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再用大熏笼放在四周,烤干到纸张不粘墙壁。按照这 样的做法,将纸从头到尾揭下来,纸张厚薄匀称。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汀
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 (节选)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 家父子 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 ②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
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
③
,悠然有遗世
④
不定。
——王士禛《渔洋山人文略》 (节选) ①米家父子:指宋代书法家、画家米芾( f ú)、米友仁父子。 ② 太虚:指天空。 ③ 梵声:诵经声。松杪( miǎo):松树梢。 ④演漾:荡漾。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沙鸥翔集 . 集: ___________________ 郁.郁.青青
风 把: ______________ 无.复.微云点缀
无复: _______ 悉.成明霞
郁郁: ______ 把.酒临
悉: 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3.(甲)(乙)两文均描写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景,均表达出作者 _________ 之情(用原文词语填空) 。
4.两选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案】 1. (1)停息 ( 2)草木茂盛 ( 3)持,执 ( 4)再也没有 ( 1)全,都
2.(1)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
(2)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
3. 明丽壮阔 快(乐)
【乙】
4.【甲】文先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再由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作铺垫。
文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 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 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集”:鸟停留在树上。所以 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郁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草木茂盛”(如郁郁葱葱)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 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 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
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 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天光”:天色湖光。“一碧”:一 片青绿。“红晕”:红色的光芒。“倏然”:忽然。
3.一问,概括描写的景色。可提取“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
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 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等句分析,即可归纳出明丽壮阔的特点。二问,在准确理解词意、 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两文均表达出作者的情 感可提取“来焦山有四快事”的“快”字作为答案。
4.分析两选文写作意图的不同之处。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 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甲文可从描写明丽壮阔之景引出登楼之 情进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的角度作答。乙文可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的角度作答。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 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 在具体翻译时, 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 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 都必须字字落实, 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 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译文: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 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波动的光闪着金色, 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 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二)译文: 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畅快的事:在吸江亭看返照,青山落日,映照在烟水苍茫之中,居然像米家父 子画的笔意;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碧,长江万里,再也没有微云点缀;听寺院的晚钟声从松梢传 出,悠悠然产生超然世外的想法;清晨起床看海门日出,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 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照射着江水,江水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荡漾不定。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①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 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 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
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 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 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 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 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 /因得遍观群书 C.是非 /木柿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C.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子)
)
B.已而 / 夕阳在山 D.夫/ 大国难测也
)
B.马之.千里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可不译) D.先帝创业未半而 .中道崩殂(连词,表转折)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4.下列对上文理解
有误的一项是(
)
A.上文题目中的“生”是指长辈对晚辈的,“序”交代了本文的文体。 B.第①段通过写先达教学的严厉突出了“我”幼时求
师的诚恳和恭敬。 C.第二段写富家子弟的奢华生活是为了对比“我”成年后的求学生活。 D.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来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5.《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写自己求学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案】 1.C
2.C
3.(1)(我)提出质疑,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2)(我)到了学舍,四肢冻僵了不能活动。
4.B
5.抄书之艰、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解析】
1. C 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改为:是 /非木柿。译为:这不是木片。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
部分划开。
2.C 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 “同舍生皆被绮绣”: 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 “被”同“披”,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
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
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援”:提出。“以”:表目的的连 词。“支”:通“肢”。“僵劲”:僵硬。
4.B“幼时”应为“成年后”。选文第一段开篇就说“余幼时即嗜学”,接着写“我”四处借书、抄书。 接着写“我”“既加
冠”以后外出求学,这时才发生了“先达教学的严厉”的事。 5.考查对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 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 逾约”是写抄书之艰;“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句写 叩问之难;“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 动”等句是写旅途之艰;“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是写生活之苦。
【点睛】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 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 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 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 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 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 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 在他左右, 提出疑难, 询问道理, 低身侧耳向他请教; 有时遭到他的训斥, 表情更为恭敬, 礼貌更为周
到, 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 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 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 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 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 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五、名著阅读
10.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有关问题。
(A)他的手摸到了口袋里光滑的勃朗宁手枪,手指习惯地抓住了枪柄。他慢慢掏出手枪。 “ 谁想到你会有今天? ”
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 “ 你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 货,老弟!任何一个笨蛋,随便什么时候,都会对自己开一枪。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懦、最省事的办法。 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对懦夫来说,也不需要更好的出路。你试过去战胜这种生活吗?你尽一切努力冲 破这铁环了吗?你忘了在诺沃格勒 — 沃伦斯基附近,是怎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 那座城市吗?把枪藏起来吧,永远也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 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
(B)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
脚面, 已经很难迈步; 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 横扫着他的脸, 裹着他的裆。 他不能抬头, 不能睁眼, 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中,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 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 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 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
“ 先生,避避再走吧! ”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 ” 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身上,已经全往下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 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趟着水不管高低深浅的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 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 雨中的树叶。
1. A段中保尔为什么产生自杀的念头;从 B 段内容看,祥子的痛苦来自哪里,请概括出两点。
?
2.B 文段最后将哆嗦的样子比喻成“风雨中的树叶”,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比较两文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所用的艺术手法有什么不同。
【答案】 1.保尔因战斗负伤、右眼失明、半身瘫痪疾病缠身、失去了战斗能力而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祥 子的痛苦来自:
(1) 暴雨的折磨。 (2) 坐车人的冷漠。
2.风雨中的树叶是单薄的、无助的,无力同自然抗争。作者把祥子比喻成“风雨中的树叶”,既形象地 写出了祥子当时痛苦不
堪的状态, 又暗示在那样的社会里祥子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 (单薄无助、 任人摆布)。 3.A 文以心理独白为主,真实地描述
了保尔此时矛盾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 B 文采用正面描写(外
貌、动作、语言等)与侧面描写(坐车人的语言和动作及环境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祥 子在暴雨中拉车的情景和痛苦感受,突出作品主题。
【解析】 1.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 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 拈来,得心应手。阅读原著可知,保尔因为身体的残疾和疾病缠身而产生自杀的念头。从“祥子的衣服早 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可知,祥子深受暴雨的折磨;从“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 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可知坐车人的冷漠。
2.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以及对人物形象的把握。风雨中的树叶,运用了双关的写法,既写出 了祥子当时的痛苦,也
表现了祥子就像一片风雨中的落叶一样,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非常不幸。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表现手法的分析。从“你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弟”“你试过去战胜这 种生活吗?你尽一切努
力冲破这铁环了吗”可知, A段主要运用了心理独白; B 段不仅对祥子进行了正面 描写,而且运用了侧面描写,如:对暴风雨和坐车人的描写。 六、诗歌鉴赏
11.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晏殊《浣溪沙》“小园香径独徘徊”这句诗中“独”字表达效果。
【答案】 “独”字表达出作者内心孤独寂寞。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句的赏析。 要求学生结合全诗意境, 作者情感等赏析词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意思是, 在花园的小路上独自徘徊 , “独”为“独自”或“孤独”之意。
可以猜想这首词为何而作 ?是他忧
郁情怀的写照。独自徘徊,完全沉浸在对往事、故人的思念之中。“独”字道出了孤寂之深 , 伤感之重。 七、作文
12.请从下面两道文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作文。
(1)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不断努力而梦想永远无法实现,而我们的人生
正是如此。令人欣慰的是,我 听见时间长廊另一端有个声音说: “ 也许今天无法实现, 明天也不能。 重要的是, 它在你心里。 重要的是, 你一直在努力。 ”
(2) 命题作文 推开门,我们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但也可能遭受到沙尘的袭击;推开门,我们有了沟通的快乐,但 也可能丢掉内
心的宁静 ?? 不管怎样,我们都需要去推开那扇门,了解一个新的世界。 请以“推开那扇门”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 材料作文请拟题后再作文, (2) 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 (3) 不得抄袭试题中出现的材料,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梦想 “在我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没有人规定钢琴一定要用手弹。”十岁那
年一场意外的事故让他失去了双臂,梦想的火苗很微弱,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十九岁时就自己学会用脚弹 钢琴,他笑着说:“如果时间充裕,我一定可以做的和正常人一样好。”他就是无臂钢琴师刘伟。他把他 的梦想之花点燃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如此的耀眼。
梦想就是沙漠中的一滴水,给干涸的人生存的希望,让他们有勇气背起前进的行囊;梦想就是海上的 指南针,给远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