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与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为了保证测量施工的质量,加快进度,配高精度全站仪一台,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坐标和定位图纸,采用全站仪进行建筑物定位放线,各楼层放线使用J2经纬仪,建筑物标高均使用DS3水准仪进行抄平。所有测量仪器在使用前必须送检,取得检验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一、定位轴线的测设
1.城市坐标系统的引测及基准轴线的布测:根据业主提供的相关测量控制点,测量人员采用全站仪,依据轴网定位并图中圆心坐标和定位轴线关系,以极坐标法放样出本建筑的基准轴线,设置外控定位桩。外控点选择较稳定的地面布设观测墩或观测站;要求该点能得到长期有效保护、便于观测和施工作业;点位视野开阔,高度角15度以上无障碍物;点位应远离无线电发射站、高压电线等其他干扰源。
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依据该工程实际情况,利用已布置好的基准轴线点,进行联测,联测方法采用复合导线(或闭合引线)。并将轴线交点串测至导线中,一次性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网,仪器采用全站仪。
3.布设原则: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
4.高程控制网的布网原则:放置的控制点位置需通视条件良好,分布均匀。 5.施工平面控制网的测设:基础部分使用全站仪采用外引控法进行,即依据建筑物大角的主要控制轴线,在建筑物外围车辆碾压不着和认为不易碰撞的地方,埋设控制轴线桩,控制桩由C2O砼内埋设木桩制成并加以围护。
二、基础工程放线
1.将建筑平面控制桩及轴线控制桩设置在距基础外边线较远的地方。在基础施工中,不易被破坏。
2.根据建筑物平面控制网、设计边坡及地面高程,分别测设出基坑下口(坡
角)及基坑上口坡顶位置桩,并沿上口桩撒出开挖边线,上口桩允许误差+50mm、-20mm。基坑下口桩允许误差为+10mm。
3.垫层上基础放线:用经纬仪正倒镜法以轴线控制桩为准,将各轴线直接投测在垫层上。
4.施工层放线:本工程建筑物±0.000以上的轴线测量采用激光垂准仪内控接力传递法进行。
三、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1.内控制点布设:平面控制点的布设,要根据施工流水段的划分进行,每一流水至少布设3个点,作为该流水段测量控制点。
埋件的埋设:内控点在±0.000平面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Φ200mm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预埋件做法:预埋件由100×100×8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Φ12钢筋,且与底板焊接浇筑。
2.控制点的测设: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将内控点所在纵横轴线分别投测到预埋件上,并用全站仪进行测角、测边校核,精度合格后作为平面控制依据。内控网的精度不低于轴线控制网的精度。
激光接受靶:激光接受靶由300×300×5mm厚有机玻璃制作而成,接受靶上由不同半径的同心圆及正交坐标线组成。
3.内控点竖向投测:首先将激光垂准仪安置在已做好的控制点上,对中整平后,仪器发射激光束,穿过楼板预留洞而直射到激光接收靶上,激光垂准仪操作人员转动仪器,使激光点在接收靶上形成圆圈,上面操作接收靶人员见光后移动接收靶,使靶交点与圆圈中点重合,此时固定靶位,接收靶中心即控制点位置。轴线投测时,测量人员互相之间用对讲机进行联络。
四、高程的竖向传递
1.标高固定标志的设置
首层墙体施工完毕后,将+1.000Mb标高抄在墙体上,然后用红油漆涂刷三遍,作为以后施工标高传递的固定标志。
标高的竖向传递方法:首先在首层确定若干标准点,用水准仪检查几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说明丈量无误,可作为施工用标高,然后用50m钢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直量取。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五、装修工程施工测量 1.地面工程的施工测量:
标高的传递方式采用在楼梯间和窗口处进行传递。
测试50cm水平控制线:50cm水平控制线的测设允许误差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室内的50cm水平线是控制地面标高、门窗安装等项目的重要依据,在弹墨线时应注意墨线的宽度不得大于2mm,防止误差扩大。
2.门窗安装施工测量:
从建筑最顶层找出外窗口的边线,用线坠将边线向下引测,并采用经纬仪进行校核以保证精度。其精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门窗口的水平位置由室内50cm水平控制线确定,向上反到窗下皮标高,并弹线找直。各门口应从水平控制线测设门口上皮标高并拉通线,保证所有门在同一水平线上。
六、沉降观测(测量精度:沉降观测采用Ⅱ级水准测量) 1.塔吊沉降观测:在雨季来临前观测一次。雨季后观测一次。
塔吊观测按三等精度考虑。沉降观测结果应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2.建筑物沉降观测:本工程根据施工规范要求开工后要进行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3.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沉降观测点的位置按设计确定的位置进行埋设。沉
降观测点要编号,画好平面图,做好原始记录,并在底层施工时布置观测点的埋件。
七、测量精度保证措施 1.严格执行工程测量规范
2.使用经法定计量单位检定的仪器和计量工具,根据《测量仪器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检校维护、保养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后立即将仪器送检。
3.主要施测人员需持证上岗。
4.作业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所有测量数据反复检查、认真计算,测量成果表由仪器编号及测量人、计算人、审核人签名。
5.自检:作业人员要按作业要求进行操作,每道过程完成立即进行自检,自检中发现不合格项应立即改正,直到全部合格,并填写自检记录(签字)。
6.互检:测量工程师组织进行质量检查活动,发现不合格项立即改正至合格。
7.交接检:质检工程师验收上道工序合格后交给下道工序,交接双方记录上签字,并注明日期。
土方及地基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一、土方开挖
施工前充分了解地形地貌,对原测量网点复测,绘出原始地形图,土石方开挖之前先做好坡顶的排水系统,然后用液压反铲从上往下分层开挖,装自卸汽车,运往弃渣场。严禁自下而上或倒悬的开挖方法。
土质边坡采用2.0m3反铲进行削坡,并留有50cm修坡余量,再用人工进行修整,以满足施工图纸要求的坡度和平整度。并对岸坡的风化岩块、坡积物和滑坡体按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清理。
根据施工现场的地下渗流、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布置临时排水系统,开挖层面向坡外做成一定的坡度以利排水,避免边坡坡角范围形成积水,影响边
坡的稳定。
若现场开槽过程中地质条件出现与地勘报告及设计图纸严重不符时,现场施工员要及时汇报总工,由总工根据施工规范及现场经验来确定采用支护或是增大放坡系数。
二、土方回填(本工程主要考虑机械回填土,少量进行人工回填) 1.回填土流程:检验土质→基底清理→找平验收→振动密实→分层铺土 2.填土前,应将基底表面上的垃圾或树根等杂物、洞穴都处理完,清理干净。
3.检验土质:检验各种土料的含水率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如含水率偏高可采用翻松、凉晒等措施;如含水率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
4.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的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如无试验依据,应符合下列的规定。碾压时,轮(夯)迹应相互搭接,防止漏压、漏夯。蛙式打夯机填土分层铺土厚度200mm,压实遍数3~4。压实系数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5.长宽比较大时,填土应分段进行。每层接缝处应制作成斜坡形,夯迹重叠0.5~1.0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lm。
6.填方高于基底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填土后,如设计不要求边坡修整,宜将填方边缘宽填0.5m;如设计要求边坡整平拍实,宽可填为0.2m。
7.回填土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土的最大干密度,达到要求后再铺上一层土。
8.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高于规定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规定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三、砂石垫层工程施工方案
1.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签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