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47 教学目标:
1.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会根据给出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表,合理确定横轴、纵轴上的数据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第47页某日气温的统计表。
2.师:学校气象小组测量某天气温并汇总成统计表,由于上体育课10点钟忘记测量了。
3.提问: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二.探究
1.师:怎样根据这张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横轴表示什么?以什么为单位?怎样确定横轴上的数据位置?(随答) (2)纵轴表示什么?以什么为单位?怎样确定纵轴上的数据位置? (3)纵轴上一小方格表示多少?
页脚内容
4
折线统计图
(4)折线统计图上的点是怎样找出来的? (5)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必须有哪些内容? 3.学生尝试画师生共同总结折线统计图。 4.师生共同总结折线统计图的一般画法。 5.思考:怎样的折线统计图是合理的?
三.应用
根据下面的统计表,画出反映小丁丁体重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 1.出示小丁丁的体重变化统计表(每月15日测)
月份 体重(千克) 12 23.8 1 24.5 2 24.7 3 24.0 4 24.3 5.1 5 22.从表格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3.思考:
(1)横轴表示什么? (2)纵轴表示什么?
(3)你认为纵轴上的一小格表示多少较合适?为什么?
(4)标题应怎样写? 4.尝试完成。
页脚内容
4
折线统计图
5.集体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四.全课总结:
1.说说画折线统计图的方法。 2.怎样画出的折线统计图比较合理? 补充练习:
一、红红和丁丁一起在做一个小实验。 他们选一个容器,用一个量杯,每次量同样多的 水倒入容器中,然后测量容器水位的高度,记录 在表格中。
水位变化记录单 第2杯 水位(cm) 1、根据上表的数据制成容器水位变化的折线统计图。 水位(cm) 年 月 ( )
( ) 页脚内容第4杯 1.5 第6杯 2 第8杯 2.9 第10杯 4 第12杯 5 第14杯 8 1 4 ( ) ( ) 折线统计图
水量(杯)
2、通过折线统计图发现从第( )杯到第( )水位上升速度缓慢,从第( )杯开始,水位大幅上升。
3、想一想,瓶身的大小与折线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瓶身小的地方水位升高较快,所形成的折线会比较( )。 瓶身大的地方水位升高较慢,所形成的折线会比较( )。
教学反思:
教学时应让学生了解:
1、画折线统计图有一定的步骤:
① 首先要规划折线统计图的范围与结构,如:全图的范围,图身的范围等。
② 规划全图的内容。如:标题、刻度等。
③ 确定横、纵轴的刻度点,使得横、纵轴的最大刻度能够表示时间(次序)及统计量的最大值。
页脚内容
4
折线统计图
2、画折线统计图有一定的原则:所画的坐标点及折线应该具备正确性、合理性、简明性、美观性。
3、判断折线统计图是否合理的标准如下:
① 纵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数量相等。
② 纵轴上的最小的刻度等于或小于统计量的最小值。 ③ 纵轴上的最大的刻度大于或等于统计量的最大值。 ④ 横轴上依时间(次序)大小按相同比例确定位置。
⑤ 用折线连接相邻的黑点。
页脚内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