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家庭教育离不开惩罚
从古至今,没有一个父母敢声称自己从来没有惩罚过自己的孩子,也没有一个孩子敢声称自己的父母没有惩罚过自己。似乎成长就是与惩罚相依相伴的。
素质教育倡导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对学生的民主宽容,但并不意味着教育不需要惩罚.我们似乎一直坚信:只要爱才能教育出好孩子,面对孩子的胡搅蛮缠、无法无天....偶尔忍无可忍用了点惩罚,便会马上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事实上,惩罚并不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危险因素,惩罚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增强其责任感。惩罚是“要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目的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犯了过错的孩子应该受到惩罚。是面对孩子进行有效规范的手段,可以说,完整的教育是离不开惩罚的。运用合理得当,处罚也会变成教育孩子的一根神奇的魔棒。他们之所以受到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了他们日后不再犯错
当然,惩罚是一柄双刃剑!运用得当,会很好的完成教育孩子的重任,使孩子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材,如果运用不当,就有可能使孩子距离你的期望越来越远!
一、只要孩子犯了错误,家长就应该进行处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无意中的过错也是过错。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他将受到加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另外,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道理,拥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告诉孩子,犯了错误就要惩罚,他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应,否则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二、惩罚孩子一定要慎重 父母之所以处罚孩子,总是希望此后孩子在行为表现上有所改善,能分辨是非,并且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自行承担后果。因此,如果实施惩处时父母能慎重为之,罚则也合乎孩子的发展阶段,恰如其分的处罚,
我认为只在下面四种情况才考虑施与惩罚: 1、当孩子故意犯错的时候;
2、当孩子反复犯同样错误的时候; 3、当孩子对温和的说教不敏感的时候; 4、当孩子听不进道理的时候。
三、惩罚孩子一定要遵循的原则
1.及时原则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惩罚的效果部分是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孩子犯错误之后,立即惩罚。在孩子兴奋时,处罚易使其产生抵触情绪;孩子不高粉时,处罚如“火上加油”。所以最好的时机是孩子刚犯了错误,正在想孝矛盾时进行处罚。有的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没有时间处罚,等事情过去几天才想起来,这样做往往产生反作用。没准当时正做了某件好事。等待着父母的夸奖,不及时的惩罚只会让孩子适得其反。
2、慎罚原则 在实施惩罚的过程中,一定要始终采取慎罚的基本态度,把惩罚控制在恰当合理的范围和量度中。在对孩子惩罚之前,一定要先提出警告。在生活中要给孩子制定不同的行为规则,约法三章。孩子犯了错误,要依据规则来进行处罚,万万不能不顾规则,打骂孩子。对于孩子所做的事情,家长要提前提出所应注意的问题。
3. 平静原则 父母要制怒,面对孩子做了错事,父母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先想想为何孩子需要以不当的手段(如欺骗)来获取她想要的东西,或掩饰她的错误。切忌在盛怒之下惩罚孩子。执行态度要严肃而不轻快,不用开玩笑的方式教训孩子,以免他以为你不是在纠正他。
4. 尊重原则 惩罚孩子要注意场合,注意维护孩子的尊严;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惩罚前一定要了解清楚事情的经过,千万不能冤枉了孩子。 父母应询问孩子说谎的动机以及该物品对她的重要性。借此了
解孩子欺骗大人的目的,并且适时教育,纠正其偏差的观念及行为。强化足以引发受欢迎行为的情境,惩罚时要教育他什么是正确行为,而且平日要做到奖惩兼顾,他做对了也要给予奖励。 不能用羞辱的态度执行惩罚,不要做人身攻击比如“大白痴”,“笨蛋”等;以尊重孩子为前提,才不会造成他日后的叛逆性格。
5. 重申原则 父母须再一次明确地告知孩子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不被允许的,并让孩子明白这种行为将会受到处罚,以后不要重蹈覆辙。对事不对人,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他做错了什么才受惩罚,并告诉他正确的行为;
6. 彻底原则 假如你警告过孩子当他犯某一种过错时要惩罚他,那么在他犯错后,你就一定要实行你惩罚的诺言。假如你不处罚,你以后便难以下达命令,你的惩罚也就失去了恫吓作用。经过事前沟通及事后检讨,父母一定要彻底执行对孩子的处罚,使孩子真正体会父母的教育原则,并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错误。
7、适度原则 惩罚强度要因人而异,每个孩子有先天的差异,所以能接受惩罚的强度也有差别;因性格而罚 如果孩子胆小、性格内向,那么处罚时应尽量温和些,避免因受不住处罚的震惊而造成精神创伤。对那些脾气犟的孩子,切不可以“犟”制“犟”,以免使他变得更加固执、蛮横,难以教育。不良行为有轻重之分,惩罚不能太轻也不宜太重,同一错误行为应由轻度惩罚开始,没有成效才采行较重的处罚。 8、一致原则 执行处罚的态度要一致,父母态度要一致,前后处罚方式也要一致,必须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不要父亲处罚后母亲还来处罚。轮番“轰炸”或者父母在高兴时,往往对孩子的错误睁只眼闭只眼,不加过问;心情不好时,就滥加处罚,把孩子当做“出气筒”。这样会引起孩子的厌烦情绪,产生对抗心理。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父母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用钱物或食品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
9. 事后修补原则 处罚事件过后,父母要找机会跟孩子沟通,要适当安抚,告诉孩子父母真心爱他,希望他能学好;让孩子感觉到该处罚只针对本次错误行为,并不会影响到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也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使孩子因为犯一次错就失去了自尊与自信。
10、宽严相间原则 “严”表现在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和危害性的分析上,语重心长,语可重,声不一定粗,更不要用威胁的语气。“宽”则表现在对孩子错误的谅解上,因为孩子的过错往往是不自觉的。
四、选择合适的惩罚方式,以提升教育效果;
处罚方式,可按照事先制定的规则、约法三章执行,也可由父母和孩子共同讨论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处罚方式,或是由父母单方面决定,然后告知孩子。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
1、事先把合理的惩罚后果告诉孩子。事先向孩子解释清楚后果将是什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警告。比如:如果你.......就要........,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父母就必须针对这个行为想出一个适度的处罚结果,然后马上执行,决不能缓行。不能说:如果你......下次就......;
2、移除孩子喜爱的事物、禁止他平日最喜欢的活动:让孩子知道当他做出错误行为时,可能会面临的后果。比如:不准看电视、. 不能打电子玩具、不给零用钱、取消去公园玩等活动等;
3、故意忽略:即父母故意将注意力从孩子的不良行为上移开。例如,当孩子哭哭啼啼或乱扔东西时,父母便可采取此法。一旦孩子停止这种行为,再给予关注
4、隔离 当孩子有不适当的行为时,在处罚区上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可取个名字;准备闹钟或时钟,计时处罚时间。当你认为孩子有必要为自己的错误受到处罚时,是不是首先会使用这种\面壁思过\的办法?但这个古老的方法并非永远有效,所以这里我们告诉你些更新的。不过请记住:管孩子是为了纠正他的不良行为,而不是让他痛苦或者难过。
有的父母发现,在家里“面壁思过”这一招对孩子非常灵验,然而,也有人觉察到孩子根本不把这种处罚方式当回事,他不是和父母抗争,就是到处乱动,或者根本就不在乎在椅子上坐10分钟。如果是这种情况,无论是面壁思过还是静坐思过,都不可能起到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效果了。
如果你恰恰是使用这一古老招数却不成功的父母,那么该是寻找其他的行之有效的处罚方法的时候了。不过,一定要记住,你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改正他先前的不好行为,而不是使孩子痛苦和难过。因此,首先父母要摸透孩子的脾气秉性,然后再去选择一种自己感觉最适合的处罚方式。,借由取消他获得注意或其他奖赏的机会,以减少该行为的一种方法。例如没收玩具、罚钱、罚站、让她到反思角坐一会。 5、身体惩罚: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朱家雄认为: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会绝对不打孩子,而世界上极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问题的关键不是能不能打,要不要打,而是应该怎样打。我认为:适当体罚孩子,让他明白做错事情应当承担责任,并学会承受压力,是有好处的。不过俗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身体惩罚不能当成常规武器,必要时候用一用还是很有效果的!
6、斥责:口头强烈指责不良的表现,目的在减少或削弱不希望出现的行为。
7、自然惩罚 如果孩子所犯的错误不严重,可以让孩子自然接受惩罚,有些不良行为,可以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坏结果,如故意损坏玩具、故意打翻饮料、粗鲁的对待小猫等,一旦孩子们看到结果的严重性,便不会再这样任性了。再比如上学忘记带课本,没有完成家庭作业,迟到等,上课肯定会不方便,或者接受老师的批评,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
8、事不过三。如果想让孩子事先认识到一个重大的必须承担的后果,比如得不到他最喜欢的玩具,失去他的最爱,那么“事不过三”处罚方式的效果就会更好。每次孩子调皮捣蛋了,不必说教,只要告诉他:“我们都不该打人。这是第一次!”,然后明确警告孩子重大的后果是什么。当他下一次又打人的时候,就告诉他:“这是第二次!”,第三次打人的时候,告诉他:“这是第三次!”,然后马上实施预先警告的那个处罚。
9、对于不好的行为开罚单。
如果孩子的年龄足以使他明白好的行为接受奖金的含义,那么他也就会懂得自己要为不好的行为支付罚金。通常5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接受金钱的奖惩方法了。孩子们非常渴望能够用自己的钱去买玩具,所以这种方法也很有效果。父母可以张贴一张表格,说明各种不良行为的罚金各有多少。比如,不收拾玩具罚金为一枚一角硬币,和同伴打架罚金为两枚一角硬币。如果孩子打架了,或者说脏话了,就让他上缴罚金,放在一个预先准备的罚金储存罐里。
10、追加一些家务活。有的孩子会为了躲避他不喜欢的家务活,就选择服从于父母的规矩,表现得很合作。6岁的小青就属于这一类的孩子。每次他一有不好的行为,他的妈妈就会要求他:“过来,把垃圾袋套在垃圾桶上。”或者让他负责拿簸箕,一起扫地。
当然,也可以让孩子做一些他以前没有做过的家务,当作对他不良行为的一种惩罚。例如事先准备好一列家务清单,罗列出3~4个孩子最不喜欢的家务活——扫地或者把玩具分类收拾好等等,那么孩子就能预先知道自己的不良行为将会招致哪种后果。
总之应该是多变的方式,不变的原则,惩罚的形式内容要明确、具体、适当。如:孩子因上午吃零食而没有节制而中午不吃饭,就可以告诉他,下午不但没有零食,而且不准吃饭,要等到晚餐,并说到做到。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另外要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弃。如果已经尝试这种方式8个多星期了,但总是失败,那么就是该寻找其他处罚方式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