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微型月季的栽培与养护》
浅谈微型月季的栽培与养护
微型月季属蔷微科蔷微属落叶或半落叶常绿灌木。微型月季是月季家族的新品种,植株矮小,花色奇异,花期全年均会开放,适合于盆栽。中国鲜切花交易网就为大家总结了一些其栽培管理的技术:
一、繁殖
⑴扦插繁殖。剪取花刚凋谢的健壮枝条作插穗,剪去残花和下部叶片,留上部1-2片叶,用吲哚乙酸或萘乙酸0.05‰液浸泡1-2小时后,进行扦插,约15-20天即能发根。
⑵嫁接繁殖。常用无刺蔷薇为砧木,在早春进行枝接或生长季节进行芽接,尤其芽接效果较好。
二、上盆
⑴选盆。微型月季宜选用直径20厘米左右的花盆,以紫砂陶盆为佳。
⑵用土。选用疏松肥沃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⑶栽植。春季或秋季进行带土移栽,栽后及时浇定根水,置于光亮通风处。幼苗定植成活后,要稍加修剪,促其多分枝,以达到花繁叶茂的效果。
三、浇水
微型月季株小根浅,春季发芽前应保持盆土湿润,土壤不干不浇,发芽后逐渐增加浇水量,一般每日上午10点前浇1次,下午按盆土干湿状况适量浇水。夏季应早晚各浇1次水,夜间一般不浇。
四、施肥
微型月季喜肥,春秋两季生长旺盛时,每隔10-15天追肥1次,有机肥、复合肥均可。夏季高温季节和冬季低温时应停止施肥。
五、养护场所
应置于光照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盛夏炎热时应适当遮荫。微型月季较耐寒,冬季可放在室外。
六、修剪
花谢后应剪去一部分枝条,留新枝2-3节后剪去,剪下的枝条有2节以上的用于扦插繁殖。入冬修剪以整形为主,先剪去枯枝、病虫枝、交叉的细弱枝,对长势茁壮、株型匀称的植株,剪去全株的1/3。对长势弱的植株,约剪去全株的2/3,留3-4个强壮主枝。
七、翻盆
每隔1-2年翻一次盆,除去约2/3的旧土,换上疏松、肥沃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多在春季萌芽前进行,结合翻盆,剪去枯根、烂根和病虫根,剪短过长根,疏去过密根和部分老根,促其萌发新根,使其生长旺盛。
八、病虫害防治
⑴病害防治。微型月季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灰霉病、黑斑病等。主要防治方法是进行科学培育,增强植株抗病力,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在发芽前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在发芽后每隔半月喷洒1次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连续喷洒3-4次即可。
⑵虫害防治。微型月季的常见害虫有蚜虫、红蜘蛛和切叶蜂等,可及时选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45%马拉硫磷800倍液喷杀。
更多资讯敬请登录云南电商谷旗下中国鲜切花交易网
第二篇:《月季花日常栽培养护》
以下所述,只是也仅是来源于以往笔者个人对月季所了解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花卉方面的经验体会。并不是笔者所说的就一定是正确的、专业的。仅供参考!
一、为何养花
人来源于自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向往、热爱大自然一切美好的事物,是人的本性使然。爱好花卉、养花亦是如此!花草树木是大自然千百万年进化而来的,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适宜各自生存、生长所需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因此,要养好花卉,必须要去了解所栽花卉原产地的地理、气候环境,是山地、丘陵,还是平原,包括土质、光照、水分、气温、湿度、养分来源等方面的信息。而花卉的日常栽培养护过程,就是人为地创造和维持适宜花卉生存、生长所需的各项基本条件的过程。在我们精心栽培养护下,萌芽、伸展出第一片绿叶、逐渐长大、长出更多的枝叶、分化出花芽、冒出花苞、膨大开花结果、直至休眠,随着大自然季节气候周期性地变化,花草树木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重复着上述的过程,不断生长繁茂。我们也从中获得了快乐、愉悦和满足。同时,在此过程中,我们也不断地在思考、体会和领悟人生的哲理。
二、月季综述
月季分布地域广、适应性强,原生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亚热带的丘陵、平原地区,这就是月季生长的地理、气候环境。在此地区,一年光照时间长、气候温暖湿润、土质透气排水良好呈弱酸性、土壤肥沃。因此,月季最适宜栽种在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气温15-30摄氏度、温暖湿润、疏松透气且排水良好的富含腐殖质土壤的环境中。
月季是木本植物,茎干多刺,节间明显,奇数羽状复叶,一般为3片或5片小叶,两两对生,顶端一小叶,具托叶。每年的3月至11月底是其生长期,12月至3月份为休眠期,生长期内花开不断(极个别观赏品种只开一季花)。生长期内,当夏季持续光照过强、气温过高,会有短暂的休眠。就观赏栽培的分类上,我个人习惯于按照植株个体大小和生长形态分为藤本月季、灌木月季和微型月季(微型月季可以理解为灌木月季的迷你版)。
1、藤本月季适宜于庭院篱笆栽种,美化环境又防贼;
2、灌木月季适宜于地栽和盆栽,盆栽需注意日常修剪,控制株型和养分供给;
3、迷你月季适宜于盆栽,小巧精致。迷你月季株型类似灌木月季缩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