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复习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态度、操作技能。

7.音乐表现性评价设计的三个步骤是什么?

答:第一步,确定表现性任务;第二步,设计表现性任务的情境;第三步,确定评价标准。 8.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 答:(1)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

(2)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基于和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学成功的重要策略。但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当幼儿与教学内容的对话因已有知识不够而无法有效的进行,教师应努力激活幼儿已有的知识,为新旧知识的连通铺平道路;当幼儿与教学内容的对话因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而无法有效的进行时,教师需要在幼儿现有的水平和不可能的水平之间搭上支架,创立最近发展区,为幼儿学习新的知识扫清障碍。 9.简述节拍音乐经验获得机制。 答:(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拍子。(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的理解。(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的理解。 10.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 答:(1)一方面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2) 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 11. 简述句子结构经验的获得机制。 答:(1)跟着教师歌唱,理解歌唱时重复句的“回声”状态; (2)在模仿老师歌唱句子的同时,模仿老师的发声; (3)通过歌唱、身体动作 制作活动辨认重复句、喊答句。

四、 论述题:

1.针对幼儿音乐经验,谈谈一个经验二个特征的含义。

答:对幼儿音乐经验来说,一个经验第一个特征的含义是表现与再现性(情感),制作性〔实践)、形式性(理智)三者融合为整体,而这种整休是以音乐制作的方式出现;第二个特征的含义是这种经验以音乐形式模型的方式在头脑中留下表象,表象的形成与表达都依赖三种音乐制作方式。 2.论述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的四种方法. 答:(1)提炼出节拍,用打击乐演奏出来。(2)提炼出音符简化后的节奏型,即出掉附点、切分等难的音符。只留下四分、八分、二分等简单音符,并组成节奏型。(3)基本上也是提炼节拍,但在延续音上又保留了节奏。(4)完全根据重拍提炼节奏型。 3、阐述行为目标准确表述的要求,并举例。

答:行为目标的制定准则是行为与内容的双维度制定.“行为”是指要求儿童表现出来的行为,“内容”是指这种行为所适用的领域。在制定行为目标时在行为纬度又有以下二个准则:第一,指出儿童外显的表现行为;第二,指出这种表现行为的条件或公认的准则。 4、体态律动学的二个主要内容是什么?

1.答:(1)身体动作。身体动作的基本语汇包括两类:非移动动作和移动动作。非移动动作语汇包括:拍手、摇摆、晃动、指挥、弯曲、转身、踏步、说话、歌唱;移动动作语汇包括走、跑、跳、蹦、跃、奔腾、滑行等。非移动动作与移动动作结合可以构成大量的动作可能性。(2)实践活动。包括以下五种类型的活动:第一,意识身体各个部位的活动;第二,意识空间和时间的活动;第三,意识肌肉紧张与放松的活动;第四,意识大脑与身体协调反应的活动;第五,意识节奏长短的活动。 5.阐述幼儿年龄阶段音乐关键经验目标中第一、二个层次的音乐形式经验目标。

答: (1)节奏: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旋律:声音的高低;旋律的上行与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 下行;旋律的跳进与级进。(3)音色:日常音色、打击乐音色、人声、乐器音色。 (4)速度:快

与慢;渐快与渐慢。(5)织体:打击乐、舞蹈中声音的多层次;有伴奏无伴奏比较;声音厚薄比较;多声部歌唱。(6)力度:轻与重;渐强与渐弱。(7)结构: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体、回旋曲;引子。(8)风格: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6.阐述动作意象的原则。

答:(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 7论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教育性原理。

答:音乐活动的终极目标或教育目标是培养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能与自我、社会、

自然和谐的人。与自我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与社会和谐的人表现为具有合作性、亲社会性,与自然和谐的人表现为爱自然、爱生命。

音乐活动的音乐目标与教育目标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共存关系、张力关系。教育目标是价值目标,音乐目标是规限目标,在张力结构中,教育目标与音乐目标同时实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目标与音乐目标的和合,即同时实现。 (以下为形成性考核中的题目整合)

1.论述柯达伊教学法中幼儿歌唱教学的三个要点。 答:(1)按照准确音调歌唱; (2)克服幼儿的不良音调; (3)歌唱能力的发展步骤。 2. 论述学前儿童的音量趣味给学前音乐教育的启示。 答:(1)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我们有责任让幼儿听到最好的音响效果,那种劣质的音响源与音响设备阻碍了幼儿对音乐产生兴趣; (2)在让幼儿感知器乐作品时,教师尽量少用嗓音,幼儿感兴趣的是丰满的音响效果不是老师唱出来的几句旋律; (3)在歌唱学习中,教师发出悦耳的声音很重要。如果教师歌唱的声音本身对幼儿缺少吸引力,那么歌唱学习使幼儿充满兴趣的愿望就 比较难以实现。 (4)对打击乐器的演奏,幼儿感兴趣的是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如何发出好听的声音并演奏,而不是严格地按照老师所要求的拿乐器的方式、 老师所要求的节奏型去打击。 五、 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

1.分析“水族馆”的曲式结构与音乐内容主题。

答:[]‖︰ A | B ︰‖] C | D | B’ | ▏

a b c d a b c d a b a b a b c d

A段表示小朋友在水族馆先看见鱼儿尾巴打着圈、轻盈地游着(这样的动作在A段反复);B段表示再看见水草由高到低地飘浮;C段表示又看见波浪在翻腾或者看见一圈一圈的鱼群; D段表示然后看见水中的大泡泡与小泡泡的出现与消失;最后E段或B’段又是水草。 2.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答: 此曲为三段体,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字母表示乐句:句式结构图:

[]‖︰ A ︰‖] B | A’ | ▏ []‖︰a b ︰‖] a’段尾 a b c a ’ 尾声

第一段a句的音响效果两音一组、一高一低,尖锐而突兀,有小鸡啄东西的感觉;b句则是由低到高音的连贯走向,有小鸡扭屁股的感觉。第二段三句在速度与紧张度上明显具有一句比一句强烈的递进感,似乎是这样一个过程:小鸡先稍慢同时两班轮流的动翅膀;然后中速同时动两边翅膀,最后快速同时动两边翅膀。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复。此曲的主题内容:小鸡在壳里努力地想出壳, 先用喙啄壳, 再用屁股顶壳, 然后用翅膀敲壳, 再重复用喙啄壳、用屁股顶壳, 最后尾声的音区下行特征表明小鸡没有出壳, 还得继续努力.

3.分析“喜洋洋”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答:此曲为三段体,原曲结构为,为了符合幼儿注意时间不宜过长的特点,我们可把此曲简化为’。句式结构图:

| A []‖︰ B ︰‖] A’ | ▏ a a’ b c 过渡 a b c d a a’ b c

在粮食丰收后的一个晚上,农村男女青年喜气洋洋地敲锣打鼓、跳舞欢庆。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鼓(第一段’两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钹(第一段b句),有几个男青年敲起了吊钗(第一段c句);所有的女青年拿着绸带跳起了绸带舞,先是把绸带往头顶甩(第二段句),然后把绸带往身旁甩(第二段句);最后男青年又出来了(第三段重复) 4.写出单圈舞“彩带”的动作说明,教学步骤。 答:全体围成圈,手拉手。

A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第17-20小节,右脚起步逆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左脚的起步。第5-8小节、第13-16小节,第21-24小节,左脚起步顺时针方向走四步,特别关照第四步身体转向圈心,脚步调节,准备右脚的起步。

B段:第1-4小节、第9-12小节,右脚起步朝圆心走四步。第5-8小节、第13-16小节,右脚起步退回圈中原位。 教学步骤:

1.基本舞步与手的动作的学习阶段

这个集体舞的基本舞步是移步、朝右、朝左、朝上、朝下不断移步,在移步过程中保持身体的舒适状态与音乐状态。教师事先让每个幼儿在右手手腕上戴上花环,然后请幼儿排成纵队集体学习基本舞步。(1)先请幼儿朝戴有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步,注意身体是侧身的,身体是朝前走而不是横着走。请幼儿练习,观察所有幼儿的身体是否是自然的、放松的。(2)请幼儿再朝不戴手腕花环的方向走八步,注意转方向前的身体调整,着重练习前面最后一拍所调整的身体动作与后面动作的衔接。观察所有的幼儿是否会做这种调整动作,从而使自己的身体放松。(3)两个方向结合起来练习。(4)改成走四步,继续观察幼儿在方向转换时的动作调整情况。(5)学习手臂上举同时向前走的动作,始终是戴有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6)学习手臂放下的同时向后走的动作,继续强调是戴有花环的这个方向的脚起步。

2.幼儿边做动作边配合音乐的尝试阶段

(1)请幼儿围成一个大圈,在圈中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2)配合音乐。教师在变换动作前发出动作变换的提示。(3)观察幼儿配合音乐、保持队形、调整身体使身体舒适等方面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有针对性地示范与练习。 3.完整舞蹈的学习阶段

完整地配合音乐,这时即使幼儿有一些问题教师也只是语言提示,让幼儿沉浸于音乐之中,不要打断幼儿的舞蹈乐趣。

5. 写出双圈舞“德国波尔卡”的动作说明。

答:双圈舞是全体围成二个圈,以双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舞。A段前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顺时针方向走。

A段后半段:全体幼儿拉手朝逆时针方向走。

B段前半段:里圈左手搭前面舞伴的左肩,右手拉右边舞伴的手;外圈左手拉左边舞伴的手,右手侧平举。双圈共同朝顺时针方向走。

B段后半段:反向与B段前半段的动作相同。 C段:里圈拍腿两下,拍手一下,拍左右侧一下。

站在里圈舞伴的右边,外圈左侧身 八拍进里圈,右侧身八拍出里圈。 6. 《瑞典狂想曲》的音乐内容主题

《瑞典狂想曲》是’曲式的曲子,A段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接着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景;B段表现禾苗茁壮成长,并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情境;A’段又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7.分析“哑剧”的曲式结构与动作说明。

答:曲式分析结构图,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字母表示句子: 答:此曲为四段体,大写字母表示段落,小写字母表示乐句:句式结构图

[]‖︰ A | B | C | D ︰‖] B | ▏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动作说明: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膝盖上。

A段:费力地举起一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举起另一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抬起一只脚然后放下,费力地抬起另一只脚然后放下。

B段:费力地举起两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抬起两只脚然后放下; 费力地举起两只手然后放在膝盖上,费力地抬起臀部然后坐下。

C段:费力地抬起一只脚然后放在外侧,费力地抬起另一只脚然后放在外侧;费力地把第一只脚从外侧收回,费力地把第二只脚从外侧收回。

D段:费力地抬起左手放在右手的手背上,然后再次把左手放在膝盖;费力地抬起右手放在左手的手背上,然后再次把右手放在膝盖。

8.根据以下音乐材料,选择某一年龄段幼儿,设计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并 注明适合的年龄段)。

评分标准:是一个系列活动方案(至少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2 5分,第二个活动2 0 分。活动目标8分,活动准备2分,活动过程15分(第二个活动的过程10分)

具体要求:(1)每个活动方案应包含:活动名称及适合的年龄段、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部分。(2)活动目标从幼儿角度进行表述,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表述准确。(3)活动目标表述的维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能力三方面。(4)活动过程围绕活动目标展开。(5)活动准备最好包括物质准备和知识经验的准备。

“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歌谣的节奏型与节拍。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复习资料

态度、操作技能。7.音乐表现性评价设计的三个步骤是什么?答:第一步,确定表现性任务;第二步,设计表现性任务的情境;第三步,确定评价标准。8.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答:(1)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tpzm9q3ha7px008twlp8xswm2yhdw015i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