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完整版)》阅读笔记
寒假期间,利用空闲时间认真拜读了洛林.W.安德森等编著,蒋小平、张琴美和罗晶晶翻译的《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一书。读来深受启迪,颇感获益匪浅。现把我的读书心得交流如下。
这本书,是学校发给每位教师,推荐给大家的专业读物,对这本书的学习,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提升自我,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的需要,学习借鉴,有助于教师理解课程、计划教学以及设计与课程内在的目标相一致的测评,从而提高自己教学的课堂效益,最终改进教学质量。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可测性。认为制定教育目标不是为了表述理想的愿望,而是为便于客观的评价。二是目标有层次结构。
布卢姆把知识维度分为四个类别,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
1、 事实性知识――学生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的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
2、 概念性知识――能使各成分共同作用的较大结构中的基本成分之间的关系。
3、 程序性知识――如何做什么,研究方法和运用技能、算法、技术和方法的标准。
4、 元认知知识――一般认知知识和有关自己的认知的意识和知识。
布卢姆把认知过程维度分为六个主要类别,依次是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1. 记忆/回忆。指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关的知识、查找和呈现材料相吻合的知识。
2.理解。指从口头、书面和图像等交流形式的教学信息中建构意义。包括:解释、列举、分类、总结、推断、比较、说明。
3.应用。指给定的情景中执行或使用程序,包括执行和实施。 4.分析。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组成部分,确定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部分与总体结构或宗目的之间的关系。包括区别、组织、归因。
5.评价。基于准则和标准作出判断。包含检查和评论。
6.创造。指将要素组成内在一致的整体或功能性整体,将要素重新组织成新的模型或结构。它强调的是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或结构。
以上是对该书的分类做详细的介绍,每个主要类别,又都包括若干子
类别,也是依次排列的。这样,目标由简单到复杂递增,后一类目标只能建立在已经达成的前一类目标的基础上,从而形成了目标的层次结构。
现在谈谈较吸引我的一个观点:虽然使用分类表能够增进我们对目标的理解,但究竟会有什么帮助呢?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努力解决关于教育、教学和学习的问题主要包含四个基本问题:
1、 学习问题。在有限的学校和课堂教学时间内,什么值得学生学习? 2、 教学问题。如何计划和进行教学才能使大部分学生在高层次上进行学习?
3、 测评问题。如何选择或设计测评工具和程序才能提供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信息?
4、 一致性问题。如何确保目标、教学和测评彼此一致。
就我个人理解而言,我认为实现以上问题,这需要一点点的落实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是备课,按照固定的顺序:课堂情境、目标、教学活动和测评,只是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借鉴,应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学生掌握情况,校内校外适时有限资源,充分结合分类结合各项类别的具体掌握难度要求,熟悉考纲、学生、教学进展,比如书里《火山?在这里?》这篇教学案例就写得非常详尽,也能够创造性的开展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考、探索能力。虽然这过程很辛苦,但一点点改变,会有自身成长的突破。
其次,上好自己的课堂。主体风格形成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的教学
适当的改变,吸引注意力;另外关注多层次学生学习的程度,以便及时调整。第三是,课下的落实,练习要有针对性,也可灵活的调整层次要求,提高成绩好学生、保证成绩差的。高一、高二对新授课一定保持一致性,高三的复习和部分练习保持一致,但也要针对高考适当提升深度广度,平日的练习针对性强也才能让学生检测到不足,也能通过提高认真学习就会有收获的意识来调动积极性。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并非尽善尽美,但有助于我们从多角度、多水平、多层次去考虑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问题,最终落到教学上,才能实现它本身的效益。它也时时提醒我们每一位教师,使学生获取知识或者对我们所教内容的简单回忆远不是我们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我们必须努力帮助学生达到更高水平的认知目标。因此,教师不仅要考虑认知领域的目标的实现,还要考虑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的实现。有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态度和情感的发展,使学生能够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参与各科学习,实现教育的目的。
无论哪种教学方式,一定是要实用、适合自身情况、被教师、学生所接受,符合时代要求、与时俱进,长期坚持下去,不断摸索、改变、适应才会是好的教学。让我们为共同的目标,办好教育所努力吧!
布鲁姆这位老先生,费尽毕生精力研究“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他把这件枯燥的事情,坚持纳入教育实践中研究,学问和涵养并存。后
来还在认知领域的基础上,做了《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感领域》。难怪1989年老先生来到华东师范大学时,瞿保奎教授请教他,什么时候做动作技能领域的分类,他说,动作技能更加复杂,可能不再有精力探索。当时瞿保奎教授为了弥补动作技能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缺失,把哈罗和辛普森的著作,翻译合编了《教育目标分类学:动作技能领域》。
令布鲁姆老先生最为称心的,还是他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在界定教育与培训目标的时候,布鲁姆认知目标可以给我们很好的线索:认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级,用难度级别对人的认知能力进行了区分,越到后阶段,难度越高。这样的认知难度界定,可以解释我们通常的学习和培训任务。所以,学员、老师和相关人,对任务的教育目标层次清晰,目标达成与否,就容易判别,相应的,教育评价就会客观。
托尔斯泰曾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向经典致敬,就是从走向智慧的必然之路。
在布鲁姆老先生之后,还出现了加涅,马扎诺的教育目标分类,安德森也对布鲁姆学问进行了发展。从后来者的分类可以发现,他们都是在布氏基础上发展的。所以说,要学教育目标分类,不能不读读布鲁姆。
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三个领域,共同构成教育目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