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笔记资料
八年级下笔记资料
第一课 藤野先生
本文分层依据:第一部分:在东京(1—3) 第二部分:在仙台 (4—35) 第三部分:离开仙台后 (36—38)
第一层(4—5):写往仙台途中所见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二层(6—23):写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体现其高尚品质。 第三层(24—31):写弃医从文的原因:①匿名信事件;②看电影事件。 第四层(32—35):写与藤野先生告别。
事例 思想品质 高尚品质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治学严谨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热情诚恳,教学认真 关心实习——正直热诚 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能以公正心来对待弱国学生,而且给以极大的惯性和帮助
本文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
“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
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
“实在标致极了”: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讥讽和轻视。 何尝不:反诘语气,加强肯定 酒醉:表达了对愚昧麻木的人的痛恨 竟:饱含了对先生的歉意和自责
鲁迅对中国人的态度:哀其不辛,怒其不争 日暮里:勾起了鲁迅家国之愁思
水户:这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鲁迅作为弱国子民的辛酸,也是他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体现。
所以……当然……:用来强调,作者有意以反语的方式揭示“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了对这种谬论的愤恨和抨击。
刺耳:“万岁”欢呼,极大地刺伤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
……虽然……:倒装转折复句,强调了藤野先生留给我的深刻印象——伟大。 总结:
本文通过对这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回忆,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怀念,以及作者要同反动派战斗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鲁迅
第二课 我的母亲 胡适
选自《胡适自传》。胡适(1891-1962),字适之,原名胡洪骍,安徽绩溪人,学者。著有《尝试集》《胡适文存》
本文分段: 一、(1-4): 我的性格特点及其成因。同时也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惋惜之情。
○ 二、(5-12):主要回忆母亲的三件事:一是对“我”的管教;(严师 慈母——言传)
宽、韧、忍、刚——身教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
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
自己人格的侮辱。
三、(13): 母亲对我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和气宽容待人,能体谅别人。(感激)
○第二部分:1、对我学习上的督促 (淳淳教导、严格督学)
2、严厉的管教的方法
3、犯错的严厉惩罚 (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4、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5、除夕打发债主 (能忍能让、宽以待人、品性善良)
6、与嫂子们的相处,及如何处理她们的矛盾 (宽厚、和善、容忍,从来没有一句伤
感情的话)
7、母亲受到人格侮辱的反应 (正直、认真、刚烈、毫不马虎、从不受一点侮辱)
前三段内容并非闲笔,既为下文写母亲做了铺垫,又于文末相呼应。
母亲为人:仁慈温和,严父慈母,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很有刚气 。 教子:严格 。
“与嫂子们的相处”:写了母亲的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仅写了言传,更写了身教。
如果……如果……如果……:用假设表现自己已经具备的美德,表现了他不溢美,不自夸的品质,也符合自传的语言特点。
不能不:双重否定来肯定“打了一点底子”,既表明态度,又不是很绝对。 总结:
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青少年时期,母亲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赞美了母亲优秀的品格。
第四课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本文选自法国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 本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