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教育目标
①了解作者及其影响 ②.了解关于辞这种体裁的常识 ③.背诵全文 ④了解本文创作背景和作者守志归隐的思想 2.能力培养目标
①诵读文言文能力 ②陶渊明经典材料在作文中的运用能力 3.德育渗透目标
学习陶渊明的优秀的品质、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 教学重点】
1.背诵全文
2.学会经典作文材料“陶渊明”的运用 【教学难点】
1.陶渊明守志归隐的思想的理解 2.陶渊明经典材料的运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举例法 3.小组讨论法 【预习准备】
1. 熟读课文。读出语调、语气、语顿、语速和语意。 2.了解作者生平及背景材料。
3 .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1 / 22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2 / 22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初中课文导入,师生齐背《五柳先生传》节选,那这位不知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上古葛天氏时候的百姓是谁呢?这样悠然,这样自得。今天我们就走近陶渊明,看看他是怎样走上这条幸福之路的。答案就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归去来兮辞》。 领诵 展示幻灯片 二、 解题 1.背景 展示幻灯片 陶潜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个理想 主义者。官僚家庭的影响,儒家学说的熏陶,使 他少年时就有一种“猛志逸四海”“大济于苍生” 的壮志,可是东晋末年战乱频仍,官场黑暗,他 的理想被击得粉碎。据萧统《陶渊明传》载,时 郡中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他“不能 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即日解绶去职, 3 / 22
导入新课 背诵《五柳先使学生进入陶渊明归隐生传》 的心志 生答:陶渊明 看图片 更深入的了 解陶渊明及 其守志归隐 思想的来源 赋《归去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潜最终选择了归隐的道路。 2.题解 归去来兮辞是回去吧的意思,归是回去,来是助词无义,兮是语气助词,辞是一种文体。 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又称楚辞。又因屈原写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又称“骚体”。其特点是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多用语气词“兮”,每句三拍。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到了西汉,赋在辞的影响下产生,是有韵的散文,讲究铺排。而辞仍是诗,重在抒情。 三、 诵读课文 1. 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2. 朗读常规指导: 本文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和语顿。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4 / 22
展示幻灯片 展示幻灯片 范读课文 看图片 回忆辞的常识 看图片 听课文 了解题目意义,调动学生思维 调动视觉、听觉整体感知 后可作较长停顿。少数四字句按二拍读,如“乃 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 指导诵读 字句按三拍读,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 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 (之)熹微”。 在每段的换韵处,停顿的时间应稍长一些。 出示生字词 惆怅chóuchànɡ:失意状。 谏:劝止使改正。 飏yánɡ:舟慢行状。 熹xī微:微明,天未大亮。 衡宇:简陋的房子。 樽zūn:盛酒器。 眄miǎn:斜视,本文指随意看。 庭柯kē:院中树木。 展示幻灯片 容膝:指简陋的居室。策扶老:拄手杖。 矫jiǎo首:抬头。 岫xiù:山洞。 翳翳yì:阴暗的样子。 盘桓huán:徘徊不去。 棹zhào:船桨,本文指划船。 窈窕yǎotiǎo:幽深曲折的样子。 皋ɡāo:高敞之地。 乘化:顺应死生变化,听其自然。 3.学生自由诵读。 本文属“辞”体,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看图片 做笔记 学习文言文诵读技巧 积累文言知识 5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