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职的任免升降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君征召臣,皇帝征召社会知名人士充任要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
【举、辟】举:举荐;辟:招用,如:“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除】拜官授职,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授】授给、给予官职。如:“泰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元史·贾陆传》)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陆传》)
2、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擢】(zhuó)提升官职,如:“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战国策》) 【陟】(zhì)提升,提拔,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升】提升,如:“旋升宁夏道。”(《谭嗣同》)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3、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如:“ 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放】京官调任地方官,如:“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谭嗣同》) 【左迁】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
4、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转】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后汉书》) 【徙】(小)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如:“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调】调动、调迁,如“调为陇西都府。”(《汉书》)
【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
【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如“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张衡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
5、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6、表罢免官职或自己辞职的词语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国语》)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革、削、免、罢、废、夺】革职、罢职或停职。如“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斥】屏弃不用。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张衡传》)
官职的任免升降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