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1、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学科领域及生活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发表思想、交流成果等活动,以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方法的学习方式。 2、绅士教育:由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他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培养绅士,并从体育、智育、德育三个方面对绅士教育进行了论述。洛克认为绅士应该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新型资产阶级的“事业家”。绅士应该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学识四种道德品质,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在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3、道德内化:学生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的需要,通俗的说,就是学生对德育的要求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变成自己的行动。 4、感受性:感觉系统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它是感觉系统功能的基本指标。可用感觉阈限来衡量,感觉系统只是对刺激连续体中的一段发生反应,产生感觉。 5、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并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整体文化,校园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 6、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对应的一类课程。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相邻领域的学科,构成一门学科,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陷。
7、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
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高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8、发展关键期:有机体早期生命中某一短暂阶段内,对来自环境的特定刺激特别容易接受或掌握某一技能的最佳时期。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某些行为,在适当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这种行为便不会再发生。 9、苏格拉底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或“产婆术”,由讥讽、助产、归纳、定义四部分组成。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要求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求正确答案。 10、洛克白板说: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论,提出了白板说和经验主义的观念论,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一切知识是建立在由外部而来的感官经验上的,白板说是其教育思想的主要理论基础。
11、教育目的:广义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亦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反应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一般指国家对培养的人才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遵守的总要求。 12、观察学习:班杜拉认为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的产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他
的实验是儿童通过别人对待充气娃娃的态度而习得行为,人类大多数的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习得的。这个学习的过程受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
13、教学效能感:心理学上把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教师在教学活动时,也有一定水平的效能感,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14、《莫雷尔法案》:美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领域进行了延伸和渗透,1862年,美国颁布了《莫雷尔法案》,该法规定,按各州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名额,拨给每人3万英亩的土地,各州以土地所得收入开设农业和工艺学院,这些赠地学院后来大都发展成为州立大学,位美国工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莫雷尔法案》是美国第一部职业教育法,它开创了高等教学领域开展职业教育的先例,这部法令对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15、三舍法: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时的一条重要措施。主要内容是太学生分为上舍、内舍、外舍三等。三舍法是在太学内部建立起来的严格考试制度,不仅对宋朝的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16、课程标准:在一定的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
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一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是说明部分二是文本部分。
17、公学:英国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以培养一般公职人员为教育目的,学生在公开场所接受教育的私立贵族学校。是为贵族、教士、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私立寄宿,以升学为宗旨的中等学校。它的设施、师资、教育质量要比一般的文法学校要好,收费更高。为英国培养了不少政治、经济领袖人才。以天才教育相标榜,最为人称道的是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
18、社区教育: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的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简答题
1、简述道德两难法及其作用 答:道德两难法是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儿童和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的一种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就在道德两难故事讨论中,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作用:道德两难法对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1)应首先了解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只有这样道德教育才是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2)儿童道德发展的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但具体到每个人,时间有早有迟,这与文化背景,交往等有关。3)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不断的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
难问题,以便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练习,进而提高儿童的道德敏感度和道德推理能力。 2、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1)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2)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5)心理发展各方面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6)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3、简要说明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答:性格主要是通过人的不断的生活实践,在外界生活条件和人自身的心理活动相互作用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形成离不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很多。1)遗传作用: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性格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人的气质影响着性格特征的外部表现,就是由神经类型的特性决定的,但性格作为人对现实的态度及行为方式的系统,主要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遗传对性格的形成有些影响,但它不起重要作用。2)环境作用:家庭是性格最初形成的重要环境,父母的态度是影响儿童形成的重要原因;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按照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对下一代实施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影响,以便形成一定的知识,技能和个性,学校教育在儿童性格形成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3)社会环境:学生生活在社会环境中,除了上学时间外,有相当长的一部分时间在社会上活动,社会上各种因素,如社会风
气,社会舆论,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都对其性格的形成发展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4、简述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 答:1)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划出某项固定收入,专做教育经费,不能移作他用。2)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部门之下,要由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府而随意变动。3)思想独立。不必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4)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5)脱离宗教独立。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评价:教育活动与政治经济关系密切,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独立,教育只能相对独立;他的关于教育脱离政治政党的主张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但这一思想在推进收回教育主动权运动,抵制殖民主义教育起了积极的作用。 5、简述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答: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六个层次,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分析是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它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关系之间的分析和对其中组织结构的认识。分析代表了比运用更高的智力水平,因为它要理解知识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综合指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它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和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 6、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简述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思想
答: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体系的核心,他创立了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进行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提出了平行教育影响,前景教育,优良的作风与传统等原则。平行教育原则以集体教育为主,在教育集体的同时教育个人,又在教育个人的同时影响集体。前景教育原则即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经常给集体提出一个或几个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任务,吸引学生集体和集体的每个成员为之努力。培养优良作风与传统原则对于美化集体和巩固集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8、简述学校教育的局限性 答:1)并没有占据学生活动的所有时间和空间,只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特定阶段的影响因素;2)制度化的学校教育有可能将学生的生活制度化,非主体化,符号化,从而导致某些方面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
9、简述斯宾塞科学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答: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在指导人们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2)斯宾塞把人类的活动归为五种,并相应的提出了以自然科学为基础,
包括各类课程的学校教育课程体系;3)强调教育要为完满生活做准备,并满足个人需要,促进个性发展,应在教学中按照儿童心智发展的规律,用新的方法传授科学知识。
10、简述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答: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一是正确认识自我,二是增强自我职业意识;2)应付压力,面临压力时如何应付压力就决定了适应的结果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3)社会支持,指个体经历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的主观或客观的影响;4)专家的处理,自身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时,求助于心理专家进行咨询,诊断与治疗的过程;5)教师的休闲。 11、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12、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4)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1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答: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容易遗忘;2)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义识记比有意义识记易遗忘;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抑制引起遗忘;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14、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答: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特点: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老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的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15、简述班集体形成的基本特征
答:班集体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16、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17、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答: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三个层次。1)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3)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18、简述教学计划的构成 答:教学计划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实践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 19、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0、学习迁移的种类和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答:种类:正迁移和负迁移;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影响因素:学习材料内容的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1、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关系
答: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统一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表现在: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相互转化。
22、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
答: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23、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根据教学任务、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
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2)直观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主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直观教具和掌握知识。
24、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答: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5、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1)对现实的有效直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5)与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26、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答: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业务水平。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三、论述题
1、试评述实用主义教学观点。 答: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克伯屈等。实用主义教育学认为:1、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教育要与当前的生活紧密相连;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表明教育不是从外在方面让学生学习与他们生活无关的一些知识,二是促进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和改组。3、
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4、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而非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5、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等等。从基本观点可以看出使用注意教育学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是美国文化精神的反映,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但其也有不足之处,它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试评“壬戌学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答:背景:一是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而临时政府的学制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抵制传统封建教育的同时,要求实现教育上的民主和平等,要求发展个性,尊重人格,而美国的学制改革及当时正在中国发生重大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一社会的需要。1922年9月,教育部顺应形势,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内容:1、作为指导原则的“七项标准”——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形式和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实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2、“六三三”分段的学校系统,即初级小学四年(从6岁开始),高级小学两年,初级中学三年,高级
中学三年,大学四至六年。3、四项附则——为使青年个性易于发展,得采选科制;为适应特殊之职能,对于天才者之教育应特别之重视,其修业年限得变通之;对于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特殊教育;对于年长失学者,应施以相当之补习教育。历史地位——缩短了小学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延长了中学年限,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水平,中学分两段提高了办学的灵活性,也有利于中学普及;取消了大学预科,有利于大学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在中学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兼顾学生学习和就业。“六三三”制的基本结构,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故被一直沿用下来。但是有些地方不太适合中国国情,实施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后来又做了一些调整。
3、联系实际分析影响学生能力发展的条件。
答: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1、遗传的作用。研究表明,遗传对智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上,但有了身体素质并不等于能力本身,良好的素质由于没有良好的培养和训练,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我们不能否定遗传的作用,也不能夸大。2、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对于早期经验的作用,研究表明,丰富的环境刺激有利于儿童能力的发展,而学校教育对于青年一代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说,发展能力、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是分不开的。学校里的课堂教学的正确组织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3、实践活动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的,离开了活动,即使有
良好的素质,环境和教育,能力也难以形成与组织。4、人的主管能动性的影响。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一个人刻苦努力,积极向上,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的能力就可能得到发展,人的能力的发展是与其心理品质的发展是分不开的。高尔基指出,才能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对事业的热爱。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虽然各种影响因素在决定能力高低中比重不同,但遗传、环境和努力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是缺一不可的。 4、试论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基本特征:1、学校教育逐渐普及——19世纪后,各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了有关普及义务教育的具有强制性质的法律,普及了初等教育,完成了中等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满足了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了人的解放。2、教育的公益性日益突出——教育逐渐成为社会的公共事业,成为社会的公共话题,也成为政治家优先考虑的社会问题。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加强——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逐步结合,促使现代教育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科学知识再生产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对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和增加社会财富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现代教育具有明显的生产性。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现代教育星期以后,特别是在公共教育制度形成以后,随着学校大量增加,需要确定一定的规范作为衡量学校工作的尺度,于是,学校制度,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措施应运而生,促使现代教育制度化的方
向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发展。2、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促进政治民主化。3、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4、教育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作用,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5、谈谈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答:基本特点——1、重视课程的整体功能;2、强调加强基础;3、重视智力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4、重视个别差异;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人与加强国际交流相辅相成。启示——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 6、述评美国进步教育协会20世纪30年代组织的“八年研究”。 答:背景——20年代,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广泛地影响了小学和初中,从30年代开始,进步主义教育开始关注其理论对高中影响的关系和途径,美国的高中时中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升学和就业问题,如何处理这一问题一直是困扰美国高中发展的重要因素。1930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成立了“大学与中学关系委员会”,试图通过加强中学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