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课程体系构建
尤向阳,刘志强
【摘 要】本文依据高职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逻辑顺序,介绍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基本内容,阐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基本原则、流程和主要内容,提出了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与动态调整的操作办法。 【期刊名称】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05)006 【总页数】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以“懂技术,会操作”见长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受到企业的青睐。现阶段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存在一些影响其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主要体现为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1]因此,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已成为当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以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文件为依据,以社会需求和就业导向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并实践基于工作过程、与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广泛调研、准确定位,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
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和职业领域分析,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出发,确保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定位准确,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定位准确;要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积极主动地听取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对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与用人单位共同设计、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岗位;要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和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二)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确保人才培养的系统优化的原则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有全局观点,追求系统最优化,不可顾此失彼。要在两个定位准确上下功夫:一是专业定位准确,二是专业的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定位准确;要做好两个对接:一是专业与企业、岗位的对接,二是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三)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构建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
围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两大主题,在学院“岗位主导,项目带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创新,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为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四)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构建分阶段的课程体系的原则
以强化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按照职业能力培养与发展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建立与职业能力相适应的分阶段课程体系。
(五)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总体规划,强化实践育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确保实践环节特别是实训、实习的时间。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注重实践教学项目的设计与开发,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六)注重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的原则
坚持以育人为本,专业育人与文化育人有机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法制观念的培养。
二、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流程与主要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流程包括:组建开发团队;进行人才需求调研;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通过对工作任务和行动领域等主要内容的职业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行动能力;通过对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标准设计,获得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或课程模块;按照工作过程导向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制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运行与评估反馈,实现不断更新和优化。整个开发流程要坚持“一条主线”,即贯彻以职业能力提高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2] (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解
按照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要求,本着既关注初始就业又兼顾岗位升迁的原则,专题调研参加工作5年以内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及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然后根据这些工作任务,进一步分析出该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见表1。 (二)专业定位
我们坚持“立足三门峡,面向金三角,服务大中原”,面向装备制造行业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