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的小蜗牛幼儿园老师教学案例分析
一、背景
我们班现在流行“小蜗牛”的称号。原因就是,总有那么几个小朋友的动作特别慢。老师说请小朋友集合排队,他们总会拖拖拉拉掉在最后;中午吃饭,大家都吃好了,他们却才开始拼命往嘴里兜饭;午睡时脱衣服穿衣服亦是如此。由此,班里流传开“小蜗牛”的称呼。这些“小蜗牛”不仅在幼儿园如此,在家更是严重。他们的动作总会慢别人一拍,这成了家长和老师头疼的焦点,爸爸妈妈总是心急如焚,向老师寻求解决的办法。
纪然小朋友在我们班就是典型的“小蜗牛”,做事情总是漫不经心、心不在焉。走路也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别人总是连蹦带跳,他却慢慢悠悠还喜欢东张西望。
二 、案例描述
事件一:
户外活动结束时,我一敲铃鼓,小朋友总是飞一般地冲到老师跟前,谁都想第一个到教室。女孩子先到了,她们会高兴地说:“女孩第一,男孩第二”;男孩子优先了,他们也会得意地说:“男孩第一,女孩第二”。大班的孩子竞争意识很强。如果我慢了,他们还会一起站在楼梯口叫我:“娃娃老师,是蜗牛!”我总是被他们逗笑。
可是,每次看到纪然总是让我心情很难过。操场上已经看不到一个中三班的小朋友了,她却才开始慢悠悠地朝教室走来,看到好玩的他还会过去先动一下再走。等到教室里小朋友都坐定,老师开始上课了,还看到她慢腾腾在教室的窗边换鞋。
纪然的妈妈对孩子动作慢这个问题非常的头疼,经常会来找我们商量对策。据她妈妈说孩子在家里更是如此,东西玩好后就丢在一边,妈妈在旁边督促她整理,也还是拖拖拉拉半天理不好。说自己平时都要上班,时间实在经不起孩子这样拖,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女儿能改改拖拉的毛病。
有一次我就站在楼梯口看她走过来,她看到了我,但好象没有意识到我在等她,还是管自己悠哉悠哉地。我当时真是火冒三丈,把她批评了一顿。接下来几次我还照样等她,他看见我会紧张一下,然后拼命跑几步。但是我发现只要她看不见我还是照样慢慢吞吞。而且她好象每次都在离教室最远的地方玩一样,总是最后一个进教室。
事件二:
天气渐渐凉了,吃午饭时刘老师总是提醒小朋友吃饭快一点,趁热吃。现在的小朋友吃饭都有拖拉的习惯,为了鼓励大家吃得快,我们许多招,比如看动画片、讲故事、看图书等等。
纪然吃饭不仅慢还喜欢讲话。刚开始她有点受带动,偶尔会快一次,但是很不稳定,大多时间还是很慢。她很难大口大口的吃饭,总是兜一小口放进嘴巴里,半天不咽下去。
事件三:
我班很重视培养小朋友的时间观念。睡午觉前,小朋友的衣服裤子都是自己脱、自己叠的。进睡室的时候刘老师就会跟小朋友约定好在几分钟之内把衣服脱好叠好,会告诉他们现在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为止,如果大家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刘老师还会给他们讲个很好听的故事。小朋友都很喜欢听睡前故事,为了听故事他们会加紧速度,还会互相帮助,你帮我拉袖子,我帮你拉拉链。
纪然却和别人不一样,其他小朋友睡觉总是马上爬上自己的位置,她却喜欢在地板上爬一会儿,或者坐在垫子上发发愣。这样不仅她自己速度慢了,还无意中带“坏”了几个小朋友,都喜欢在地板上爬来爬去,睡室里乱糟糟的。
为了去除这个坏榜样,午睡时间一到,刘老师就开始盯着纪然,一会提醒她快脱衣服,一会儿提醒她快盖好毯子。在刘老师的盯梢下,纪然午睡时候的动作明显快多了。可我同时在想一个问题,如果老师不再盯她了,她的动作还能快
得起来吗? 隔代教育
纪然的爸爸妈妈由于工作的关系,经常是请奶奶、爷爷带孩子的。孩子天生就有很强的模仿性,我们常常发现孩子跟谁跟多了就会有点像谁。纪然的爷爷、奶奶年纪有点大了,走路、做事情自然会慢,孩子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间多了,耳濡目染也会习惯什么事都慢慢来。
爷爷、奶奶对孙子总是倍加疼爱,吃饭爷爷喂、衣服奶奶穿、东西爷爷递、玩具奶奶理……长此以往,孩子就习惯了坐享其成。
1-4岁是孩子的动作敏感期,喜欢模仿大人劳动,如果这个时候家长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鼓励孩子去动手做做,孩子是很容易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的。家长总是包办代替不给孩子机会,孩子渐渐地就变“懒”了。俗话说:熟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