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试论编辑职能及其“棱镜效应”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试论编辑职能及其“棱镜效应”

文/黄 欣

【期刊名称】中国出版 【年(卷),期】2014(000)017 【总页数】4

何谓“大众传播”?传播学奠基人施拉姆认为:大众传播就是指职业传播者使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以期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播对象中唤起传播者预期的意念,试图在各方面影响传播对象的过程。传播的过程必须具备3个条件:传播者、信息和受众。

随着大众传播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传播行为主体的职业传播者,逐渐出现了细致的内部分工,而编辑,正是其中的一员。

一、编辑职能的变迁

编辑活动的出现早于大众传播。在我国,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殷商,对甲骨骨片的分类编次“三册,册凡三”。从简册抄本时期到雕版印刷初兴的隋唐,从事编辑工作的政府机构和个人层出不穷,如南朝萧统《昭明文选》,唐代馆阁的《北堂书钞》等。但早期传播媒介有限,编辑活动严重受限。在真正的大众传播产生以前,编辑职能基于图书的基本功能(传播和积累知识)而存在,主要有两项:一是信息的筛选取舍,二是信息文本的有限序化,旨在积累而不是传播。

随着传播媒介的改进,编辑活动日益丰富,编辑职能也不断延伸。公元1450年,德国人古登堡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印刷机并大量印制《圣经》,这一实践标志着大众传播的诞生。自此,机械媒介和新兴工业手段介入传播过程,极大地提

高了信息控制和扩散的能力,图书出版业迅速崛起。此时,由于可传播的信息量依然受制于传播成本,即印制费用,编辑的首要任务是选择和过滤信息,初步显示出为信息传播服务的特征;图书的经济效益也使编辑出版更有针对性,不再局限于文本序化,更关注受众、市场。此外,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编辑对信息的加工程度不高。

19世纪产业革命浪潮使大众传播发生剧变:首先是印刷业,高速滚筒式印刷机的发明进一步增强了信息复制能力;其次,广播、电影等新媒介将人类传播和感知信息的能力上升到新高度;再次,社会发展提高了受众的知识水平和信息需求,促使传播行业市场化,要求传播者充分领会受众给予的信息反馈,此外也必须兼顾政策法规及行业规律。

这一时期的编辑职能由此发生剧变:不仅要对信息进行全面调节和控制,使庞杂的信息流变得系统有序,而且要基于特定的传播媒介,产生最佳效果。 对于大众传播时期的编辑职能的认识有一个普遍误区,即:编辑是信息的把关人,把关其实只是编辑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进行信息处理的诸多环节之一。从纸媒介为主的印刷时期发展到多媒介时期,编辑职能就不只局限于把关了。以图书出版为例,包括策划选题、组织作者、整合营销、跟踪意见等。而在多种传媒相互竞争、融合,传播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将编辑局限于以纸媒介为基础的“传播者→编者→受众”流程,显然是不恰当的。

报纸、杂志、电影、广播电视再到互联网,大众传媒无处不在,日趋成熟。即使是新生事物——网络,其媒介特征也已经成型,基于这些媒介的编辑活动已固定成熟。下文将通过建立一个编辑职能传播效应的动态模式,来揭示大众媒体时期编辑职能的内在共性。

二、编辑职能的“棱镜效应”模式

所谓模式,就是一种由符号和使用规则组成的结构,符合实际存在的某种结构或过程的有关要素,具有构造、解释、启发和预测的功能。下面这个动态模式是借鉴棱镜中光线传播途径建立的,故称编辑职能的“棱镜效应”模式。以编辑职能为中心,由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源、编辑和受众3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组成。 1.信息源

所有发出原始信息的个体或媒介组织。大众媒介时期的编辑,作为职业传播者,直接接收这些信息。 2.受众

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和服务对象,是一个集合概念,主要是接受大众传媒信息的社会人群。 3.编辑

大众传媒时期的信息传播过程中,编辑职能的基本结构相对稳定。各要素依序发挥作用,从而实现对信息的调控。主要包括取舍筛选、整合序化、主动增值。 (1)信息的取舍筛选。把关是编辑最基本的职能,旨在缩减信息量,须依照下列原则对信息进行价值判断:①社会原则:即符合当下的政策法规、道德准则、文化风气等。②媒介原则:符合信息载体所基于的媒介特性。③个性原则:进行有个性的信息调控。个性是编辑所在传播组织的性质、编辑群体自身素质等综合的产物,并随着竞争和市场而不断调整。

(2)信息的整合序化。即内容加工,使可传播的信息流处于合理的分布状态,以便受众理解和接受。例如报纸、期刊整合序化的形式就是划分为栏目进行归

类。

整合序化依据两个标准:一是文本体裁的内在规律,使信息分布良好地适应体裁特征(与信息筛选原则有一定相通之处);二是受众的认知规律,如报纸的“头版头条”,读者视线先到这里,故应放置最重要的信息。

整合序化的本质是在了解的基础上进多文本优化。从宏观上包括多种媒介的整合,这就需要编辑对各种媒介都有一定了解和全盘把握的能力。微观上则主要体现为信息整合。比筛选更富于创造性。

(3)信息的主动增值。即扩充现有信息的传播潜力,这是编辑对信息进行调控过程中最富创造性的环节。应突出重点,加强控制,凸显信息的价值。信息关联是增值的主要途径。

进行关联的信息文本,在意义、题材、体裁、创作视角等方面具有相似或相通之处。需把握其内在逻辑,进而启动关联。信息关联主要包括空间关联和时间关联。①空间关联。体现为版面、板块的位置安排。与文本的序化几乎同步,但目的不同:序化是为降低受众的认知难度,空间关联则是要拓展认知的深度。如报纸版面的同题集中,除形成规模优势外,也能引导读者先关注该主题的共性,再关注个性。②时间关联。对同一事件、对象进行跟踪或追溯,按时间顺序展开。

筛选、序化、增值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筛选是通过价值判断,确定进入传播过程的信息,这样才能进行优化处理,即序化。序化是在进一步了解文本的基础上实行个体优化,这又是增值,是整体优化的前提。只有信息流有秩序的文本才能通过重组产生规模效应,最大限度地获得附加值。尽管三者有一些交融,比如增值也寓于序化之中,但总体上,大众编辑职能基本

是按“筛选→序化→增值”的顺序,沿着信息流向依次执行这三种职能,正如光线传播依次经过棱镜的三个面一样。因此,“棱镜”的三角形剖面也依次标记为“取舍筛选”“整合序化”“主动增值”,以模拟编辑职能的序列性。 4.传播过程中的互动

信息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传播者与受众的互动,即作用与反作用。编辑作为传播过程的主体之一,其职能也必然有所涉及。

(1)信息源与受众的信息交互。大众媒介时期,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十分鲜明,受众更为主动。通过媒介编辑的调节,受众意见、观点、要求都可以反馈给信息源,促进信息源尤其是创作者的改变。当受众发出信息并传达到信息源的时候,二者就发生角色互换,受众成为信息发布源头,而原先的信息源变成受众。信息源与受众之间的信息传递,和穿过棱镜的光线一样,是可逆的,但不是对等的。

信息源→受众。信息源发布的原始信息,通过编辑调控优化并传递给受众。这个过程中,信息经过了筛选、序化、增值。

信息源→受众的过程,是信息价值提高的过程,信息量往往有所增加。 受众→信息源。受众接受信息后做出的各种反应。受众反馈的信息经编辑主观能动的处理后反馈给信息源,促进信息源的改进乃至新资源的开发。翻开期刊的读者调查表,里面大都有“您最喜欢本期刊物的哪些栏目或文章”“最不喜欢哪些”“希望刊登哪些内容”之类的问题,主动要求受众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这是因为受众的反馈信息数量众多,内容难以预知,必须加以引导,或是对大量的反馈信息进行提炼。受众→信息源的过程,信息量大幅度缩减。 信息源与受众之间信息交互,经过编辑的加工,无论信息量最终增加还是减少,

试论编辑职能及其“棱镜效应” 

试论编辑职能及其“棱镜效应”文/黄欣【期刊名称】中国出版【年(卷),期】2014(000)017【总页数】4何谓“大众传播”?传播学奠基人施拉姆认为:大众传播就是指职业传播者使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以期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播对象中唤起传播者预期的意念,试图在各方面影响传播对象的过程。传播的过程必须具备3个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tc9s1k3z17l7tx29ybm0wacw0f2p400ga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