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阅读批注(教师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阅读批注

一、常用的批注符号:

“~~~”波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 “0000”圈:标在文章的关键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批注式阅读的符号还有很多,如着重号、括号等。 二、批注的形式和内容:

1.批注形式有三种:眉批、旁批、尾批。

“眉批,也就是批在课本的爷上空白处;旁批,即批在句子旁;尾批,就是批在一段之后。

2.批注的内容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注释:遇到难懂的字词查工具书弄明白并写在书的空白处,便于记忆。

提要:用精练的语言把某段的中心意思记在书的天头或地脚上,便于把握文章的脉络,便于复习。

批语:读书时产生的感想、疑问,随时记在空白处。

警语:发现重要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等字样,可使自己注意力集中。

三、如何给文章或书籍做批注呢?

.

.

批注的方法多种多样,由于小学生处在阅读的初级阶段,采用以下几种批注方法比较普遍。

1.感想式批注 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读了文章之后,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如学生在<<蟋蟀的住宅>>的文末写下这样的批注:“法布尔观察得多么认真细致啊!正是因为他观察得认真、细致,正是因为经历了长期的观察,他才把文章写得那么具体,那么准确。我平时写作文总感觉没有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就是因为平时没有留心事物,不注意观察。以后我也要向法布尔一样留心事物,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还有学生在读到<<长城>>的第2自然段时,在旁边作了如此批注:“古代劳动人民真了不起,设计了如此周密的防护墙。”这些感想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他们深入的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一根敏感的神经,这对于写作也是相当重要的,真可谓是一石二鸟啊!如果坚持这样的读下去,我们想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

.

2.质疑式批注 学贵是疑,清朝学者陈宪章说过:“学贵是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说明了疑问的重要意义。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鲜艳的花,结下丰硕的果实。这种质疑式批注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如学生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作出了如下批注:“生命桥”指的是什么?还有的学生在《幸福是什么》第12自然段作出了批注:“智慧女儿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三个孩子幸福是什么,而要他们用十年的时间自己去弄明白?”这种批注为我的语文课堂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波澜,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

3.联想式批注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如学生在<<颐和园>>的第4自然段作出如下批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这个意思。还有的同学在<<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旁边作了一个批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有人在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旁边作出这些批注“绝处逢生”、“茅塞顿开”……他们由此及彼做到触类旁

.

.

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能力。这种课内牵一发课外动一身的做法又何尝而不为呢?

4.补充式批注 这种阅读方法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可以是书面文字、也可以是图像、网络资料。如<<火烧云>>中,在学习了千姿百态的火烧云的形状后,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又写下了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火烧云的形状。再如《巨人的花园》中有这样一句话:“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我引导学生在此处写批注:小男孩那会说话的眼睛告诉巨人: 。这种批注方法或者在情节描写的情感点上引发共鸣,激情达义,或者在内容叙述的思想上感悟深化,是教学的点睛之笔。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文中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呢?我尝试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抓标点符号写批注

标点符号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作者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也能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时,我们不仅要重视词句的理解感悟,还应引导学生关注标点,鼓励学生把标点符号和理解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从标点符号中获得独特的感悟。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中有这样一句话——“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地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教学中,学生仔细研读这个省略号,用心揣摩,写下了很多感受:我感受到老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论刮风下雨,不论严寒酷暑,始终坚持“扫上去,扫下来”;我感受到老人不怕吃苦,不怕劳累,他“扫上去、扫下来”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每天”,这是一个循环往复、从不间断的劳动,我从中

.

.

体会到了老人的坚持不懈;天游峰“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老人每天坚持“扫上去,扫下来”,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啊,这真是一位自强不息的老人……还有这句——“……我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通过对一个问号的分析,学生感受到了老人对天游峰的热爱,老人对工作、对生活的热爱,体会到了老人的豁达开朗。再如《山谷中的谜底》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我引导学生好好思考这个省略号,想想这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又从中读出了什么?有的孩子写到:我从省略号悟出了雪松“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是短短的几次,而是不断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我感受到了它的坚强不屈;有的孩子写到: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雪松很多次“积、弯、落、弹”的过程,她是那样的不屈不挠;……课文往往用省略号留下空白,启发读者去联想,去补充。其实在这些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课堂上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标点,用心揣摩,仔细玩味,于细微处见精神!

二、抓关键词语写批注

《课标》要求六年级的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确实,关键词语在文章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时抓住关键词语去理解、去体会,往往会有更为深刻的感悟和体会。如《天游峰的扫路人》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的文章作者往往通过人物的外貌、言行、神态、心理来进行描写,最终突现人物的特点,反映人物内在的思想,突出人物高贵的品质等。所以,在学习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神态、心理的重点词语写批注。如从老人穿着“褪色”的衣服、“瘦削”的脸、“黝黑”的面色、“慈善”的眼睛感受到了老人的淳朴、和善;老人说话时的“轻轻松松”“自在悠闲”“悠然”体会到了老人的自信乐观、豁达开朗。又如《最大的麦穗》一文,学生从“埋头”“看看”“低着头”“用心地挑挑拣拣”读出了弟子们挑拣麦穗时的认真;从“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试着摘了几穗”“随手扔掉“看出他们不能当机立断,同时又失去了很多机会;

.

.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几句话中“最大的”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通过思考、分析、交流、研讨,学生理解了三个“最大的”的不同内涵,从“最大的”这一关键词语的解读中体会到了“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含义。特级教师斯霞倡导“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句话启示我们理解词语要注意与上下文紧密联系,因为词语在课文中,都有其特定的语言环境,有些词语与上下文紧密联系,其上文和下文的某些内容为学生理解词义提供了极好的线索,因此,我们要提醒学生给重点词语写批注时不要忘记联系上下文去思考,去体会。 三、抓关键句段写批注

精彩的课文少不了精彩的句段,它们往往在文章的结尾部分,起着总结全文、点名中心的作用,这些关键句段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如果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关键句段,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山谷中的谜底》最后一段——“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心朗读这段话,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写下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写到:生活中遇到困难,如果不能正面抗争,我们要向雪松一样作出适当的让步,先暂时退一步,再寻求更好的方法。有的学生写到:雪松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它先弯曲一下,让积雪滑落,再反弹回来,它这种以退为进的生存方式值得学习。还有的学生写到:读了这段话,我想到了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忍受胯下之辱的大将韩信,凭着顽强的毅力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国红军,他们在压力面前都表现了一种“大丈夫能屈能伸”的优秀品质,做出暂时的退让,最终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再如《最大的麦穗》课文最后一句——“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有的学生结合自己小升初的择校经历感受到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力来选择合适自己的学校,不能好高骛远,错失良机;有的学生则认为找工作也要踏踏实实,先从基层做起,再寻求更好的发展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

.

看来,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写批注能更好地理解文本,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一直努力探索教给学生写批注的方法,也一直鼓励孩子在书上圈圈画画画,注注写写,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与评价能力,实现阅读过程中与文本的心灵对话。

批注的方法多种多样,由于小学生处在阅读的初级阶段,采用以下几种批注方法比较普遍。

1.感想式批注 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读了文章之后,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如学生在<<蟋蟀的住宅>>的文末写下这样的批注:“法布尔观察得多么认真细致啊!正是因为他观察得认真、细致,正是因为经历了长期的观察,他才把文章写得那么具体,那么准确。我平时写作文总感觉没有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就是因为平时没有留心事物,不注意观察。以后我也要向法布尔一样留心事物,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还有学生在读到<<长城>>的第2自然段时,在旁边作了如此批注:“古代劳动人民真了不起,设计了如此周密的防护墙。”这些感想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他们深入的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一根敏

.

.

感的神经,这对于写作也是相当重要的,真可谓是一石二鸟啊!如果坚持这样的读下去,我们想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2.质疑式批注 学贵是疑,清朝学者陈宪章说过:“学贵是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说明了疑问的重要意义。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鲜艳的花,结下丰硕的果实。这种质疑式批注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如学生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作出了如下批注:“生命桥”指的是什么?还有的学生在《幸福是什么》第12自然段作出了批注:“智慧女儿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三个孩子幸福是什么,而要他们用十年的时间自己去弄明白?”这种批注为我的语文课堂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波澜,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

3.联想式批注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如学生在<<颐和园>>的第4自然段作出如下批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这个意思。还有的同学在<<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旁边作了一个批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有

.

.

人在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旁边作出这些批注“绝处逢生”、“茅塞顿开”……他们由此及彼做到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能力。这种课内牵一发课外动一身的做法又何尝而不为呢?

4.补充式批注 这种阅读方法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可以是书面文字、也可以是图像、网络资料。如<<火烧云>>中,在学习了千姿百态的火烧云的形状后,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又写下了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火烧云的形状。再如《巨人的花园》中有这样一句话:“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我引导学生在此处写批注:小男孩那会说话的眼睛告诉巨人: 。这种批注方法或者在情节描写的情感点上引发共鸣,激情达义,或者在内容叙述的思想上感悟深化,是教学的点睛之笔。

.

阅读批注(教师资料)

.阅读批注一、常用的批注符号:“~~~”波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0000”圈:标在文章的关键词下面。“——”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t2gj90u9e28mwx1483k6i8ss1c8ox01bf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