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分别是唐朝和宋朝的主要文学形式。南宋临安出现了夜市和早市。所以ACD正确。玉米在明朝才从美洲传入中国,所以南宋商人不可能经历B,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31. 宋代市民阶层的兴起,带来了市民文化生活的繁荣。以下体育活动中,宋代市民不能参与的是 A. 相扑 B. 蹴鞠 C. 跆拳道 D. 水上运动 【答案】C
【解析】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使宋代市民文化生活出现了商业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新趋势。专业的民间艺人以演艺为生,他们自发结成专业表演团体。瓦舍勾栏作为市民的娱乐中心遍布各地大中城市,为市民提供各类观赏性的文娱演出,形式丰富多彩,演技生动传神。当时,深受市民喜爱的体育活动主要有武术、相扑、球类和水上运动。蹴鞠类似今日的足球。跆拳道在宋朝还未出现,故宋代市民不能参与。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2. 下列反映宋朝电视剧中出现以下场景,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A. 夜市有小吃 B. “瓦肆”上演《红楼梦》 C. 百姓中秋赏月 D. 朋友一起饮茶喝酒 【答案】B
【解析】结合苏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城市的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出现夜市和早市,故A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红楼梦》是清朝的小说,故在宋朝不能上演。故B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中秋节在宋朝已经出现,故C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饮茶之风在唐朝已经风靡全国,故D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B。 33. 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A. 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 麦田面积扩大 C. 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 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五代起,北方人为躲避战祸,纷纷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这是南方
11
的农业超过北方的主要原因。BCD是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表现,不是原因。故选A。
34. 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A. 定窑 B. 钧窑 C. 景德镇 D. 哥窑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两宋时期制瓷业的发展。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其制作的瓷器精美,质地细腻,色彩莹润,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35. 我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
A .隋朝 B.唐朝 C.南宋 D.北宋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南方经济逐步赶上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6. 下列对唐都长安和北宋东京相同点叙述,不对的是
A. 有“市”、有“坊”,界限分明 B. 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热闹非凡 C. 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 D. 都居住着大量人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北宋都城东京没有市和坊的界定,说明了经济的高度发展。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3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的名言? A. 岳飞 B. 文天祥 C. 范仲淹 D. 霍去病 【答案】B
【解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文天祥,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文名言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B。 38. 一位生活在元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12
A. 去江南贩运棉布 B. 经运河到杭州游览 C. 听到戚继光抗倭的捷报 D. 购买景德镇青花瓷器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江浙行省不仅是著名的产粮基地,也是盛产棉花和棉布的地区。故A是元朝的商人可能的经历,不符合题意;元朝大运河在隋朝大运河的基础上截弯取直,故B是元朝的商人可能的经历,不符合题意;戚继光抗倭发生在明朝,故C是元朝的商人不可能的经历,符合题意;景德镇青花瓷器在元朝很有名,故D是元朝的商人可能的经历,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抓住题文的关键信息“元朝”进行分析,结合所学知识,选出发生在元朝之后的选项,得出答案。 39. 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的是 A. 西周的分封制 B. 秦朝的郡县制 C. 隋朝的科举制 D. 元朝的行省制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行省制度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省级行政区划分。因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是当时亚洲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40. 元朝时我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 A. 回族 B. 藏族 C. 契丹族 D. 蒙古族 【答案】A
【解析】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二、判断题 (你每小题2分共12分)
41. 唐太宗统治时期,唐朝进入全盛期,史称“开元盛世”。 ( )
13
【答案】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时期的开元盛世。根据课本所学,唐玄宗统治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不是唐太宗时期的。
42.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此诗句与科举制有关。( ) 【答案】正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句话的正真意思是不同于字面上的意思的,是说天下英雄均为进士虚名所累,耗费一生心血去博取所谓功名,而再没有多少人对江山感兴趣了,太宗皇帝这个举措有效的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使天下间有才学的人都去考试进士,为一个虚名去耗费一生的才智。故本句表述正确。
43. 唐玄宗时的宰相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 ) 【答案】错误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的宰相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唐玄宗时的宰相是姚崇、宋璟。故本题说法错误。
44. 宋代对外贸易发达,马可·波罗乘船去南宋都城临安。( ) 【答案】错误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到中国,在中国居住了17年。故马可?波罗在宋代不可能乘船去南宋都城临安。故本题说法错误。 45. 汉朝时,北方人民经常在夜市吃羊肉,吃面食。( ) 【答案】错误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没有夜市。宋朝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北方人民经常在夜市吃羊肉,吃面食。故本题说法错误。
46.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政权。 【答案】正确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在1279年统一了全国。元朝之前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前秦、北魏、辽、西夏、金等没有统一全国。故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政权。故本题说法正确。
三、将古诗与相应的节日用线连起来。(每题2分,共10分) 47.
14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重阳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腊八节 家家腊月二十五,浙米如珠和豆煮。 元旦节(春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节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节
【答案】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元旦前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合家守岁到天明。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从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爆竹声”、“总把新桃换旧符”等词语,可以看出描述的是过春节时的情景。从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时节”可以看出描述的是清明节的情景。从诗句的“家家腊月二十五,浙米如珠和豆煮。”的“腊月”和“浙米如珠和豆煮” 可以看出描述的是过腊八节时的情景。从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登高处”和“遍插茱萸”可以看出描述的是过重阳节时的情景。从诗句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月明”和“秋思”可以看出描述的是过中秋节时的情景。
点睛:解答本题需要了解古诗中的历史知识。抓住诗句的关键词,进行分析,选择正确的答案。如紧扣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爆竹声”、“总把新桃换旧符”等词语,可以看出描述的是过春节时的情景。
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8分)
48.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唐朝文学家 皮日休。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1)诗句中的“其”和“仰此一渠”指的是?
(2)在答题卡图中长方框内填出隋运河的中心及南北端点。在图中方框内填出隋运河各段的名称。(3)隋朝大运河是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它连接了哪五大河流?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