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中的文人精神》教案
年级:高一 学科:美术 教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一般的鉴赏文人画的方法和一般的创作文人画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特点及其中所蕴涵的精神,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一般的文人画特有的精神内容、笔墨情趣、题材形式。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领悟文人士大夫怎样通过题材内容、笔墨情趣去表现他们独有的中国文化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神思者》轻音乐,背景是古代文人画,点题,提出疑问: “什么是国画?什么是文人精神?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引发讨论,带着疑问进入情境。
二、传统艺术中的文人精神简介,包括国画的由来及其一般表现形式。 “与西方艺术中的人文理性精神不同,以农为本的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讲求人与自然的亲和性、人际关系的伦理性,以及对外来文化的融合性。中国传统艺术的创造者大都深受儒、佛、道思想的熏陶,“达
则兼济天下”,出仕做官,“穷则独善其身”,归隐山林。这种生存状况和意识观念的相对稳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充满超逸旷达、含蓄内敛的审美情趣和东方式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对文人画的概念和艺术追求有一定的了解。
三、几张典型性文人画作品的赏析,带出关键词语“计白当黑”等,在感官上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由例子来释疑 引导学生将心比心
展示两张画 兰亭修禊图(中国画 绢本 明)文征明 和 采薇图(中国画 绢本 宋)李唐 进一步说明文人画的题材形式。 五、探究阶段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给出的4个文人绘画的主题观点进行探究(结合课本)。推举代表来阐述,最终有老师给出总结性答案,加强中国绘画的鉴赏能力。
六、识图意 说意境 根据给出的四副作品,连线得出正确答案。 七、以小见大 移情草木——花鸟画——文人画中的一般题材 以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形式来学习中国文人画,来体会古代文人赋予草木的性情和社会意义,即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八、课堂总结 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特点
1、以写生为基础,但并不是简单地摹仿客观对象,而是要求在真实地描绘客观对象的同时能表现出花鸟的生命力极其各不相同的特性。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强调要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的生活遭遇、思
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予突出的表现。造型上不再拘泥于物象的形似,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于不似之间”。 九、课外讨论
情感升华,述说自己对于国学的看法 面对名利场 你如何对待和自处
《中国艺术中的文人精神》课标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都达到了一定层次,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强烈的好奇心,正经历着从感性思维、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抽象思维的转轨期,感性的东西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具有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优势,充分利用学生感官体验的审美愉悦,创设浓郁的学习气氛,通过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参与、合作,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推测,使学生的认识过程从直观的感性体验和想象上升到理性的思维阶段,“授人以渔”,提高其自主鉴赏的能力,并通过学生自主的欣赏和审美经验的积累,达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北朝 刘勰)的学习效果,从根本上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审美素养。
新课标提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结合本课内容,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讨论这一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来实现三维目标。
《中国艺术中的文人精神》效果分析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原因在于首先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其次,文人画无论在时间还是在空间方面都远离学生的生活,只有采用鲜活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情感。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和比较分析来启发学生掌握欣赏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体会美术的文化价值,提高审美能力。
本节课老师说的会多一点因为内容决定了需要老师多用语言和图片来启发学生去探索和学习。但一旦了解了具体方法以后学生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配合课后的反思和创设的情景,使所学内容印象深刻。
《中国艺术中的文人精神》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广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五章第二节,属于中国美术鉴赏部分,在结构上与前一节西方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是相互呼应的,同时在整个中国美术鉴赏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篇美术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本节课的学习对以后的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前瞻和总启的作用,而西方美术的学习也可以与之对比来学习。
《中国艺术中的文人精神》课后分析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领悟文人士大夫怎样通过题材内容、笔墨情趣去表现他们独有的中国文化精神内涵。从而获得自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文人画乃至文人精神篇幅很大,知识面和涉及文化元素更是广博。所以在具体授课中,避开了大而玄的内容,从具体和实际的鉴赏方法入手,让学生了解一般性文人画作品所具有
的创作元素,掌握看待作品的门径,授课就能变得简单了许多。在具体操作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遗漏,一些环节不是特别的具有代表性,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正的。
《中国艺术中的文人精神》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多角度、多层面联系文化、生活情境鉴赏美术作品。本节课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在文化与生活的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以形象、形式创造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与创意。比如说本节课中在讲授《采薇图》这幅作品时,联系学生所处环境和社会问题来创设情境,引发生活深思与文化反哺。
本节课是在“看”的经验中展开美术鉴赏学习的。首先激发学生的观看兴趣,通过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构成以及细节的观看,获得视觉感受,进而展开鉴别、比较、分析和评价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