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文学概论课后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三章

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活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成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3、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作家、作品、读者、世界。

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家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构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越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与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显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揭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他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读者。

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揭示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领先。 思考题: 1、

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

答:关系: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位置: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2、

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各自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文学活动的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以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为依据。从作品角度出发的本体论(形式主义);从专家角度出发的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从世界角度出发的再现论(现实主义);从读者角度出发的表现论(浪漫主义)。 3、

简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

答:(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2)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人的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的目的,而这一目的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的。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的文学。

(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远古遗存的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

(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的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结合体。 4、

试辩证说明文学发展的诸多原因。

答:(1)社会风气的变化(2)文学的发展与时代的变化密切相关(3)是某种非人力可改变的因素(4)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的动因,认为文学的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只在于它的内在动因(5)文学的发展只是文学固有的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了形态变化(6)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在于劳动。以上原因各有侧重,但在终极意义上应该说是经济因素决定了文学发展,直接意义上往往是上层建筑各部门的相互影响制约了文学的发展。总地来说,各种观点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及分析角度虽各有不同,但都在某个方面以独有的方式阐释了文学发展的原因。

第四章

1、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是发展变化的。

2、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形式,是指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之间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活动。

3、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4、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形式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浸染的状况。 思考题: 1、

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是什么?

答: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动以及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现在通行的含义是:审美的语言作品。 2、

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答: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 3、

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答: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

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 4、

当前在文学的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这里把文学视为话语蕴藉

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具体表现在哪几点上?

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有三种代表性观点:

(1)无功利和功利。文学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又间接指向某种权利。确切的说,无功利是直接的,功利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的手段,这一观点正从目的的层面上显示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2)形象与理性。文学直接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

(3)情感与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智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这说明,文学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 第六章

1、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如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法律等,它是从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 2、艺术生产:马克思从社会生产活动的角度,把艺术活动称作为“艺术生产”,将其与科学、哲学、政治等活动一起列入“精神生产”的范畴。

3、文学创造的客体: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的客体是地利与人之外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的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客体即“情感说”,认为文学客体是人的心灵、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客体。

4、文学创造的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的艺术生产者,是美的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的社会人。

5、文学创造的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的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的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又超越客体的审美形象。

6、文学创造的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到对具体客体的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的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的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的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的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 思考题: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答:从社会生产的角度看,文学创造是一种生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艺术活动称为艺术生产。

关系: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从属于物质生产或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精神生产总是受到物质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并随之发展。 2、文学创造与科学的本质区别。

答:科学活动的特点是揭示客体的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真理知识,以满足人的理性需要。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于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人的情绪、情感的形象形态,科学认识的因素在文学创造及其作品中已被情感化、诗意化、审美化了。

3、文学活动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用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答:区别:科学话语作为科学领域使用的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千篇一律。日常用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的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的需要。文学言语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比日常言语更富于艺术性、技巧性、个体风格,

文学概论课后题

第三章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活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成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3、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作家、作品、读者、世界。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sz6a8jqm10weks4q8jb3z01x0bw3600n6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