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思考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思考题

第一章

1. 经济学,自然资源经济学,水资源经济学之间逻辑关系是怎么样的?

水资源经济学是自然资源经济学中研究水资源的一个分支学科,而自然资源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研究自然资源配置问题的学科。水资源经济学含于自然资源经济学,自然资源经济学含于经济学,三者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

2.什么是环境库兹涅兹曲线,目前我国大约处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什么位置?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由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首次提出,描述了收入差异由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开始收入差异随着经济增长而加剧,达到峰值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收入差异开始缩小。

目前我国大约处于最低点右侧上升阶段。 U曲线的什么位置?曲线,我国目前大约处于资源依赖性倒2. 什么叫资源依赖型倒U型曲线的轨迹,即在工业化在工业化进程中,一个区域社会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呈现出倒U达到初期,区域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在工业化中期,社会对资源的依赖性, 峰值;而进入工业化后期,区域社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有逐步减弱。 曲线的中期。我国目前处于资源依赖性倒U 增长的极限主要观点有什么?该报告有什么贡献?存在什么缺陷? 3.

种趋势是:加5主要观点:人类社会的增长由5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趋势构成。(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以及生态环境粮食短缺和普遍营养不良、速发展的工业化、人口剧增、 的日益恶化)它们都是呈指数型增长的。.

贡献:它提出了全球概念,探讨了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问题,提高了人们对人类面临困境的警觉。 缺陷:忽视了社会因素对世界发展的根本影响,低估了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只能提出“零增长”的错误理论。

第二章

1.什么叫外部效应?外部性的本质是什么?

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它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 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非市场性”附带影响,是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2.结合资源与环境问题,举例说明外部性类型。

依据外部性是伴随生产与消费活动而产生,其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分为: 生产的外部经济性 消费的外部经济性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性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 依据物品性质 公共外部性(不可减少) 私人外部性(可减少)

3. 外部性内部化的庇古思路和科斯思路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是对古典经济思想得我扬弃与发展;都承认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都认可政府对市场的作用。

不同点:手段不同:庇古认为应通过征税、补贴等方式进行政府干预来使外部性内部化;科斯认为应通过产权和市场交易私人解决

目标与效率不同:庇古的目标是消除或缓解市场背离,效率则满足卡尔多—希克斯效率;科斯的目标是强调产值最大化,市场效率更倾向于帕累托效率 ?公共物品的内涵是什么4.

是指那些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5. 公共物品的典型供给方式有哪些?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公共品成本补偿 ;准公共品成本补偿 6. 如何实现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1)政府授权经营(2)政府参股(3)政府补助;(4)政府购买服务(或:实现供给主体多元化;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公共物品的供给领域;改善政府公共物品提供绩效;建立公平健康的公共物品“竞争”环境)

第三章

1. 为什么要进行环境资源价值评价?

(1)传统价值观:自然资源和环境自身没有价值。

(2)在生产上,因为环境资源无价,人们的一贯目标是以最少的劳动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经济人就最大限度地开采使用,而不珍惜和保护它,因而环境资源的消耗得不到合理补偿,恢复、更新、增殖的途径受阻 。

(3)在消费上,因为环境资源无价,人们便不知或不肯节约,造成环境资源极大的浪费。 (4)在价格上,因为环境资源无价,在制定资源产品即原料的价格时,只强调人的劳动价值,没有将环境资源本身的价值考虑进去,因而它只体现了物化的劳动价值,造成原料价格低下,资源产品的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

(5)在政策上,因为环境资源无价,政府对环境资源的匮乏就缺少有效的政策调控,因而不利于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 2.环境资源的价值是如何构成的?

(1)使用价值(use value, UV);(2)非使用价值(non use value, NUV); (3)选择价值(OV) 2. 环境资源价值评价有哪些方法?

(1)直接市场价值法:生产率变动法,人力资本法,机会成本法,等

(2)替代市场(显示偏好)法:重置成本法,重新选址法,防护支出法,旅行费用法,享乐价格法,GIS估值法等

(3)假想市场(表达偏好)法:意愿调查评估法 ?如何使用生产率变动法评价环境资源价值4.

(1)估计环境变化对受体(财产、机器设备或者人等)造成影响的物理效果和范围。 (2)估计该影响对成本或产出发生的变化。 (3)估计产出或者成本变化的市场价值。 5.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源法的缺陷有哪些? (1)该评估法通常无法涵盖整个问题。

(2)它用未来收入的现值来评估个人死亡的损失,有时会有违伦理道德观念。 (3)没有考虑风险的因素。

(4)医生的工资,药品的价格普遍存在价格扭曲,使用这些数据时应加以修正。 (5)发病率由多种因素导致,一时难以区分,影响估计的准确性。 6.重新选址法估算环境价值的具体步骤是?

(1)对重新选址的各个备选方案的经济因素(直接成本因素)和非经济因素进行区分与细化。 (2)确定重新选址项目的设计使用年限

(3)直接加总经济因素(直接成本因素)的货币值,得到重新选址的直接建设、安置成本 (4)采用综合因素评价法对影响设施选址的非经济因素(非直接成本因素)进行量化分析 (5)加总总成本

7.防护支出法的缺陷有哪些?

(1)防护支出法假设“防护支出”是必然发生的

(2)当防护支出与减轻损害的费用之和少于所观察到的损害费用时,部分消费者将享受某种消费者剩余,而防护支护法忽视了这一消费者剩余。

(3)环境替代品的购买并不一定是环境损害程度的恰当体现

(4)采用防护支护法的另一个假设是不存在与防护支出法或重置成本法有关的第二个效益。 (5)寻求环境质量的完美替代品是根本不可能的。

(6)防护支出与重置成本都是基于处在特定的受威胁环境之中的社区人群的反应。

(7)防护费用法的有效性,要求人们对他们受到损害程度比较了解,并能计算防护费用的大小。 ?运用意愿调查法的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及局限性8.

适用范围:空气和水质量;娱乐(包括钓鱼,公园,野生生物);无价格的自然资产的保护(如森林和原始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生命和健康影响或风险;交通条件改善;供水、卫生设施和污水处理 。

使用条件:环境变化对于销售额没有直接的影响;不能直接了解人们的偏好;抽样调查的人群具有代表性,了解所调查的主题并有兴趣;有充足的资金、人力和时间研究。

局限性:支付意愿与接受赔偿意愿往往不一致;各种偏差的存在;抽样结果的汇总问题 9. 评价方法的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环境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信息的可得性;研究经费和时间;其他影响因素(评估人员的偏好、政策等)

10. 替代市场法有哪些?

重置成本法、重新选是法、防护支出法、旅行费用法、享乐价格法等

第四章

1. 可再生资源的概念、基本特征?

可再生资源(Renewable resources)是指具有自我循环、更新、补充并可持续利用的一类资源,也可成为可更新资源。例如森林资源、渔业资源、土壤资源、气象资源和各种生物资源等。 具有可更新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但这一能力是有限度的。 特征:功能的多样性;自我调节能力;分布的地域性 2. 渔业资源的概念与特征?

渔业资源亦称为水产资源。是指天然水域中蕴藏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各种经济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的总称。

再生性;洄游性;易腐性;波动性;共享性;产权模糊性 3. 森林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a狭义的森林资源,仅指以乔木为主体的森林植物组成部分。

b广义的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它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等资源。

特点:开发的永续性;再生的周期性;功能的多样性;分布的辽阔性; 同为可再生资源,森林资源与渔业资源有何不同?4.

森林资源为可再生商品性资源,而渔业资源为开再生公共性资源 森林资源最佳采伐期如何确定?5.) (TV'r? c)?(VT 根据福斯特曼林业模型确定, 式左边是森林资源价值的增长率,右边是贴现率。森林资源的所有者就如果方程式左边大于右边,表示森林资源带来的年收益率高于年利率, 应该推迟砍伐;

当森林资源的价值增长率下降到与贴现由于森林资源的价值是先升后降的,因此公式表明, 率相等时,就应该砍伐。

森林资源保护利用的原则与方法?6.

)生态功能与经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原则:(1 )行政手段与市场运作手段相结合的原则。(2)坚持“生态优先、采育平衡、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原(3 则。 方法:(1)实行森林资源有偿采伐,建立林业投入补偿机制 2)利用森林景观优势,发展森林旅游( )改革林业经营与管理的机制3( 渔业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公共政策有哪些?7. 私有化;政府管制;税收;可交易配额渔具和渔法的管规定渔业资源保护对象;规定渔业资源的采捕原则;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 理;确定可捕标准;设置渔业资源自然保护区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有? 7.包括动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原因:(1)是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人为对土地的开垦和扩张,使未受干扰的自然 生境面积急剧缩小和破碎化,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化也造成了物种的消失; (2)是荒漠化,荒漠化土地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而且还在扩大;

(3)是过度利用与消费,大量的野生生物资源遭到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严重减退;

(4)是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的侵入造成很多当地物种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构成,造成一些物种在当地的丧失,甚至灭绝;

(5)是规模化农业生产的影响,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会间接造成几千年来农民培育和保存的大量作物品种和家畜品种的丧失,使遗传多样性受到影响。 8.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与途径有哪些方面?

(1)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2)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 ;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 ;国家合作与行动;加强环保教育

(3)就地保护;迁地保护 ;建立基因库 ;构建法律体

第五章

1.水资源的概念与经济学特性

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并满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时间内具体利用的需求。

水资源具有无可替代性、稀缺性、再生性、波动性四方面特征。 2.为什么说水资源兼具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属性?

水是可再生资源,但由于人口过多,用水的速度远远快于环境的自净速度,从而导致淡水资源匮缺。因此,现在将其列为不可再生资源一类了 3.影响农业用水需求的主要因素

对于农业用水,其需求主要受4个因素的影响。①气候因素。②作物因素。③灌溉方式。④农民收入水平

4.影响水资源供给的主要因素

供给的因素有很多,除水价之外还有自然因素、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生产者预期等

(1)自然因素(包括气温、降雨量、度、大气运动等)(2)生产成本(3)技术水平(4)水源的增减(5) 政府税收(6)生产者预期

5.试分析实行福利水价的影响

(1)造成了我国的水资源的短缺和严重浪费 (2)造成社会总福利的下降 (3)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4)造成水资源掠夺性开发

(5)阻碍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和节水技术的推广 6.水权的分类

国家水权,区域水权,俱乐部水权直至私人水权(排他性依次从无到有,由强到弱)

第六章

1.土地的内涵与功能

内涵: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活动结果。 a土地首先是最基础的生态环境要素

b土地是人类的劳动对象和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c土地是构成国家的基本的要素 功能:a生产功能 b承载功能 c资产功能 d信用担保功能 e社会保障功能 f生态环境功能

2.影响土地经济供给的因素 各类土地的自然供给 利用土地的知识和技能 社会需求. 产品价格 土地供给者的行为 3.土地利用的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第二版思考题

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思考题第一章1.经济学,自然资源经济学,水资源经济学之间逻辑关系是怎么样的?水资源经济学是自然资源经济学中研究水资源的一个分支学科,而自然资源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研究自然资源配置问题的学科。水资源经济学含于自然资源经济学,自然资源经济学含于经济学,三者是包含于被包含的关系。2.什么是环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upoj14opr75cln2z0an3ef8l940h6007w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