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环境法有哪些特征( )
a.调整对象的特殊性 b.综合性 c.科学技术性 d.公益性 4环境权有哪几种( )
a.个人环境权 b.单位环境权 c.国家环境权 d.人类环境权 5.根据污染的水体不同,可将水污染分为( ) a.地表水污染 b.地下水污染 c.放射性污染 d.热污染 6.大气污染可以分为( )
a.一次污染 b.二次污染 c.三次污染 d.四次污染
7.根据环境要素的不同,可以将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分为( a.大气污染 b.水污染 c.海洋环境污染 d.土壤污染 8《草原法》所称的草地包括( ) A. 草山 B.草坡 C.草甸 D.草地 9环境噪声污染具有以下特点( ) A. 是一种能量性污染 B. 是一种感觉性公害 C 是一种暂时性的危害 D. 危害性不易评估
10.( )属于第一环境问题。 A火山 B.水土流失C.地震 D.森林破坏 三、
名词解释:
1. 土地
2.水污染
) 3.水资源 4.草原
5.固体废物
6.海洋污染
四、简答:
环境行政许可的特征 五、论述
1、论述环境噪声污染。
练习1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从法律上规定了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 评价,并对评价的原则、程序、内容、权利、义务、管理措施作了具体规定,形成一个法律制度,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3. 环境法律责任:是指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单位或个人,对其造成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4.限期治理制度:是指对污染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排污单位和在特殊保护区域内超标准排污的已有设施,依法采取限定时间、限定内容、限定效果完成治理任务的制度。 二、单选题: DDDDD 三、多选题 1.ABCDE 2.CD 3.AB 4.ABCD 5.ABCD 四、简答
1. 答:第一、实施的机关不同。实施行政处分的主体是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而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只能是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环境管理部门。 第二、适用的对象不同。行政处分的对象是在环境保护中违法失职的人员,即本单位或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工作人员;而行政处罚的对象是所有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并且不需要存在行政隶属关系。
第三、责任形式不同。环境行政处分采用上述警告直至开除等八种方式;而行政处罚则是采取罚款、责令停业或关闭、吊销许可证等多种方式。
第四、制裁的情节不同。环境行政处分是情节较重\尚不构成犯罪的有关责任人员或主管人员实施;如果属于一般情节,则只对单位实施行政处罚。
第五、补救途径不同。对行政处分不服的只能向上级机关或决定机关申诉;而对行政处罚不
服的,不仅在法定期限内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2. 答:1、现有的行政部委兼负环境保护职责。2、在现有机构基础上设立协调机构。3、成立部级的负责环境保护的专门机构。4、设立权利超过部级的独立机构。5、建立统一管理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3.答: (1)环境行政许可是依相对人的申请做出的,相对人的申请是实施该手段的前提。 (2)环境行政许可是由有权许可的环境执法机关做出的,在多数情况下是由环境 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做出的
(3)环境行政许可一般是以向相对人发放许可证或审批证明等书面形式进行的, 环境执法机关一般不以口头形式向相对人做出行政许可。
4.答:1.举证责任转移:原本由原告承担的举证责任,改为由被告承担。 2.因果关系推定:
3.诉讼时效延长:环境诉讼时效为3年
五、论述题 答:
(一)无过失责任原则是指一切污染危害环境的单位或个人,只要自己的污染危害环境行为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即使自己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其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二)在环境民事责任中实行无过失责任的原因:
1、环境侵权是通过环境要素为中介发生的间接损害,其过程具有长久性,累加性 和复杂性,考察这种行为与实际损害的因果关系要花费专业人士多年的研究调查时间。 2、经济、科技高速发展 的今天,尽管生产企业采取各种最安全的防范措施,客 观上也无法避免发生一定 的污染与破坏,坚持以过错为条件对无辜受损的人是不合理的 (三)无过失责任的限制和免责条件
1、无过失责任的限制条件:我国环境保护法对无过失责任原则未明确规定限制条件。 2、无过失责任的免责条件:
(1)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他人损害的。 (2)战争行为。
(3)受害人自身的责任引起的。
(4)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引起的
练习2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单位环境权:是指单位享有享用适宜环境的权利,也具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指由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所调整的各种关系,包括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定或涉及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称为环境资源社会关系。
3.预防为主原则:是指在国家的环境管理工作,通过计划、规划及各种管理手段,采取防范性措施,防止环境危害的发生。
4. 国家环境权:是指国家享有享用适宜环境的权利,也具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5.人类环境权:是指人类作为整体有享用适宜人类环境的权利,也具有保护人类环境的义务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ABCD 3. ABCD 4.CD 5.ABCD 三、简答题:
1.(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2)保证公众的环境知情权
(3)召开各种形式的环境论证会,听证会,保证公众对有关环境保护活动的参与权。
(4)大力发展各种民间环境保护团队和组织 (5)保障公众对环境行政管理疾患行政行为的监督 2.法律规定限期治理的对象主要有两类: (1)位于特别保护区域内的超标排污污染源。
(2)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源,对这一类污染源的限期治理,并不是超标排污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