地震液化效应:干的松散粉细砂土受到震动时有变得更为紧密的趋势,但当粉细砂土层饱和时,即孔隙全部为水充填时,振动使得饱和和砂土中的孔隙水压力骤然上升,而在地震过程的短暂时间内,骤然上升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消散,这就是使原来由砂粒通过其接触点所传递的压力减小,当有效压力完全消失时,砂土层完全丧失抗剪强度和承载能力,变成像液体一样的状态。
地震激发地质灾害的效应:强烈的地震作用能激发斜坡上岩土体松动、失稳,发生滑坡和崩塌等不良的地质现象。
工程地质作业4
一、选择题
1.在地下洞室的围岩分类中,RQD表示( D ) A.岩体质量 B.岩体质量指标 C.岩石质量 D.岩石质量目标
2.地下洞室位置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A ) A.进洞山体、洞口位置、洞轴线位置 B.出洞山体、洞口位置、洞轴线位置 C.洞口尺寸、洞口位置、洞口形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