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根据实验数据,乙组测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精确到0.1%). (4)(实验反思)
甲乙两组同学所测该品牌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你认为________组(填“甲”或“乙”)更准确,另一组存在较大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答案】【实验步骤】①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分析】(1)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除去水蒸气 (3)偏大 (4)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被装置C吸收,影响实验测定 (5)81.5% (二)(1)A (2)B、C
【实验反思】乙组 因甲组中生成的二氧化碳残留在锥形瓶中,未被装置C吸收,影响实验测定。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实验目的:要测定该品牌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俩确定碳酸钠的质量,所以要保证二氧化碳的质量准确。 (一)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
【实验分析】(1)A装置中是硫酸与碳酸钠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2)因为生成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所以B装置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3)C中氢氧化钠固体能吸水并且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如果没有B装置,会使C的质量增大,即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从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的碳酸钠质量增大,使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4)盐酸具有挥发性,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被装置C吸收,影响实验测定,所以不能替代稀硫酸;(5)因为C增大的质量是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5.6g-61.2g=4.4g,再依据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为10.6g,
×100%≈81.5%;
(二)①判断加入氯化钡溶液是否过量的合适方法是:静置混合物X,向上层清液中再滴少许氯化钡溶液,如有沉淀生成,说明氯化钡溶液不足;不能用稀硫酸,因为如果氯化钡不过量,则有碳酸钠剩余,而稀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气体,使实验结果不准确,故选A;
②判断滤渣是否洗涤干净,实际上是检验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是否洗净;氯化钡可与稀硫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碳酸钡沉淀,通过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可判断氯化钡溶液是否洗净;故选BC;
③根据白色固体是碳酸钡为9.85g,据其质量结合方程式BaCl2+Na2CO3═BaCO3↓+2NaCl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5.3g,进而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00%≈88.3%;
【实验反思】乙组测定结果更准确, 因甲组实验装置中反应前充满空气,反应后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残留在锥形瓶中,未被装置C吸收,影响实验测定,使实验结果偏少。 考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常见酸的性质
22.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和试剂的用量常常影响实验的结果。
(1)按操作的先后顺序填空(填序号):
①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 A.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B.均匀预热
②实验室制备气体时,先_________,后____________。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加入药品
(2)小菌认为NaOH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时没有明显的现象,无法说明二者是否发生了反应。
①她设计下图实验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所用的试剂有NaOH溶液H2SO4溶液,CuSO4溶液。请在箭头上方的括号中填入试剂名称,并用“少量”、“足量”等指明试剂的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把CuSO4溶液换成另一种试剂,只要各试剂的用量适当,则不管加入试剂的顺序如何,都能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B A A B 足量H2SO4溶液 少量(或足量)CuSO4溶液 酚酞试液(或石蕊试液)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作用和用途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考虑本题:为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破裂,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制取气体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第二题根据酸碱盐的性质以及酸碱指示剂的性质考虑,如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产生的沉淀的颜色便于观察等,酚酞遇上酸无色,遇碱变蓝.
解答:解:(1)①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破裂,应先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故答案为先 B,后 A
②制备气体时,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就收集不到气体,故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放药品,故答案为先 A,后 B
(2)①实验中的现象无非就是沉淀、变色或者生产气体,要想验证氢氧化钠和硫酸会发生反应,可通过产生沉淀然后沉淀消失的现象得到我们想得的结论.先加入少量硫酸铜,会看到蓝色的沉淀,再加入硫酸,一开始沉淀不消失,最后消失,证明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反应完后又和氢氧化铜反应. 故答案为先少量硫酸铜,再足量硫酸
②如果我们使用酸碱指示剂酚酞试液,先加酚酞试液,颜色变为红色,再加硫酸,慢慢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反应.如果先加硫酸,再加酚酞试液,不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反应.故答案为酚酞试液.
23.为比较相同浓度的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对H2O2分解的速率影响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定性研究)
(1)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来定性比较两者的速率影响效果。 (定量研究)
(2)如图乙,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定量比较两者的速率影响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_______________。 (深入研究)
(3)在FeCl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猜想1:水分子(H2O)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猜想2:___________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猜想3:___________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取同温度同体积同浓度的H2O2溶液于2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等质量的FeCl3和NaCl。观察现象。 加入FeCl3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快,加入NaCl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慢。 证明是Fe3+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反思与讨论)上述实验确实可以证明Fe3+可以改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不能证明FeCl3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若要证明FeCl3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通过实验证明FeCl3在反应前后 ___________________ 。
请写出FeCl3催化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产生气泡的快慢 (2)关闭分液漏斗,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再松开手活塞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时间
(3)氯离子(Cl-) 铁离子(Fe3+) (4)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H2O2【解析】
试题分析:(1) 如图甲,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定性比较两者的速率影响效果,产生气泡的速率越快,说明反应速率就越快
(2) 如图乙,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再松开手活塞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则装置气密性良好;要定量比较两者的速率影响效果,可
2H2O + O2↑
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所需时间越短,化学反应速率就越快
(3) 在FeCl3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水分子(H2O)、氯离子(Cl-)、铁离子(Fe3+),故猜想2:氯离子(Cl-)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猜想3:铁离子(Fe3+)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4)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若要证明FeCl3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要通过实验证明FeCl3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FeCl3催化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考点: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2H2O + O2↑
24.根据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1)图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___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图B装置用于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除图中所示的方法外,在实验室中氧气还可用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方法制取。
(3)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并验证CO2有关性质,观察到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但无其他明显现象。若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 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无色酚酞 ② 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稀盐酸 ③ 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石灰水 【答案】火星四射 3Fe + 2O2【解析】
试题分析:(1)图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 + 2O2
Fe3O4。
Fe3O4 2H2O2
2H2O+ O2↑ 2KMnO4K2MnO4 + MnO2
+ O2↑ CaCO3+2HCl==CaCl2+ H2O+CO2↑ ② ③
(2)图B装置用于制取氧气,是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 O2↑;在实验室中氧气还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 + MnO2 + O2↑。
(3)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 H2O+CO2↑,若要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方法有:②、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钠;③、取少量烧杯中液体滴加足量石灰水,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CO2与NaOH溶液
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钠。
考点:铁丝燃烧;化学方程式;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的选用;物质鉴别。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做铁丝燃烧的实验前,要在集气瓶中放些水或者铺一层细沙,防止铁丝燃烧生成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25.现要制取一些二氧化氮气体来做演示分子运动的实验。 已知二氧化氮气体可以通过铜和浓硝酸反应:
Cu+4HN03(浓)=Cu(NO3)2+2N02↑+2H2O得到。 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生成HNO3和NO气体,NO和NO2都是大气污染物,NO2能与碱溶液反应。现给出下列装置(A—F):
(1)制二氧化氮的发生装置可以选 ,收集二氧化氮的装置最好选 。 (2)写出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要得到干燥的二氧化氮可将其通过 。(填物质名称) (4)NO一遇到O2就会变成NO2,收集NO应用 法。
(5)用如上图F装置演示分子运动时,为了缩短演示的时间,NO2最好放在 面的集气瓶中,另一瓶是空气,抽去两瓶之间的玻璃片,可以看到 。
(6)小林同学用装置BC组合制取了一瓶无色无味纯净的气体,他制取的气体可能是_____; 试用最简单的方法验证他制取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B E 3NO2+H2O=2HNO3+NO 浓硫酸 排水法 上 两瓶气体的颜色逐渐一致 氧气 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气体中,小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解析】
试题分析:(1)由题干可知,二氧化氮使用铜和浓硝酸作为反应物,且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有毒,所以采用B装置来制取,采用E装置来收集;(2)二氧化氮能和水反应生成HNO3和NO气体;(3)二氧化氮可以通入浓硫酸干燥;(4) 收集NO应用排水法,这样可以避免和空气接触;(5)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为了缩短演示的时间,应将二氧化氮放在上面,抽去两瓶之间的玻璃片,可以看到两瓶气体的颜色逐渐一致;(6)制取的气体可能是氧气,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作为反应物,验证方法为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气体中,小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考点: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仪器使用和常见气体的制取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
北京白家庄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题和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