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音乐_中原情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原情韵》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业类别】 鉴赏课 【教学目标】

1、聆听《沂蒙山小调》,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探究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习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 2、分析“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演唱山东民歌《谁不说俺家乡好》,导入本课内容——中原民歌。 2、分析《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点: (1)体裁? (2)节奏? (3)旋律? (4)衬词? (5)方言? (6)风格? (7)调式?

(8)“鱼咬尾”创作手法(知识巩固:分析《东风破》采用的创作手法——鱼咬尾。) 3、学唱《沂蒙山小调》 。

4、播放四段民歌片段,找出中原民歌。 5、总结:中原民歌的风格特征: 小调最为丰富; 徵调式居多; 粗犷的气质; 醇厚的情感; 诙谐的格调;

1

爽朗的热情; 多用方言演唱。 【课后作业】

1、搜集各地的民歌,同学们课下互相交流。 2、学唱一两首根据中原民歌改编的流行歌曲。

《中原情韵》学情分析

让学生首先了解中原地区的概念,它是一个专有的地区名词,主要指黄河中下游的一段地区,即山东、河南、河北。

再让学生了解《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不断修改,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经过群众努力,才定型的。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对歌曲的理解程度。《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带有山歌风格的小调。音乐风格高亢、嘹亮、热情、爽朗。它的全部歌词只有四句,歌曲的结构形式比较规整、严谨,每一句的尾音和后一句的首音都是相同的,这种比较独特的创作手法就是“鱼咬尾”。并且整首歌曲的四个乐句运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方法,这种运行方式更加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确立了旋律发展中它的功能地位。

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能够灵活的巩固运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不仅仅可以运用到民歌创作中,还能被流行歌曲的创作所采用。周杰伦一曲《东风破》就很好的运用了这种创作手法,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能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可以根据自己课上所学的知识进行以此类推,分析出“鱼咬尾”创作手法在《东风破》里的体现。

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测试学生对民歌风格的初步把握,给学生四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让学生辨听哪一首属于中原民歌?这个是检验学生对于鉴赏课听辨能力最有效的一种手段。这个环节学生基本都能过关,都能比较轻松的辨听出中原民歌。

同学们对于这些民族音乐都不太了解,所以让同学们学会鉴赏并热爱这些民族音乐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之一。

《中原情韵》效果分析

2

老师们,我本次授课的课例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醇厚的中原韵》一课,为了能够更好的对课例进行研究,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更正。

我们从观课维度的选择、观针对教师教学活动,我们从1、学生展示情况2、聆听范唱3、教师自弹自唱4、学生讨论5、完整演唱6、对学生的评价7、对学生的关注度等等方面我们进行剖析,观测,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到位、准确,领悟深刻;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思考,主动表述自己的观点,分析全面到位。但个别问题呈现过于直接、突兀,缺少必要的铺垫,导致个别学生一时反应不过来。从总体而言,本堂课的问题设置颇费了一番心思,卓有成效。

在教师组织学生歌唱上,能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参与歌唱,新课标上指出“无论何种形式的评价,都应该既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又要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那么,好的评价语言可以开启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智, 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建立足够的学习自信这节课对学生的评价大约九次之多,相应的,有效评价较少,如何用贴近学生的语言来贴近学生是今后学习研究的。通过范唱和领唱带动情基本做到了声情并茂。

作为一个执教老师,通过这次的课我也有很多新的想法:这节课,我们把学生能够自主分析鉴赏中原民歌的特点,作为本课的重点。我认为这节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还不够,比较拘谨,放不开,我想这也是源于我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还存在欠缺,对于高一的孩子,我们如何采用合适的手段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自主的去表现自己,这也是我们所困惑的地方。

希望,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能得到大家的认同,谢谢!

《中原情韵》教材分析

《中原情韵》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第二单元《醇厚的中原韵》,歌曲《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带有山歌风格的小调。其音乐风格高亢、嘹亮、热情、爽朗。它的全部歌词只有四句,歌曲的结构形式比较规整、严谨,每一句的尾音和后一句的首音都是相同的,这种比较独特的创作手法就是“鱼咬尾”。并且整首歌曲的四个乐句运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方法,这种运行方式更加加强了旋律的歌唱性,确立了旋律发展中

3

它的功能地位。

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能够灵活的巩固运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不仅仅可以运用到民歌创作中,还能被流行歌曲的创作所采用。周杰伦一曲《东风破》就很好的运用了这种创作手法,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能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可以根据自己课上所学的知识进行以此类推,分析出“鱼咬尾”创作手法在《东风破》里的体现,还有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手法。

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测试学生对民歌风格的初步把握,给学生四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让学生辨听哪一首属于中原民歌?这个是检验学生对于鉴赏课听辨能力最有效的一种手段。这个环节学生基本都能过关,都能比较轻松的辨听出中原民歌。

【民族风格与地方风格】

因为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民歌,在其内容、音调、曲式结构、音乐特点、演唱形式等方面,会表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特征。这种特征就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地区的民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生活环境相同,音乐结构、调性相同的民歌,说明生活环境对音乐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说明了地区性音调传统的客观存在。 【简介中原地区】

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即现在的山东、河南、河北。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古代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正因为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音乐风格是高亢的,粗犷的,爽朗的,而且乡土味比较浓厚。 【“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前一乐句的尾音和后一乐句的首音是同一个音,这种创作手法就是“鱼咬尾”,这也是《沂蒙山小调》最吸引人的地方,更是它传遍全国各地的重要原因。

【中原民歌的特点】

小调最为丰富,徵调式居多,气质粗犷,情感醇厚,格调诙谐,热情爽朗,多用方言演唱。

评测练习

收集山东、河南、河北的民歌并记录下来,听一听,唱一唱,发现其音乐上的共性特征,进而概括中原民歌的风格是怎样的?

4

《中原情韵》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紧紧围绕着预设的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教学,从视频情境创设、到新歌教学再到轮唱和听辨演唱形式拓展,层层推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感知、欣赏、表现、创造音乐的基本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民族自信心,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同时,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在歌曲教学环节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听赏、讨论、感受、轮唱等,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显得生动不枯燥,让学生从始至终都保持了高涨的学习情绪。较好地达到了本环节的教学目标,学生的音准、节奏掌握得很好,理解了歌曲的动律、能在电子钢琴的带领下视唱乐谱。

本节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整堂课准备时间显得有点仓促,不从容,各个环节的衔接也不是很流畅。好多好的想法和环节没有加进去,例如:

第一:可以在拓展环节,学习一些民歌的新唱,让同学们都动起来。

第二: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较多地运用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为一节学科整合性较强的课,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教学效果看,有些同学存在跑调和低八度的现象,特别是在轮唱的时候比较明显。当然本课教学还是有其他很多不足之处,课型也是一个初步的设计,暴露很多不足不成熟的想法,以后还需加倍努力,继续改进。

《中原情韵》课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聆听《沂蒙山小调》,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探究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对比、分析、讨论、探究等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本课综合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协助式等策略,运用情境教学法、聆听教学法、欣赏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5

高中音乐_中原情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原情韵》【课时安排】1课时【课业类别】鉴赏课【教学目标】1、聆听《沂蒙山小调》,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2、探究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的音乐创作手法。【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感受、体验中原民歌的醇厚韵味和音乐风格。2、分析“鱼咬尾”的创作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sss45ehfq3sk4u09qt56trx0171wu00eti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