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政治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研究报告
一、提出背景及意义 进入21世纪,以网络与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信息技术已成为知识传播与应用重要引擎,推动着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深刻变革。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步伐越来越快,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迅速提高。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已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发展一个热点。信息技术在信息获取、传递、处理与使用等方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强大功能,它开阔了人们眼界,丰富了我们教学内容,使我们课堂教学变得形象。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知识性、政策性、时效性、社会性等特点,新材料、新观念、新情境又是区别于其他学科显著标志,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通俗生动具体资料、新颖教学设计来说明马克思主义观点、原理,从而使其放射出征服学生心灵魅力。现代信息技术为政治教学实践提供了新教学环境与教学手段,为政治课优质高效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教与学广阔平台,这一教学平台是对传统教学方式伟大革新。以其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努力剖析教学新途径,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极大限度发挥,有利于提高教与学效率,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与师生互动方式变革。 二、理论基础及依据 (一)研究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战略主题与目标,努力剖析新形式下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课整合基本规律与根本方法,促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手段多样性、有效性,积极挖掘学生课堂学习方法,真正提高高中政治课堂内容丰富性、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效性。 (二)研究原则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有效课堂教学整合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其理论为建构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有效课堂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支撑;反之,实际课堂教学为发挥与检验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整合理论提供了必不可少平台。两者紧密相依,缺一不可。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从所承担授课内容实际,深刻钻研高中政治教材编排性质与编排意图,充分把握学生认知特点,选择运用各类可用信息资源,打破了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性。 2.协调化原则
坚持教学信息资源遴选科学性与运用实效性并重原则,灵活合理运用与高中政治教材内容有机匹配,并行之有效之有效信息资源“协调化”原则,实现有限教学资源利用最优化。 3.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坚持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信息技术教学为辅原则,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模式固有优势,并利用
第 1 页
网络,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力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长补短,有放矢。形成“以教为先,以研促教,教研合一”教研常态机制。 三、核心概念界定 1.“信息技术”含义
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遥感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获取、传递、存储、显示与应用信息技术。 2.对“有效”理解
(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目标达成性。 (2)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与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3)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社会与个人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程度较高。“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中政治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研究,而是要对所记录典型教学事件进行理论剖析,反思。有利于改进今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素质。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我们特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提高师生教与学有效意识。 3.“有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教学关注人全面发展
教学是否有效并非依赖于完全客观地标准来判断,实际上对教学有效性判断是一个价值负载活动,它取决于人们教学价值观与教学目标观。对教学目标不同认识,必然会导致对教学有效性不同判断。
(2)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生学习
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使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教学策略。但有效教学着重点在于“有效”,而教学“效”则体现在学生学习上,体现在学生进步或发展上。因此,判断教学有效性标准是学生学习。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观念。
(3)有效教学呼唤效益意识
有效教学强调教学效果,教学效果底线就是教学目标达成。同时,有效教学强调时间合理、充分利用,追求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最大化。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又反对绝对量化或过于量化,而且将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成绩与教师工作表现。 (4)有效教学需要反思与创新
第 2 页
有效教学必然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有赖于教师持续反思与剖析。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创造精神;也需要教师具有经验意识,从经验中学习,形成自己实践智慧。 我们将立足于高中学科教学实践,针对学生身心特点与农村高中学校教育环境,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教学经验,对成功有效教学经验进行剖析与整合,在有效教学策略、有效学习策略、有效教学评价策略上取得突破,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与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成长与教师发展。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剖析
1.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是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重要课题。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并取得了各具特色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诞生了新研究成果,如美国加里?D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美国梅里尔?哈明著《教学革命》,佩尔?蒂埃著《成功教学策略―有效教学实习指南》等。国内除叶澜、裴娣娜等教授对有效教学进行研究以外,部分专家、学者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如崔允?t教授写《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吕渭源教授著《有效教学草纲》,陈厚德教授著《新概念―有效教学》,张庆林、杨东老师著《高效率教学》等。从国内外文献研究来看,存在最大问题有二:一是国外研究成果固然有其科学性、先进性,由于文化、教育背景差异,难以有效地指导我们课堂教学,如何接受、借鉴、创新是我们应该着重研究问题;二是国内研究成果大凡是文献研究与建议性理论研究,缺乏扎实实证研究,缺少实践基础,在指导性与普遍意义上看,缺乏推广价值。
2.综合剖析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教学策略研究所取得成果发现,虽然有一定经验与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但针对农村中学特点进行课堂学科教学策略研究成果还不多见,而新课改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更是很少。如何让有效教学理念“本土化”、“实践化”,将教师教学行为合理分解,渗透到学科课程中去,在微观层面做群体性、持久性研究,从根本上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是该研究领域发展趋势。
3.计算机进入我国教育领域是在80年代初期。通过长期实践与理论剖析,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逐渐成熟起来。人们认识到: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不仅是全新技术与媒体,而且还将影响到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与教育内容。我国部分发达地区在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整合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多数还停留在“扩展阅读”与开展“研究性学习”层面。
五、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初步形成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教学结构,剖析新教学模式。
2.形成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政治教学队伍,促进教师素质提高。 3.促使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