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0年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个人记忆的好坏。每种品质只有和其它的品质结合起来才有价值。记忆的这些品质都是后天形成和发展的,应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培养。

第六章 思维与想象 一、填空题 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2、修理钟表主要需要(动作)思维。 3、创造思维一般经历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 4、能全面而细致地考虑问题是指思维的(广阔)性。

5、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是思维的(批判)性。 6、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是(再造想象)。 7、想象主要借助于(综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等方式形成。 8、思维的过程有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概括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1999年填空题、2005年选择题) 9、分类必须确定方向或(标准),否则就会出现逻辑错误。 10、发散式思维具有灵活性、独特性和(流畅性)。

11、创造者经过长期酝酿,新假设产生或对考虑的问题豁然开朗的现象叫(灵感)。 12、根据创造程度不同,把随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二、选择题 1、“机智”是指思维的(灵活性)

2、所有优良思维品质售体现在思维的(敏捷性) 3、作家构思小说人物为(创造想象) 4、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

5、不但考虑问题本质,而且考虑和问题有关的其他条件,这是思维的(广阔性) 6、善于钻研问题,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是思维的(深刻性) 7、人云亦云是缺乏思维的(批判性)

8、比较固执,爱钻牛角尖,这是缺乏思维的(灵活性) 9、当机立断,不徘徊犹豫,是指思维的(敏捷性)

10、听到“月落乌啼霜满天”诗句,头脑中出现的图景属于(再造想象) 11、“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灵活性)品质。

12、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准备状态是(定势)。

13、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再造想象) 14、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新形象的过程是(创造想象) 15、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是(幻想) 16、当创造性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是(灵感) 17、不随意想象的特殊表现是(梦) 18、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这属于下列那种思维特性(间接性)

19、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下列那种思维特性(概括性)

20、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发散思维)

21、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方案与程序来解决思维方式是(常规性思维)

22、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思维过程是(具体化)

23、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获得和运用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现成的经验是(概念掌握) 24、受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解决时的倾向性,这是(定势)

25、问题解决效率受问题的和问题解决者的情绪状态的影响,当在解决难度大的问题时其动机水平应处于(偏低)水平。

26、创造性思维中能对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新颖、独特的见解与思维特征是(独特性) 三、名词解释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简介的反映。(1998年填空题) 2、动作思维:又叫直觉行动思维,以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3、形象思维:又叫直观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4、抽象思维:依赖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思维,主要是借助语词、符号来思考问题,又叫语词逻辑思维。

5、聚合式思维:也叫集中思维,把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或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2005年名词解释) 6、发散式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者假说的思维。(2004年填空题)

7、常规思维: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着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8、创造思维:用创造性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9、分析:就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或将事物的个别特征、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过程。

10、综合: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结合起来考虑的过程。 11、比较:在思想上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

12、分类:思想上按照事物的异同,把他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13、抽象: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把这些本质属性、特征与其他属性、特征分离开来的思维过程。(1998年选择题)

14、具体化:同抽象和概括相反,将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知识运用到具体对象上去。 15、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1999年名词解释、2000年和2004年选择题)

16、变式:是事物的变换样式。(2001年名词解释)

17、想象: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1999年选择题) 18、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19、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无预定目的、不自觉进行的想象。(2002年选择题) 20、再造想象: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1998年填空题) 21、创造想象: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2001年选择题) 22、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1999年选择题)

23、概括:在思想上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特征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24、思维的广阔性:是指能全面细致地考虑问题。

25、思维的批判性:能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2001年和2004年简答题、2003年名词解释)

26、思维的深刻性: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里面去考虑问题。(2001年、2004年简答题) 27、思维的灵活性:一个人的思维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1998年选择题、2001年和2004年简答题)

28、思维的敏捷性:能够在很快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2001年、2004年简答题) 四、简答题

1、分析和综合的关系。

答:分析就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或将事物的个别特征、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过程。综合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结合起来考虑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在认识中总是相互联系的。

(1)没有分析就不可能有完全,通过对事物的分析,人的认识才能深入。离开了分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也是肤浅的、空洞的。

(2)只有分析,没有综合,分析的材料将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对事物完整、全面的认识。

(3)分析为最初的综合认识所指引,分析又是进一步综合的手段、途径和方法,从而导致综合更加完整及对事物整体性认识更加深化。

(4)总之,人的思维活动总是按照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而不断深入展开进行的。 2、影响掌握概念的因素。(2003年论述题)

答:日常概念的掌握与儿童生活领域、个人经验有密切的关系。 在教学条件下,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

(1)过去的经验。即日常概念的影响。当日常概念的含义与科学概念的内涵基本一致时,日常概念会促进科学概念的掌握。反之,日常概念会对科学概念的掌握产生消极作用。

(2)变式。变式是事物的变换样式。客观事物常常有多种表现样式。如果教学中所提供的变式不充分或不正确,往往会引起缩小概念内涵或扩大概念外延的错误。多提供具有本质属性的变式,有助于科学概念的掌握。

(3)词语的运用。掌握科学概念需要丰富的感性知识作基础。借助于词可以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与概括,揭露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直观教学中,通过词的说明,可以使直观材料更鲜明、更突出,并且还可以补充直观材料的不足,提示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则更需要通过语言描述来提供某些感性的情境,以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概念。 (4)定义。定义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来表达概念的内涵。通过下定义可以把概念的内涵固定化,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实质,即掌握概念所标志的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并以此去辨认事物。在教学中下定义要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知识水平。 3、怎样才能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答:能否善于发现与提出问题,取决于以下几个条件:

(1)人对活动的态度。人对所从事活动的态度越积极,即人对活动的意义、价值与必要性认识越深刻,并对活动持肯定态度,则人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就会发挥得越充分,也就越容易发现活动中的问题。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老师应教育学生不断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2)人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具有较强求知欲和认识兴趣的人,能在别人不能发现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或在被人熟知、极为平常的现象中发现新的问题。强烈的学习动机是人发现问题的内部力量。教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实践中发展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3)人的知识经验。人能否善于并及时发现问题与人的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丰富的知识经验会使人从不同方面或角度去思考问题。因为丰富的知识经验会使人看到事物的复杂性,从而有利于发现问题。相反,知识经验不的人易把事物看得简单,因而不善于发现问题。但是,如果一个人知识经验不足但具有强烈的认识兴趣时,又会激发他去提出问题。 4.简述思维的品质。

答:思维的品质有:思维的广阔性:是指能全面而细致地考虑问题。思维的批判性:是指能使自己的思维受到已知客观事物的充分检验。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深入到事物的本质里面

去考虑问题。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思维的敏捷性:是指能在很快的时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意见。 五、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1999年、2002年论述题) 答:(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持主动态度,才会使自己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思维也才能具有创造性。 学习的积极矿工,主要产生于对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创造不可缺少的内部力量。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学生才能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追求新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老师的启发式教学有密切关系。在教学中,特别是实验课中教师可启发学生去发现一些新现象,或将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转为独立地提出问题;在解答问题时,启发、鼓励学生采取一些新的思路或方案,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思维。

(2)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和聚合式思维。在创造思维活动中,发散式思维起主导作用。发散式思维具有灵活性、独特性和流畅性。灵活性能安全感习惯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的构思,提出新的方法。独特性能使思维产生新的成分,对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流畅性能使人的思维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当然也不能忽视聚合式思维的培养。

(3)发展学生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思维需要假造想象的参与。创造想象对于各种创造活动都极为重要,也是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老师应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与自然现象,并通过作文、绘画、音乐、科技等活动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4)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教师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努力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首先,应树立评价学生的观点。不仅要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还要评价他们的思维品质。改变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片面观点与做法。

其次,组织多种多样的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在其中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

最后,及时发现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生,并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使其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与表现。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2001年论述题,原题为: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1)人的知觉特点。人的知觉的整体性有时会使人偏离问题解决的方向,使思维陷入困境。特别要注意克服先入为主的倾向。

(2)定势。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2004年名词解释)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知觉定势,即先前知觉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影响人的当前知觉。思维定势,即先前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功能固定”上,对问题解决是一个很大的障碍。针对定势的影响,教师在应帮助学生克服定势的消极作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通过言语暗示,启发学生从定势中解脱出来;教育学生克服的惰性和一些习惯倾向的消极影响。 (3)已有知识经验与动机。具备有关问题的丰富知识及运用知识于实践的丰富经验,均有助于问题的解决。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活动,人必须具备相应的需要和动机。问题解决的需要和动机使人对问题的解决持积极态度,并使思维处于活动状态。如果缺乏这种需要、动机或这种需要、动机太弱,就会对问题持漠然的态度,思维活动也不会太活跃。在解决一般难度的问题时,要获得最佳的效率,动机强度应适中;在解决比较容易的问题时,动机应偏强一些;在解决很困难的问题时,动机强度反而应偏弱一些。

(4)个性差异。修改差异对问题解决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及性格特征上。一个具

有远大理想和抱负、意志坚强、勤奋好学及创新进取精神的人,是能够克服困难,有效地解决种种问题的;反之,对问题解决往往持消极态度或容易使其工作半途而废。其次,人的智力对问题解决也有显著影响。一个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在遇到复杂而困难的问题时,善于灵活而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促进问题的解决;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的学生,问题解决不仅效率高,还会找出新途径和新方法;一个智力水平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容易受定势的消极影响或囿于书本和固定程序,导致问题解决的效率不高。(2005年简答题)

第七章 情绪与情感 一、填空题

1、情绪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反映形式。

2、马斯洛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2003年选择题) 3、情绪依发生的强度、持续性、紧张度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4、高级的社会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5、表情动作可分为(面部表情)、(言语表情)、(动作表情)。

6、老师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里,特别要注意情绪的(社会化)发展方向和(成熟程度)。 7、人的需要从总的方面可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8、情绪的同分化理论认为情绪具有重要的(动机性)和适应性的功能。 9、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二、选择题

1、绝望属于(激情) 2、友谊感属于(道德感) 3、好奇心属于(理智感) 4、感动属于(道德感) 5、怀疑属于(理智感)

6、詹姆士、朗格认为情绪的引起慢由于(身体反应) 7、情绪归因论的实验者是(沙赫特)

8、少年、青年初期,日益强烈的需要是(尊重需要) 9、悲痛时木然不动属于(激情) 10、学生临考的怯场属于(应激) 11、新老师的上台慌乱,属于(应激) 12、眷恋心属于(道德感) 13、自尊心属于(道德感)

14、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应激) 15、乐级生悲、破涕为笑,表明情绪和情感的特征具有(两极性) 16、中国的古语“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明情绪状态是(心境) 17、人对认识活动或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称之为(理智感) 18、个体被善或恶的社会现象所激起的情感状态,称之为(道德感)

19、情绪和情感过程是伴随着人的(认识过程)而产生的,它们是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反映。

三、名词解释

1、情绪: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2、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

3、需要:个体与社会的客观需求艾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或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2010年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资料 

个人记忆的好坏。每种品质只有和其它的品质结合起来才有价值。记忆的这些品质都是后天形成和发展的,应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培养。第六章思维与想象一、填空题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2、修理钟表主要需要(动作)思维。3、创造思维一般经历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4、能全面而细致地考虑问题是指思维的(广阔)性。5、使自己的思维受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t5v08j4i568ub00wpj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