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知名品牌市场营销经典案例汇编20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营销——2004年度十大败笔

1三元牛奶:失守大本营

案例主体:北京三元牛奶

失败关键:大本营失守,成本操纵乏力 市场结局:三元差不多在

大本营北京退居第三,而在巅峰时期,三元曾占据了北京市场的8成。

此消彼长。

中国奶业的市场规模在近年已没了爆发性的增幅,而在面对要紧的对手——蒙牛、伊利的凌厉攻势下,竞争乏力,三元2004年在大本营的失利是必定的。而最近,产品涨价——三元希望借此来摆脱亏损困境的险招,有可能成为三元新一轮市场份额下滑的开端。

营销事件回放:

2004年,北京市场的乳业格局差不多发生巨大变化。 2004年10月,北京三元牛奶差不多在大本营北京市场上退居第三,排在蒙牛、伊利之后,而在巅峰时期,三元曾占据了北京市场的8成,即使是2003年,三元也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 大本营失守以及成本操纵乏力,使得三元利润大幅下滑。三

1 / 42

元股份第三季度的季报披露,2004年1~9月,该公司的营业利润为负5439万元。2004年12月22日,郭维健因业绩缘故,辞去三元股份董事总经理职位。 此消彼长。

市场规模在近年已没有太大的增幅,而面对要紧对手——蒙牛、伊利的凌厉攻势,竞争乏力,三元在大本营的失利是必定的。 败笔解析: 品牌力不如对手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居民乳品消费增长幅度都在20%以上,而通过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增幅将相对放缓。在这种背景下,蒙牛、伊利等行业巨头加大了营销力度。 不管是广告投入依旧促销力度,以及公关事件的炒作,蒙牛、伊利等企业都不遗余力、相互攀比,但与蒙牛、伊利等清晰的品牌定位、强大的品牌塑造攻势相比,三元要差专门多。营销专家李光斗认为,近几年,三元品牌定位比较模糊,摇摆在“北京人的牛奶”和“新奇牛奶”等概念之间。而品牌定位的模糊,导致品牌传播效果的减弱,刺激企业减少品牌传播活动。2004年,即使是在三元的大本营——北京市场上也专门少能够看到三元的广告。

三元品牌的忠诚度降低就在情理之中了。 价格缺乏竞争力

通过对消费者的调查,李光斗发觉:乳品属于价格敏感型商品。

2 / 42

早在2003年年底,在北京市场上伊利和蒙牛的产品销售价格就比三元低。如伊利500ML利乐包买四赠一,同规格的蒙牛也是买四赠一,价格差不多上11.2元,每袋2.24元,而旁边的三元则为2.6元/袋。

到了2004年,蒙牛、伊利又发起多轮降价促销活动,第一轮价格战从6月底至8月中旬,促销、买赠幅度之大都为近年来所罕见;国庆黄金周过后,第二轮价格战又重新燃起,甚至比上一轮来势更为凶狠。而在这两轮价格战中,三元均没能踏上节拍。 由于加大了营销力度,蒙牛、伊利的销量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提升。蒙牛乳业公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蒙牛营业额攀升105.2%,旗下三大产品(包括液态奶、冰淇淋及乳制品)的营业额分不上升97%、84%及5.66倍。伊利上半年营业额为41.8亿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了48.75%。

在有限的市场规模中,对手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必定导致了三元市场的失守。 大本营被入侵

在全国市场中,北京一直差不多上大伙儿垂涎三尺的肥肉。 北京人均乳品消费量一直高居全国各省市的首位,2003年,北京人均乳品消费量为48公斤,而全国平均水平只有25公斤。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各乳业巨头纷纷携重兵杀入。 为了扩大北京市场的份额,减少运营成本,2002年年末,蒙牛就开始投资3.3亿元人民币在北京布局生产线。自2003年6月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产以来,到目前已有23条生产线投产,

3 / 42

日产奶量已突破300吨。伊利也先后在北京的密云、北京附近的河北廊坊建立了生产基地。

2004年8月,蒙牛将营销中心从呼和浩特的大本营全部搬至北京通州。业内人士认为,蒙牛此次搬迁之举从一定程度上讲明,他们差不多将战略目光转向最有竞争力的主市场,以北京为核心的全国市场规划已初露端倪。而在蒙牛之前,伊利差不多将其营销总部迁至北京潘家园。

三元在北京苦心经营多年,在终端拥有较好的基础。但在2004年,这种情况也在改变。2003年下半年开始,蒙牛在北京一方面加速进入终端,一方面开始大量招聘促销员。据了解,蒙牛招聘的促销员多达几千人,差不多上做驻店促销,以便在终端拦截对手。 成本操纵乏力

2004年,各种原材料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涨价。与2003年相比,最高时,玉米价格涨幅为33%,大豆涨幅为73%,而与此同时,奶价却下跌了近四成。这尽管是全行业性的困难,但与它的要紧竞争对手相比,三元的成本操纵能力明显较弱。 2004年1~9月,伊利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比例为70.34%,而三元的比例为79.11%。

这直接导致了三元的主营业务利润率低于伊利8个多百分点。三元的治理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也是伊利的好几倍。 三元成本高于对手,除了地处北京,土地、原材料、环保以及奶源建设投入大,人工成本几乎要高于某些竞争对手两倍以上

4 / 42

等客观缘故外,还有一些主观的失误。

前几年,三元为了降低奶源成本,曾跑到北疆去办了一个奶源生产基地,但因那儿风沙太大、缺乏优质牧草,造成牛奶的杂质超标而卫生、生化指标不达标,最后不得不放弃原定的液态奶基地打算。

2003年,三元又跑到澳大利亚建立奶源基地。当时三元认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传统的乳品出口国,占世界出口总量的40%左右。澳大利亚产奶量的50%用于出口。由于天然的资源优势,澳大利亚的鲜奶价格低于我国16%至18%,而且鲜奶质量明显好于我国。” 但令三元意想不到的是,由于汇率变化及澳大利亚干旱,三元澳大利亚基地生产的鲜奶的价格没有它可能的那么低。无奈之下,2004年年初,三元不得不放弃那个基地。 最近,面临窘境的三元不得不走一步险棋——产品涨价,原本卖0.95元的三元加钙奶现在卖到了1元,原本卖1元的三元纯鲜奶卖到了1.15元。专门明显,三元希望通过涨价摆脱亏损的困境。

但,这只是企业的一厢情愿。

据报道,涨价后,北京一些社区的牛奶批发点减少了三元牛奶的进货数量。北京之外部分省市的终端上,三元的产品也差不多没了踪影。

不明白涨价是否会成为三元新一轮市场份额下滑的开端?

5 / 42

知名品牌市场营销经典案例汇编20

营销——2004年度十大败笔1三元牛奶:失守大本营案例主体:北京三元牛奶失败关键:大本营失守,成本操纵乏力市场结局:三元差不多在大本营北京退居第三,而在巅峰时期,三元曾占据了北京市场的8成。此消彼长。中国奶业的市场规模在近年已没了爆发性的增幅,而在面对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tdx32cxe39nplx1m54t1j03v4ivcy00ao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