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设计题目
秒表/时钟计时器
二: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
利用89C51单片机设计秒表/时钟计时器,通过LED显示器显示秒十位和个位,在设计过程中用一个存储单元作为秒计数单元,当一秒钟到来时,就让秒计数单元加1,当秒计数达到60时,就自动返回到0,重新开始秒计数。
三:设计过程:
1.设计原理:此次课程设计题目是秒表/时钟计时器,由课程设计的要求和任务,我采用的C语言编程,设计秒表要求一秒定时,采用了定时器和FOR循环来定时,其中一个软件一个硬件,会在方案论证中分析在1秒时采用的是硬件定时,即用单片机内部的定时器T0。先将时钟初始化,赋入初值50ms定时,循环20次来进行1秒定时。然后由定义的变量second来进行加一运算,然后将其值通过P1,P2口在数码管上进行显示。其中数码管的显示时,我在程序中首先定义了一个关于数码管显示的字形码定义,以便在显示时调用即可。 (1)方案论证:
方案1:在方案1中,我们所选用的是软件定时,即用for循环来定时1秒进行显示的变化。
方案2:在方案2中,采用的是硬件定时,即用单片机内部的定时器T0。先将时钟初始化,赋入初值50ms定时,循环20次来进行1秒定时。
方案比较:我们从两方面进行两种方案的比较,第一,由于此次课程设计要求是秒表,则在定时时要求比较精确,所以采用硬件的定时器定时时比较准确的。第二,由于秒表的定时程序是很小的,在利用软件定时占用的CPU并不是很多,
* *
不能显现出来,但真正大程序时会很占用资源的,所以在用定时中断过程中是非常节省资源的。综合上述两种比较,我们选用了第二种方案。 (2)创新点:
a.在课程要求的基础上,我们做成的电路板上,用复位键来控制秒表计时的重新开始,即清零。
b.在以上设计的基础上,我们又重新设计了一个程序,基本原理没有变,只是将
秒表在到达59清零的瞬间向分的位数上进1,程序将会在附录3中给出。 2.硬件系统框图与说明:
首先,连接的是单片机51的最小系统,其中包括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在此中包括的元器件在附录3中。我们所选用的数码管是共阴极的,置1时导通,所以将单片机的P1.0~P1.7连接数码管的a~dp,P2口同理。然后在
* *
数码管秒表个十位的显示则由软件程序来控制。 3.软件主要模块流程图与说明:
* *
初始化 判断是否中断 Y N 等待 Count++ N Count =20? Y Second++ Second =59? Y N Second=0 数码管显示当前值
* *
在真正应用时,我们的一秒定时是用定时中断的,但单片机的T0最长也不能1秒定时,所以我们采用50ms定时循环20次,用count来控制。当秒的时间达到59时,用软件来清零时循环从00重新开始。
四:课程设计总结:
1:本次的课程设计,使关于51系列单片机的,正是我们刚刚学到的51单片机,在平时课程的学习中,我们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即使知识是很扎实的,实际应用并不是这样的。开始时我也觉得自己的理论知识已经够了,但当我拿到课题时,在脑海里想的是非常好的,但真正编成和控制时,理论和实际结合不到一起,甚至于51芯片的使用我都感觉很迷茫,还是经过搜集大量资料才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到一起了。本次课程设计我主要负责编程,这次不仅锻炼了我C语言的知识,更加我们正在学习的51的定时与中断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实际的操作,让我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本次的实际经验之后,让我对单片机定时赋初值有了更新的认识,对程序的循环顺序、结构类型都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对真正硬件的连接也有了认识,不再将自己的知识局限于自己狭隘的空间中。
2: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秒表/时钟计时器,使我又重新开始学习C语言,因为C语言是大一学的,至从学完就再也没用过,所以开始很陌生,我又找了有关资料来了解,才有了一点眉目。刚开始以为可以用汇编很容易就写出来,因为我们正在学习汇编语言,以为学的很明白了,但是用汇编时才发现原来都不怎么熟练,编了一会程序发现只有一种感觉——举步维艰啊!还是放弃汇编选择C语言吧!对于单片机,我们课本学习的是80C51,但是这次做课程设计用的是89C51,这样不仅使我们掌握了80C51,而且对89C51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