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实数
6.实数
一、依据新课标制定教学重点:
1.了解实数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
2.在实数范围求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明确实数的运算运算规律; 3.明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并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依据新课标制定教学难点: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无理数。
二、教学任务分析
1. 教学目标:
(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了解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根据实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比较大小.
(2).了解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3).在利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实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4).在认识“实数”这一新知识时,学生应用已有的“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规律类比解决“实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规律,从而获取解决实数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5).了解数系扩展对人类认识发展的必要性;
2.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 能力目标:通过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意识及数学表达能力,体验探索、交流与成功。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第二环节:实数概念和分类;第三环节:实数相关概念;第四环节:实数的运算;第五环节:探究——实数与数轴上
点之间的对应关系;第六环节:课堂练习;第七环节:归纳小结;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新课
内容:问题:(1)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怎样分类?
(2)什么是无理数?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吗?
意图: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引入无理数后数的范围的扩充作准备。 效果: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回答,通过相互补充完善了旧知识的复习掌握,通过对有理数分类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分类要按同一标准不重不漏。通过举例明确了无理数的表现形式,野味后续判断或者对实数进行分类提供了认知准备。
第二环节:实数概念和分类
内容1: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320415?32,4,7,?,2,2,3,?5,?8,9,0,0.3737737773……(相
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
… 有理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知识整理: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意图:通过将以上各数填入有理数集合和无理数集合,建立实数概念。
效果:学生动手填写,并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对带根号的数是否是无理数有了进一步认识。
内容2:1.你能把上面各数分别填入下面相应的集合内吗?
…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2.0属于正数吗?0属于负数吗?
知识整理:无理数和有理数一样,也有正负之分。
1.从符号考虑,实数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即:
?正实数?实数?0?负实数?
2.另外从实数的概念也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有理数实数??无理数
意图:在实数概念形成的基础上对实数进行不同的分类。上面的数中有0,0不能放入上面的任何一个集合中,学生容易遗漏,强调0也是实数,但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应单独作一类。提醒学生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要按同一标准不重不漏。
效果:让学生讨论回答,形成共识: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并体会到了分类中不能出现遗漏和重复的要求。
第三环节:实数的相关概念
内容1:1.在有理数中,数a的相反数是什么?绝对值是什么?当a不为0时,它的倒数是什么?
322.的相反数是什么?5的倒数是什么?3,0,—π的绝对值分别是什
么?
意图:从复习入手,类比有理数中的相关概念,建立实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等概念,它们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意义是一致的。
效果:学生类比有理数中相关概念,体会到了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
内容2:想一想:
1.3—π的绝对值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