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检索与利用 ? 课程概论:
信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 ?
“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教育” ?
知识更新、终身学习和知识再创造 ? 知识经济时代---“知本家”
? 信息素质的培养( information literacy )
? 信息素质(又称信息素养),是指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中,人
们所具有的信息意识、信息处理的各种能力或技能,包括信息搜集、鉴别、综合分析的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积极的信息心理和良好的信息道德。
? 信息素养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因素,个人信息素养从诸多方面影响个人
综合素质的形成,因此,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个人事业竞争力的强弱。随着社会各领域竞争的加剧,人们对信息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 ? 信息素质
? 信息素质可以概括为个体在现实需求的驱动下,能有效地发现、获取、评价和利用
信息。它包含四个层面的含义:
? 第一,用户有一定的信息需求,即在某个时候需要了解某方面信息。 ? 第二,掌握了主要的信息源和信息工具的知识及技能。 ? 第三,能够分析评价选择相关信息。
? 第四,利用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解决具体问题。信息素质主要表现为信息理论
素养和信息的实践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内容。 ? (一)信息意识
? 所谓信息意识是人脑对信息知识价值的认识,是自觉地获取有关信息知识,并加以
及时分析与利用的内在动力。 ?
简单地说,是人们利用信息系统获取所需信息的内在动因,具体表现为对信息的敏感性、选择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有无信息意识决定着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而信息意识的强烈与否对能否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对文献获取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
? 同样重要的信息,有的人善于抓住,有的人却漠然视之。这是由于各人的信息意识
强弱不同。信息技能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意识的提高。
信息意识表现为对新知识的敏感力、观察力、判断力与吸收能力,表现为对开发利用信息知识的主动性。 ? 信息知识
? 是关于信息的特点、性质、运动规律、信息方法与技术、信息系统的有关知识。其
中信息方法是指如何以信息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把无序而良莠不齐的信息转化为有效信息加以利用,创造出新的价值。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提取、检测、处理、转换、传递、控制等技术,如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 ? 信息能力
? 大学期间,信息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下6种能力:
? 明确任务(Task Definition):了解问题的症结,确定所需信息和目的,分清任务的轻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缓急;
信息查询策略(Information Seeking Strategies):了解各种信息源,能够作出评价并确定优先查找的次序;
查找和检索(Location and Access):确定信息藏址,从信息源中找出信息;
信息利用(Use of Information):能够读懂(或听懂、理解)查出的信息,了解信息在满足需求中的特定价值;
信息综合(Synthesis):能够组织信息,提供信息产品(论文、报告等); 信息评价(Evaluation):评价查找结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效率)。 信息道德
是指在信息活动中调节和控制信息生产者、信息服务者、信息利用者及其相互关系、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具体有遵守国家有关信息的法律法规、不制作不传播不利用违反国家政策的信息和不健康信息、不制作不传播虚假信息、不侵犯知识产权、不利用信息技术谋取不正当利益和从事违法活动等。在日趋繁杂的信息环境中,自觉而良好的信息道德,是信息素质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在信息素质四个方面的内容中,信息意识是前提,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准则,它们的有机结合构成信息素质整体。 怎样才是具备有信息素质的人? 信息素质的评价标准
标准1 ,具备明确信息需求的内容与范围的能力。
具体指标包括:定义与形成信息需求;能够识别多种类型与格式的潜在信息源;知道获取信息的费用以及产生的效益;具备对所需信息内容与范围进行重新评价的能力。 标准2 ,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
具体指标包括: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或信息检索系统,以获取所需信息;构建与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利用联机检索终端或亲自使用一组方法检索所需信息;必要时改进检索策略;获取、记录、管理信息与信息源。
标准3 ,能客观、审慎地评估信息与信息源,并将其纳入信息库与评价系统。
具体指标包括:具有从获取信息中提炼信息主题的能力;为评估信息与信息源形成最初的标准;复合主题概念以形成新的概念;能通过对新旧的知识的比较而确定信息的增加值;能确定新的知识对个人价值体系的影响,并使其融合于个人的价值体系中;能通过与个人、领域专家及其他人员的交流,对信息的理解与解释的有效性加以判断;决定是否有必要修订初始的查询。
标准4 ,个人或作为群体的一员能有效地利用信息以完成特定的任务。
具体指标包括:能够利用各种可获得的信息以完成计划,以及产生特定的信息产品或成果;修订产生信息产品或成果的过程;有效地将信息产品、成果与他人交流。
标准5 ,理解有关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以及社会因素,获取与使用信息要符合道德与法律规范。
具体指标包括: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使用的相关法律、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在存取、使用信息资源时能够遵守法律、法规、信息资源提供的规定以及约定俗成的一些规则;对引用的成果表示致谢。
以上的信息素质评价标准,涵盖了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与信息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作为我们进行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参考和借鉴。 信息意识与文献信息检索的关系:
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信息意识能促进文献信息检索能力的提高和完善,而文献信息检索又是培养、增强信息意识的重要途径。
原始社会---占有更多的生活资料 奴隶社会---占有更多的奴隶 封建社会---占有更多的土地
资本主义社会--占有更多的生产资料 当今社会---占有更多的信息 课程目的:
授人以鱼 只供一饭之需 教人以渔 则终身受用无穷 有用的信息——鱼
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技能——捕鱼法
“彼此交换苹果,你我仍各有一个苹果; 彼此交换思想,每人各有两种思想” 论文写作——养鱼 ? 本课程学习目的
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即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道德。 ★八个方面的信息能力
(1)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 (2)获取信息工具的能力 (3)处理信息的能力 (4)创造信息的能力 (5)表达信息的能力 (6)发挥信息作用的能力 (7)信息协作意识与能力 (8)信息免疫能力
? 课程目标:
? 1、掌握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提高获取文献以及自如地利用各种图书馆资源和网络学术资源的能力,特别是文献信息资源的获得、选择、分析、利用的综合能力
3、写出规范、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或者毕业设计报告) ? 教学途径:
? 了解信息、知识、文献、情报等概念
了解信息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掌握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技巧及评价方法 知道Internet免费利用的学术信息资源网站 了解论文构成的基本要素、写作方法与技巧 ? 课程学习内容
文献和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计算机信息检索知识 中外文网络数据库的使用
因特网上信息资源特征及检索利用 特种文献数据库的检索利用 工具书的使用 原始文献的获取
文献信息综合利用与论文写作。 ? 理工科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包括:
? 1、文献与文献检索基本知识、馆藏书目查询、电子图书浏览、中文全文数据库包
? ? ? ? ? ? ?
信息检索与利用ppt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