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各章节重、难点、学习目标
所需 课时 章 节 重点 第一课时 二次根式的意义,会确定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并能解决字母值或范围问题。 难点 会确定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学习目标 1、 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 2、 会确定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16.1二次根式 2 第二课时 二次根式的性质的应用 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并应用性质解题. (1)、会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 (2)、会二次根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3)、了解代数式的概念。 (1)、会二次根式的乘法。 (2)、会 利用“a·b= 第 十 六 章 二次根式 16.3二次根式的加减 第一课时 理解“a·b= 掌握“a·b=ab(a≥0,b≥0)”,并会应用法则进行计算。 ab(a≥0,b≥0)”,16.2二次根式的乘除 并会应用法则进行计算。 第二课时 理解ab(a≥0,b≥0)”计算。 (1)、会二次根式的除法。 (2)、会利用“2 aa=(a≥bbaa利用=(a≥0,bbb>0),进行运算。 aa=(abb0,b>0),及利用它们进行运算。 第一课时 1.知道什么样的二次根式能进行加减运算 2.能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3 第二课时 能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第三课时 1.能熟练运用乘法法则和公式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0,b>0)”计算 (3)、会将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二次根式。 (1)、.知道什么样的二次根式能进行加减运算 (2).能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能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能熟练运用乘法法则和公式运用乘法法则和公式进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单元复习 2 第一课时 探索直角三角形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的结论,从而发现勾股定理 第二课时 经历用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验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体会勾股定理文化价值 第三课时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模型 第四课时 在数轴上寻找表示无理数的点 第一课时 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理解互逆命题,原命题,逆命题的有关概念及关系 第二课时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及逆定理的概念 第三课时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一直角三角形的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经历用不同的拼图方法验证勾股定理 了解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17.1勾股定理 4 经历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体验解决同一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第 十 十 七 章 勾 股 定 理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何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和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勾股定理寻找直角三角形中长度为无理数的线段 归纳猜想出命题的结论 能利用勾股定理已知两边会求第三边。 会在数轴上找并会表示简单的无理数。 会找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是否正确。 (1)、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及逆定理的概念。 (2)、初步利用所给边长数,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形 (1)会应用运勾股定理的逆定判定直角三角形。 (2)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综合运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问题。 (1)、知道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2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互逆定理的概念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的数学问题 3 单元复习 第 十 十 八 章 18.1平行四边形 2 第一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第二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互相平分 第三课时(习题课) 理解并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灵活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7 灵活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条件 (1)能熟练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平 行 四 边 形 第四课时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 第五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第六课时 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得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灵活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合理添加辅助线 三角形于四边形的合理转化 能灵活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1)、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2)、会证明并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1) 知道矩形的性质及其推论。 (2) 会用矩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1)找我们矩形的判定方法 (2)合理应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1)理解菱形的性质。 (2)应用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合理的推证或计算。 (1)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 (2)合理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论证和计算。 (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2)能用正当方法解决有关正方形问题 (1)掌握特殊四边形形的性质和判定。 (2)能用特殊四边形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第七课时(习题课) 第一课时 矩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第二课时 矩形的判定方法 18,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三课时 菱形的性质与应用 6 第四课时 菱形的判定方法 第五课时 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第六课时(习题课) 灵活应用举行的定义及性质解决问题 合理应用矩形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应用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合理的论证或计算 探究菱形的判定条件并合理利用它进行论证和计算 选择正当方法解决有关正方形问题 单元复习 2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各章节重难点以及学习目标大全.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