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参考答案(适用于第四版大纲)201707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解答

导 论

一、简述题

1、请简单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生产方式之下的社会生产关系,而不是物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人;在社会人假设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形成了整体主义分析方法。

(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前提是资源的稀缺性以及人的自利本性;研究对象是社会如何配置稀缺资源;西方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是经济人;西方经济学遵循的分析方法是个体主义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吸收对方合理的成分,拒绝两者的极端走一条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方法论相结合的“中国道路”。

2、简述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1)坚持直面现实的研究态度和方法。也就是说,当理论与实践相冲突时,让理论服从现实,而不是让现实适合理论。如果现有的理论不足以回答所隐含的问题,那么就需要我们反思理论本身,直至根据现实修正理论。

(2)理论联系实际应该是适应时代要求的经济学创新的基本原则。为此,一方面应反对脱离实际的理论,这会导致“八股”式的空泛经济学;另一方面,也应排斥完全抛弃理论的经验主义。

(3)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者西方经济学教条化,都会导致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走人死胡同。

(4)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实际上包含着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含义,即在吸收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注意中国的国情,在解答我国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时注意吸收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运行规律的理论与先进的分析方法。

(5)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经济学具有开放性;首先是学术思想来源的开放性;其次是学术队伍的开放性;再次是学术观点的开放性。

1

(6)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摆脱传统经济学重规范轻实证、重定性轻定量、重演绎轻归纳、重结论轻证明的旧轨迹,实现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创新。 二、论述题

简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30年来发生了重大进展,根本原因在于时代的变迁。 第一,市场化。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资源配置通行的是等级规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了市场取向的改革,资源配置的等级规则逐步让位于产权规则。

第二,工业化。伴随着市场化进程,我国开始大规模地推进工业化进程,并通过大量引进国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来加快这个过程。

第三,国际化。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基本上走上了一条闭关锁国、自我发展的道路,直到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的国策,特别是我国加人WTO之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明显加快。

伴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国际化的不同阶段,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流发展倾向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状况。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计划与市场关系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状况。 第三阶段: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讨论状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特征。

第一,从只关注生产关系到同时十分关注资源配置。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除了继续关注生产方式和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外,更加关注一个社会如何配置稀缺资源,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问题。

第二,从封闭式的一花独放到开放性的百家争鸣。经济学界除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使其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之外,还开始引进西方经济学的某些流派,以改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分析范式。

第三,从纯理论推导到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学界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直面经济改革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2

第四,从单调的分析方法到多元化的分析方法。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在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经济学界开始把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把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它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阶段。

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集体经济:是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形式的经济。 4、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随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交融、参股、持股,从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所有制形态。

二、简述题

1、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揭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预测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是:

(1)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在未来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不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造成了阶级对立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消灭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根本途径。

(3)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生产力是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力量,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基本尺度。未来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提高社会成员物质生活水平的基

3

础,而且是社会成员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条件。

(4)消灭商品生产,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看来,商品经济是与私有制相联系的。一旦消灭了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商品生产将退出历史舞台,整个社会生产由计划调节。

(5)在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分别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马克思(在1875年《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把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在低级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在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

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含义及意义。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一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要全面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两层含义,既要明确我国社会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要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我们反对“左”和“右”两种错误倾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

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以此作为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依据。 确认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中国,真正要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而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我国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都有其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同时也具有各自的劣势和局限性,在现阶段生产力状况下,它们都有其适宜于发挥优势的领域和范围,因此应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合理配置各种所有制形式,使它们能够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这种相互竞争,有利于提高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效率,有利于促进技术的进步,也有利于促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竞争在所有制形式的选择上也发挥着优胜劣汰的作用。股份制为不同所有制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企业组织形式。

三、论述题

1、阐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和其他国家成败得失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

(1)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一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B.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从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制定了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阐明了基本矛盾和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了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解决了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的性质、任务动力、战略和前途等问题。

(2)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所有制关系的理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

形成了一套包括改革性质、改革目标、改革内容、改革方式、改革战略、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等在内的经济改革理论。

(4)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改革中的核心问题。中国改革的目标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使市场机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5)关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的理论

收入分配标准由单一劳动标准改变为劳动标准和所有权标准相结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多种分配方式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形成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结构。

(6)对外开放的理论。

把开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7)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论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目标、基本内涵、总体思路、模式选择和根本动力,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是指

5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参考答案(适用于第四版大纲)201707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复习题解答导论一、简述题1、请简单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生产方式之下的社会生产关系,而不是物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人;在社会人假设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uhqf0iqef6h1tx45d7638ccg96mxg006x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