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自然资源领域合作的方向
俄罗斯仍然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具有丰富能源、矿产、高素质人口和其它资源的大国,具有自己的地缘政治利益、地缘战略和经济利益。尽管近年来社会出现了巨大的震荡,但俄罗斯仍将在新的战略平衡当中扮演一个营造世界新秩序的积极参加者。 21世纪的最初十年,在以天然气为代表的能源产业的强力支撑下,俄罗斯从苏联解体初期濒临崩溃的“失落巨人”,摇身一变成为带动世界经济走出低迷的重要“发动机”。俄罗斯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的调整对中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崛起的方向必然影响和体现在对外政策中,与对外政策的影响产生交互作用。
一、中俄自然资源领域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俄罗斯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都与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密切相关。可以说包括燃料动力资源和矿产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的开发成就了俄罗斯经济的复兴与增长,客观事实非常清楚,俄罗斯不把矿物原料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不可能走出经济危机;回望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高位增长,经济的快速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而且处于递增的状态中。因此,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来说,资源稀缺与资源消耗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问题。今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多种原材料的大宗进口,如果未来资源的可能性不能保
证,必将威胁中国的经济增长。俄罗斯像中国这样的资源消费潜力巨大的市场,在中国可利用的境外资源中,俄罗斯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俄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其西部地区的资源已日渐枯竭,而东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是俄重要的原料基地,今后俄经济的发展要依靠它。俄经济发展的重心将随着俄欧洲地区资源的枯竭而逐渐向东转移,普京执政期间把开发东部看做是其第二任期的“优先任务”, 经济补贴向东部地区倾斜,以油气资源开发为中心加快开发开放东部地区。但就俄目前的经济状况不具备独自开发这一地区资源的能力,需要借助外部的资金和技术来实现,需要世界经济力量的重组,相关的信贷金融资源、生产资源、智力资源走向联合。地缘因素决定中、日、韩在这片地区的影响,各自有着不同的比较优势,比如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资金和技术;韩国和日本的资金和技术;俄罗斯的自然资源禀赋;各方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这片紧密相邻的广袤的亚寒带土地上,发展的相同主题必将让中俄两国找的合作的契合点。 二、中俄自然资源领域合作的方向
亚太地区的能源市场是非常有前景的,也是动态的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的能源供应问题也会越来越复杂。目前在天然气需求量和计划的天然气的开采量之间还存在着缺口,到2020~2030年这个缺口将不小于1800亿立方米每年。主要的潜在进口国是日本、中国和韩国。目前,有关各方已提出了好几个
由天然气资源过剩地区向亚太地区铺设输送管道的方案:中国的“中石油”公司,日本的三菱公司和爱克森公司认为应建设6000千米长的输气管道由土库曼斯坦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西部,然后再到太平洋西岸港15。还有一个路径更短的方案,但要经过政治制度不稳定的国家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这一方案的明显优势是地理位置相对较近,从俄罗斯供给的天然气可直接用管道运输。
“天然气工业”XX公司提出了两种天然气开采和向亚太地区供气的方案,这些方案考虑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北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天然气原料基地雄厚的前景。这两种向亚太地区供气的方案:
一是西西伯利亚(新乌连戈依)一托木斯克一克麦罗沃一新库兹涅茨克一荣加利亚一进入中国领土再到上海。 二是西西伯利亚北部一托木斯克―伊尔库茨克一乌兰乌德一乌兰巴托一北京。这两种方案的天然气管道源头是位于西西伯利亚东北部的两个大气田,其已探明的天然气总储量超过30000亿立方米。也不排除沿另一条补充线路铺设管道,即气源来自于托木斯克州、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区、伊尔库茨克州和雅库梯亚自治共和国,那儿有大型气田。
在众多的路径方案中,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是伊尔库茨克一中国的方案。该方案的气源是位于伊尔库茨克州的科威克金斯克凝析气田,它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110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