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个别课堂练习 【参考答案】A
33. 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集体 D、正式群体 【参考答案】C
34. 在下列哪部著作中,提出了学习的过程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参考答案】D
35. 《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 A、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 B、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 C、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 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 【参考答案】C
36. “试误说”是由( )提出来的。
A、苛勒 B、杜威 C、桑代克 D、班杜拉 【参考答案】C
37. 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参考答案】D
38. 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参考答案】B
39. 在课程改革中,改革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的体现,需要调整( )。 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课程结构 D、课程设计 【参考答案】C
40.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 )。 A、注意 B、需要 C、动机 D、兴趣 【参考答案】C
41. 随着年龄和才智的增长,学生的( ),在他们自身品德的发展与提高上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A、自我评价能力 B、自我调控能力 C、自我教育能力 D、自我学习能力 【参考答案】C
42. 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践法 【参考答案】C
43. 转移是( )类防卫机制的方式 A、逃避性防卫机制 B、自骗性防卫机制 C、攻击性防卫机制 D、代替性防卫机制 【参考答案】C
44.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参考答案】C
45. 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 A、成熟 B、遗传素质 C、环境 D、教育 【参考答案】B
46.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参考答案】C
47. 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是( )。 A、学科课程 B、显性课程 C、选修课程 D、综合课程 【参考答案】D
48. 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 18、19 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 点属于( )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神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参考答案】D
49.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常 表 现 为 注 意 力 不 集 中 , 做 小 动 作 , 提 问 时 没 有 人 发 言 等 , 这 样 的 课 堂 气 氛 属 于( )。 A、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