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

刁振涛 05 应心人力 教育学院 一 柯尔伯格

柯尔伯格基于其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研究,提出了道德讨论策略,并依据一定的教

育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公正团体策略,这两种策略对我国的学校德育方法不无借鉴意义。

首先,柯尔伯格的道德讨论策略吸收了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意图凭借道德两难故事,

通过习明纳式的道德谈话,激起学生的道德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道德思考。强调促进儿童

道德判断的发展,不能采用直接说教和灌输的方法,只能采用引起道德冲突和不平衡的方法。

其次,柯尔伯格的公正团体策略改造和吸收了柏拉图、杜威和涂尔干等的道德教育思

想,它来自于教育实践和实验,并在实践、实验中不断检验和发展,意在通过师生的民主参

与、通过公正的集体氛围,给学生提供各种角色承担机会,努力创造条件来实现学生们的道

德责任。柯尔伯格公正团体策略的采取,说明他已经认识到道德认知发展的不足,而开始将

道德发展的目的定位于实现道德行为。这种从单纯道德发展的认知取向向道德发展的知行取

向的转变,即使尚不彻底,即使仍不能圆满解决知行统一的问题,但仍不失为一种务实精神。

可悲的是,观照我国的学校德育,在引起学生实现道德行为上还很肤浅,我们还不能创造更

多的活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来践履业已获得的道德认识,以促成学生的道德认识向道德

行为系统的内化!

综观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理论,我觉得柯尔伯格对道德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深刻的,其

倡导的道德教育实践对规律的把握是恰当的。

第一,柯尔伯格认知发展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纲领,其硬核是通过大量实 证研究得到的道德阶段序列,即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模型,这一模

型反映了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柯尔伯格正是根据这一道德发展过程规

律的要求来实施德育。这启示着我们在道德教育层次化、序列化、系列化的研究

和实践中,首先应该对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规律要有充分的认识,并按照道德发

展之序来确立道德教育之序。第二,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实践主张,虽然在知情、

知行问题上也受到多方面的责难,但柯尔伯格仍力图在促成儿童品德心理结构的

统一发展。这是吻合品德形成规律的。一些批判者认为柯尔伯格对道德情感和道

德行为是轻视的,但我们不妨可以这样设想:当儿童处于道德两难故事的情境时,

儿童在两难的权衡和决定中,将不可避免地产生道德情感的体验;另外儿童长期

处于公正团体之中,民主参与了这一团体的活动,那么道德行为的实现就不再是

空想。因而我认为: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实践的两种策略的提出是有针对性的,

体现其在促进知、情、意、行统一发展上的苦心孤诣,其道德讨论策略主要是为

了促使知和情的发展,而公正团体策略则指向于行和意的发展。第三,柯尔伯格

充分重视道德发展的动力和条件。柯尔伯格在道德两难故事的基础上,配之以道

德讨论策略,意在引起道德认知冲突和不平衡。学生的道德认知当处于冲突和失

衡中时,就可能发生改组和重构,从而促进道德发展。这正是看准和发挥了道德

冲突和失衡(也即我们常说的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在促进道德发展中的动力作用。

另一方面,柯尔伯格把个体道德发展的条件概括为两个方面,即逻辑理智发展条

件和社会角色承担发展条件。这无异于说,在儿童道德发展中知是内在基础,活

动和交往是外在前提。柯尔伯格对道德发展动力和条件的认识与我们对儿童品德

发展规律的认识异曲同工。总之,柯尔伯格正是把握着儿童道德发展的规律来倡

导其道德教育实践主张的,值得引起我们对当前的学校德育科学性的反思。 (一)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研究路线,运用 (L.Kohlberg,1927-1987)“道德两

对儿童的道德判断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追踪研究每隔三年重复一次,追踪到、难故事法”(22岁和跨文化研究,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对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更加具体、精细和系统,23)

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向前发展的。 柯尔伯格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如下:

. 1前习俗水平(preconventional level)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

段:

的道德定向阶段 (1)服从与惩罚

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

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

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的道德定向阶段 (2)相对的功利主义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

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

益的就是好的。

. 2习俗水平(conventional level)

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

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包以下两个阶段: 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3)人际和谐()

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评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

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

的道德定向阶段 (4)维护权威或秩序

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遵重法律的权威,以

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 3后习俗水平(postconventional level)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刁振涛05应心人力教育学院一柯尔伯格柯尔伯格基于其道德认知发展的心理学研究,提出了道德讨论策略,并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公正团体策略,这两种策略对我国的学校德育方法不无借鉴意义。首先,柯尔伯格的道德讨论策略吸收了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意图凭借道德两难故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t3uo609d11jxus0hkxz44s0w0d4pn00w6r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