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多维视角下的“《知音》现象”内涵阐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多维视角下的“《知音》现象”内涵阐述

“《知音》现象”的内涵和兴起是本课题研究的起点,“《知音》现象”的概念从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以来,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界定。华中科技大学的彭巧莲、李铁锤曾指出:“《知音》已经成了一种现象,其一是爆发式的发展,其二是给业界带来深不可解的谜团。”“《知音》现象”的含义非常丰富,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产业现象、传媒现象,还是一个文化现象、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既具有文化产业的一般规律,又具有《知音》自身的发展个性,同时也展现了大众消费时代新闻再生产的一个路径。解密“《知音》现象”,或许可以为大众传媒产业改革发展和传统媒体转型融合提供一些借鉴的思路。

一、大众文化消费的产物

“大众传媒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大众传媒与之相关的文化产业构成了现代人生存的重要环境和条件,人们的审美心理也与之相应而呈现新的特征。”《知音》作为大众文化中的一种主流刊物,它更多的反应了大众的显意识和正面的文化建构,是一个研究大众文化的绝佳案例。《知音》的广大读者群和消费群体看似是大众传媒的操控对象,但他们在阅读《知音》的同时,也是在实践一种文化行为。当代大众文化

研究代表人物约翰?费克斯曾指出:“文化产业所能做的一切,乃是为大众制造出文本库存或文化资源,以方便大众在生产自身的大众文化的持续过程中对之加以使用或拒绝。”大众对文化产业所提供的文化产品是有选择性的,他们发现能暂且博得自己一乐或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资源。正因为大众的选择,文化产业生产的产品需要满足大众的需求,否则将会失败。约翰?费克斯认为,这一切必须追溯到大众文化利用这些产品和资源的出发点,即“相关性”,这也是大众文化的内核。相关性是大众自我和产品之间的纽带,是文化产品对于“我”的价值及文化产品在日常生活的文化中所起的作用。

《知音》将纪实性、故事性和情感性融为一体,讲述平凡人们的故事,本身就是大众文化的产物。“大众文本是被使用、被消费和被弃置的,因为它们是使意义和快感在社会中加以流通的中介;作为对象本身,它们是贫乏的。” 二、大众的情感心理需求探析

《知音》作为一本情感类的大众综合期刊,1985年创刊第一期就实际销售40万册,成为中国期刊史上创刊号销售最多的期刊。30多年来,知音及其系列子刊畅销海内外,经久不衰,产生了疯狂的消费热潮。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包括《知音》在内的大众情感类期刊的崛起和90年代以后情感类谈话电视节目的兴起,成

为颇引人瞩目的文化现象。寻找集体认同的趋同心理和个人个性表达的求异心理相互交融,情感和情绪的表达成为文化消费的关键。大众一方面是读者,另一方面又是传媒控制的对象。大众的好奇心理、窥视心理和对话题的兴趣及参与到大众文化的话语构建中是购买期刊消费的动力。《知音》及其系列产品的文化性、独特性、符号性特征明显,其所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背后的故事具有真实性、生活化的特征,给读者一种亲切感和近距离感,另外“知音体”口语化的语言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轻松自然,少了文学化的修饰使得故事本身更加出彩。《知音》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体现,以小见大来反映社会的变迁,在满足人们对于世俗文化需要和享受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多样的世界。

三、文化产业视角下的“《知音》现象”

传媒产业是一种经济性和意识形态性都很强的产业,可以说,30年前的《知音》期刊的应运而生,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自负盈亏”等市场运作制度,《知音》发展的30年也是我国传统媒体产业市场化发展探索的30年。

“《知音》现象”并非一个偶然事件,它所释放的巨大的产业效应和文化辐射力为中国传统媒体企业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知音传媒是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转型、资本逻辑无孔不入的背景下的

必然结果。

《知音》前30年的发展创造了无数个中国期刊界的第一,无疑是中国期刊传媒产业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一个案例。在新媒体快速发展、传统纸媒逐渐衰落的背景下,《知音》在坚守中融合,率先在互联网思维下进行产业布局,2000年开始陆续开通了知音网等网站、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均进入国内大众传媒粉丝最多的新媒体行列。此外,其涉足视频、影视、动画等行业均取得很大的进展。2014年推出《知音网络周刊》,2015年9月知音和今日头条公司合作推出“知音头条APP”抢占传统纸媒向外转型和扩张的先机,运行一周单篇点击量就达到400多万次,很快在互联网和媒体圈掀起一阵不小的“知音旋风”。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多维视角下的“《知音》现象”内涵阐述

多维视角下的“《知音》现象”内涵阐述“《知音》现象”的内涵和兴起是本课题研究的起点,“《知音》现象”的概念从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以来,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界定。华中科技大学的彭巧莲、李铁锤曾指出:“《知音》已经成了一种现象,其一是爆发式的发展,其二是给业界带来深不可解的谜团。”“《知音》现象”的含义非常丰富,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产业现象、传媒现象,还是一个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tzws3azai83uyx9681999g5n13tny00ur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