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景观设计中的灰空间设计
一、灰空间的背景知识
“灰空间”的建筑概念是由日本著名的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灰空间”的含义:一方面是指色彩,他提倡使用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所阐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的建筑。对于“灰空间”的定义,黑川纪章讲到:“灰色是由黑和白混合而成的,混合的结果既非黑亦非白,而变成一种新的特别的中间色”。另一方面是指室内到室外的过渡空间,它大量利用了庭院、廊道等过渡空间,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上。
在日本的建筑中,灰空间是一种过渡的空间,无法明确的界定是室外还是室内,但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相对有机的整体。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统一创造出了和谐的景观,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放松的感觉。往往是通过一些元素,如屋顶,柱子,形成一个感觉上的虚拟空间,比如园林中的廊空间,正是这种性质的空间。给人虚虚实实,却自在通畅之感,形成了独特的空间艺术。
二、灰空间设计的意义 (一)空间过渡
“灰空间”一说,大都指建筑中的空间概念,属过渡性地带,即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也可以说是“从内部进行的环境设计”。空间的创造对于景观设计也同样重要,在景观设计中,过渡性空间的考虑与设计也显得十分重要,其作用亦是不容忽视的。诸如构成景观各要素间的过渡、映衬;景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衔接;自然空间与人工空间的转换等,可以说灰空间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丰富景观层次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灰空间作为景观因素,它可以丰富室外景观的层次,增加其景观的深度,从而产生有强烈对比效果的虚实关系。丰富了空间和实体艺术创造形式。很多中国古典园林就是运用了这种做法,例如,留园入口“一波三
折”的处理手法就是极佳的佐证,让空间了变化和转折,给人一种神秘感。在空间和实体的艺术创造,灰空间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作为景观因素,它可以丰富园林景观的层次,增加园林景观的深度,由此产生有强烈对比效果的虚与实。
三、灰空间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景观设计中的灰空间包括很多方面,下面将对景观设计中的灰空间做出具体的分析、探讨和总结。 (一)台阶
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地形,为了达到最终的设计目
的,我们必须因地制宜,运用各种不同的设计手法及方式来对此地形进行调整。台阶就是其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不同高差的转化台阶是不同高差的地面结合的重要方式之一。将原本比较枯燥的交通性质的过渡空间,进化成动人的几何或流线的造型的空间,产生出较大的艺术效益和感染力。正因如此,台阶在景观设计中也开始摆脱其纯功能性,巧妙地与场地结合,营造出多功能且极富韵律感的空间。 图1-1 图1-2
我们在进行设计时,也设置了多处台阶,来进行空间的过渡,如茶楼前的平台和台阶(图1-1)起到了建筑空间与景观空间、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的衔接的作用。漂流上客码头的台阶(图1-2),则是实际功能与过渡功能的结合,主要是为了河水涨潮而设计,其次就是流动的水域和陆地的连接。 (二)铺装
地面铺装同样起着对空间进行划分的作用。当然,这里并非单指在材料上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也是体现在形式上的变化。古代的卵石模纹,日本的“榻榻米”等等都因其自身形式的组合,使得所在空间或突出,或连续。在视觉上、心理上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更能满足游客的审美观念。块料的大小、形状,除了要与环境、空间相协调,还要适于自由曲折的线型铺砌,这是施工简易的关键。
图2-1 图2-2
在毕业设计中,我们对铺装的设计和铺设也有独特的构思。如(图2-1)是一圆形生态广场,铺设的是古色古香的清砖。保留广场的功能,同时又将其风格田园化,从而更能融入自然。
(图2-2)是园路的铺装,同样也起着对空间进行划分的作用。铺设的是当地的毛石,还不规则的竖着一些教大的石块,并有水从之间流过。所以道路的作用不只是行走,还起到了两个景点之间的衔接和过度作用。
(三)景观小品、建筑
视线的引导城市中的各种设施,如花坛、灯具、雕塑、花架、座椅等,一般是出现在不同空间的连接处,像开放空间与秘密空间;自然空间与人工空间;园林内空间与城市外空间。小品在此不仅起着点缀的作用,同时也是对视线的引导和汇聚,形成焦点,标志着此空间与彼空间的区别,暗示其存在。建筑立面作为建筑室外空间环境的主要界面,要做重点的亲人化设计,以给使用者增加休闲的信息量。
在毕业设计中(图3-1)的主建筑如底层架空或挖掘体量形成的“灰空间”,通过落地的透明的玻璃门窗增加室内外空间的流通与通畅,建筑入口的退让形成的空间等。这些室外空间需要有机地和整体地统筹与安排,如精心设计地面铺装,
图3-1 科学合理地搭配绿化种
植,完善电话亭、垃圾箱、座椅、雕塑等小品设施,加强细部设计。底层架空空间充分体现了灰空间的性质:由于其有顶,避免了气候因素的干扰,可遮阳避雨、营造安全舒适的环境;另一方面又因无围护结构,视觉不受影响,可引入更多的室外自然光线和景观。 (四)植被、水体
硬质空间的柔化园林设计中植被、水体的应用对于硬质空间的柔化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也因其自身的特色,为景观提供了富有生机,充满感性、活力的空间。不同形式,不同色彩的组合、搭配在视觉、听觉上给人以感观的刺激;也因为在形式、色彩上的变化,给园林景观在时间上以空间的转换,不至于单调、无变化。植被规划强调两个方面,其一,强调植被在组织空间过程中的作用,用虚、实、灰
三种空间特征来配置群落,并与地形相对应。山顶为灰空间,山坡为实空间,山脚和水边为灰空间;其二,强调植被的季相变化,力求反映其地域特征。
图4-1 图4-2
水景设计是景观设计中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在这次的毕业设计中,我们也设计了多处水景。首先是因为当地的水资源相当丰富,我们也正是利用了这一优势。(图4-1)是将漂流河道下游的水引入茶园,从而让茶园活跃了起来,结合凉亭,成为游客品茶的绝好选择。
另一处水景(图4-2),则是利用了原有的小溪,在之上搭建了造型简易、独特的木桥,将木桥、溪流、两岸的空间融为一体。构成了和谐、清新的水景。 五、结束语
鉴于此,有必要对园林中的灰空间作出探讨、总结。因为这些地方往往是与人们关系最为密切又最易被忽视的。细部体现水平,细部同样表达着对人的关心。通过对灰空间这一概念的挖掘,分析了空间与人的心理感受、心理需求间的相互作用力,进一步理解了灰空间的理论及其在建筑设计、空间营造等方面的应用。
致 谢
感谢学校四年来的培育和教育,让我学到很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使我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让我受益非浅。感谢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中给予我们指导的舒丹老师,在此谨致谢意!
参考文献
[1] 过元炯.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2] 黑川纪章.“灰空间”与“共生哲学”的理论[J]. 世界建筑,1984,6. [3] 傅晓慧.园林空间环境的营造[M].江西:江西园艺出版社,2005. [4] 鲍诗度.铺装景观细部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 夏一鸣.园林景观设计资料集[M].云南: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6] 张伟.现代环境空间艺术 (新加坡篇)[M].江西:江西科技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