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6 年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案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涂错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是(A)0-43 A文化传统 B宗教传统 C传统文化 D思想文化
本题容易吧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相混淆,文化传统是各种传统中的文化性质的东西,在各种传统中居于核心地位。
2. 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是( A )1-47 A地理环境 B气候环境 C社会环境 D区域环境
越是人类历史的早期,人类的生存越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地理环境是否优越决定了人类是否能够存在,以及能否创造出先进的文化。 3.中国文化的源泉是( A )2-62
A先秦文化 B两汉文化 C进位文化 D隋唐文化
先秦文化指的是秦朝以前的文化,包括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这段时间垫定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4.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 B )4-149 A商代 B周代 C汉代 D汉代
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周代,周王自称天子,周朝王位的传递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与商代“父子相承”、“兄弟相及”的王位传递形式有着明显的差别,传嫡不传贤的方式,遏阻了一般王室成员对王位的觊觎。 5.中国商业都市崛起于(C )3-119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战国时代商业都市崛起,秦汉以后,在长安、洛阳、临淄、邯郸、成都等地已形成商业网点,到了唐代,还出现了专卖店。宋元以后,商品经济逐步发展,至明代中叶,我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注意相关的其他知识点。 6.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孔子伦理思想“三基德”的是(D )5-200 A人 B义 C礼 D智
孔子伦理思想的“三基德”或“三母德”指的是仁义礼。 7.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B )6-233 A帮助少数民族创造和改革文字 B坚持语文平等
C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 D注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的研究。
汉语、汉字虽然被规定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文字,但是它们并没有凌驾于其他民族语言文字之上的特权,中国的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坚持语文平等,即宪法中规定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8.历史上中外文化的第二次交汇开端于(B)7-261 A.15世纪末 B.16世纪末 C.17世纪末 D.18世纪末
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外文化的第一次交汇,从两汉之际开始。第二次交汇开端于16世纪末。
9.我们对文化传统应秉持的正确态度是( C )0-43 A.全部继承,消化吸收 B.全盘否定,批判反抗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文化传统有好有坏,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10.先秦诸子中,提出不违天时观念的是( B )1-57 A.孔子 B.孟子 C 墨子 D庄子
在保护自然方面,古代有一个重要观点,非常值得注意,就是孟子提出的不违天时观念。《孟子?梁惠王》在谈到如何实施王道政治时说过这样的话:“不违农时,谷不可胜用也。”
11.中国统一文化历程的开始始于( A )2-67 A西周 B东周 C春秋 D.战国
西周实行分封制,把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都分封到各地,为统一文化做出铺垫。 12.传统的孝服分为五等,俗称“五服”,其中最高的一等是(D )3-123 A.缌麻 B.大功 C.齐缞 D.斩缞
我国古代的丧服称为“五服”,等级由高到低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服制。斩衰,因不许缝边的粗麻布丧服而得名,由儿子为父母服孝,妻子为丈夫服孝,未出嫁的女儿为父母服丧时穿戴,服期三年。 13.中国北方历史上把约定俗成日期的贸易场所称为(C )3-119 A市 B墟 C集 D会
本题的关键词在于“北方”,北方的贸易场所叫集,开集有固定日期。南方的定期贸易场所叫墟。
14.由楚辞演化而来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是( A )5-213 A.汉赋 B汉乐府 C骈文 D散曲
汉赋是由楚辞演化而来的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汉赋的根本特色就是以铺张为能事。
15.在语言和客观实际的关系中,传统语言观特别重视语言的( B )6-240 A.文化功用价值 B.社会功用价值 C.政治伦理价值 D.人文伦理价值
在语言和客观实际的关系中,传统语言观特别重视语言的社会功用价值,即语言的伦理教化作用和语言在认识世界方面的作用。
16.保证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性与执行任务的可操作性的制度是( C )7-266
A科举制度 B.世袭制度 C.文官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文官制度有效地保证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性与执行政务的可操作性。文官制度具有严格的等级区别,且都效忠于古代君王,可用于维护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性,以及保证上层统治者的命令能够有效地上传下达。
17.传统戏曲、民间工艺等表现形式属于( D )0-44 A.文化思潮 B.文化观念
C.物质文化遗产 D.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题可使用排除法,我国文化思潮有汉代的经学、隋唐的佛学、宋明的理学、清
代的考据学,A选项排除。文化观念是一种观念、看法,戏曲和工艺不是观念,B选项排除。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是实物,所以C选项排除。传统戏曲(昆曲、藏戏等)、民间工艺(泥塑、面雕等)、民族特技(口技、传统杂技、中国功夫等)它们都有物质表现形式,但是,它们核心的内涵是艺术家在表演和制作过程中含有的特殊内蕴和技艺,所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18.中国地势特征是( A )1-48
A.西高东低 B.北高南低 C.东高西低 D南高北低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阶梯状分布。 19.儒家的思想核心是( D)1-69 A礼 B孝 C义 D.仁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鲁国礼乐文明。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
20.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是(A )3-134 A.家庭 B.部落 C.家族 D.合作社
家庭,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注意区分。
21.宋代绘画领域兴起的院体画风的风格是( A )5-218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古典主义D.现代主义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在当时兴起了一种现实主义的院体画风。典型代表作《清明上河图》
2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的文字改革三大任务的是(B)6-244 A.简化汉字 B.推广世界语 C.推行普适话
D.制定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的文字改革的三大任务——简化汉字、推行普通话、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23.中国历史发展的两大趋势是( D )1-51
A和平与发展B.战争与和平C.繁荣与衰败D.分裂与统一
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两大趋势,而追求统一总是占主导的倾向。
24.被推举为众多民族的“天可汗”的是( B )2-91 A.汉朝皇帝 B.唐朝皇帝 C.元朝皇帝D.明朝皇帝
唐王朝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导致了一种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景观。在东亚前所未有的以强大的唐朝为中心的部落民族大联合,以及日益高涨的学习唐文化的运动。唐朝皇帝被推举为众多民族的“天可汗”,各部落长可以在本族群区域内称汗称王,并得到唐朝的册封。
25.由家族共同体世代沿袭,用以规范家族内部的行为和秩序的是(D )3-135 A.家法 B.家教 C.家谱D.家风
家风是一种习惯法,由家族共同体世代沿袭,用以规范家族内部的行为和秩序。家谱是中国传统社会保存和延续辈分等级的一种文化方式。
26.《三字经》的作者是(A )6-248 A.王应麟B.许慎 C.周兴嗣D.王羲之
南北朝时期,梁周兴嗣编《千字文》,自隋唐至明清,皆被采作儿童教材。北宋初年出现了识字课本《百家姓》,元朝初年王应麟编写了《三字经》。三本书音节整齐、押韵,也不太艰涩,便于学童记诵,因此三本书出现后都广为流传,逐渐形成了一套不可分割的识字教材“三、百、千”。
27.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开选拔人才的诏令出自( D )4-156 A.秦始皇 B.周文王C.商纣王D.汉高祖
汉高祖刘邦在立国之初下诏,“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汉书?高帝纪第一下》)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开选拔人才的诏令。
2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观念的是( A )5-224 A.化繁为简B.中和之类C.尚意追求 D.尊崇自然
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观念有中和之类、尚意追求、尊崇自然。
29.用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对语句,表现相对或相关意思的修辞格是( C )6-249 A排比 B.对比 C.对偶 D.双关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对语句,表现相对或相关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