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连接OA和OB,作OF⊥AB.
由题知:?AB 沿着弦AB折叠,正好经过圆心O ∴OF=OA=
1 OB 2∴∠AOF=∠BOF=60° ∴∠AOB=120°
∴∠ACB=120°(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 ∠D=
1∠AOB=60°(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 2∴∠ACD=180°-∠ACB=60°
∴△ACD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故,①②正确
下面研究问题EO的最小值是否是1
如图2,连接AE和EF
∵△ACD是等边三角形,E是CD中点 ∴AE⊥BD(三线合一) 又∵OF⊥AB ∴F是AB中点
即,EF是△ABE斜边中线
∴AF=EF=BF
即,E点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运动.
所以,如图3,当E、O、F在同一直线时,OE长度最小 此时,AE=EF,AE⊥EF
∵⊙O的半径是2,即OA=2,OF=1 ∴AF=3 (勾股定理) ∴OE=EF-OF=AF-OF=3-1 所以,③不正确
综上所述: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故答案是:①②. 【点睛】
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也考查了垂径定理. 14.4或1 【解析】
∵两圆内切,一个圆的半径是6,圆心距是2, ∴另一个圆的半径=6-2=4; 或另一个圆的半径=6+2=1, 故答案为4或1.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两圆位置关系来求圆的半径的方法.注意圆的半径是6,要分大圆和小圆两种情况讨论. 15.2 【解析】 【分析】
将数据排序后,位置在最中间的数值。即将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大于该数值,一部分小于该数值。中位数的位置:当样本数为奇数时,中位数=(N+1)/2 ; 当样本数为偶数时,中位数为N/2与1+N/2的均值;众数是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根据定义即可算出. 【详解】
2、1、5、1、8中只有1出现两次,其余都是1次,得众数为a=1. 2、1、5、1、8重新排列2、1、1、5、8,中间的数是1,中位数b=1. ∴a﹣b=1-1=2. 故答案为:2. 【点睛】
中位数与众数的定义. 16.x≠﹣1 【解析】 【分析】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 【详解】 ∵式子
2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x?1∴x+1≠0,解得:x≠-1. 故答案是:x≠-1. 【点睛】
考查的是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掌握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17.m?5且m?1 【解析】
试题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m?1?x?4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m?1≠0且△=16?4(m?1)>0,解得m<5且m≠1, ∴m的取值范围为m<5且m≠1. 故答案为:m<5且m≠1.
点睛: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
2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时:??0. 18.(-
3,1) 2【解析】 【分析】
根据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进行解答. 【详解】
解:∵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1,将△OAB缩小为△OA′B′,点B(3,?2) 则点B(3,?2)的对应点B′的坐标为:(-故答案为(-【点睛】
本题考查了位似变换:位似图形与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k或?k.
3,1), 23,1). 2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112.1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即可求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30﹣2x与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6≤x<11; (2)设矩形苗圃园的面积为S,由S=xy,即可求得S与x的函数关系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即可求得这个苗圃园的面积最大值.
试题解析:解:(1)y=30﹣2x(6≤x<11).
(2)设矩形苗圃园的面积为S,则S=xy=x(30﹣2x)=﹣2x2+30x,∴S=﹣2(x﹣7.1)2+112.1,由(1)知,6≤x<11,∴当x=7.1时,S最大值=112.1,即当矩形苗圃园垂直于墙的一边的长为7.1米时,这个苗圃园的面积最大,这个最大值为112.1.
点睛:此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构建二次函数模型,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 20.-
1 4【解析】 【分析】
先化简,再解不等式组确定x的值,最后代入求值即可. 【详解】
12x2?x(﹣)÷, 2xx?11?2x?x?(x?1)x2?x=÷ ,x(x?1)1?2x?x2=
1?x, x2?1?x?1?0解不等式组?2,
?2?x?1??x?可得:﹣2<x≤2, ∴x=﹣1,0,1,2,
∵x=﹣1,0,1时,分式无意义, ∴x=2,
11?22∴原式=2=﹣4.
21.见解析 【解析】
【分析】
由菱形的性质可得BA?BC,?A??C,然后根据角角边判定VABE?VCBF,进而得到AE=CF. 【详解】
证明:∵菱形ABCD, ∴BA?BC,?A??C, ∵BE?AD,BF?CD, ∴?BEA??BFC?90o, 在△ABE与VCBF中,
??BEA??BFC?, ??A??C?BA?BC?∴VABE?V, CBF(AAS)∴AE=CF. 【点睛】
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到全等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22.(1)见解析;(2)140人;(1)【解析】 【分析】
(1)分别利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得出总人数,进而得出错误的哪组; (2)求出1分以下所占的百分比即可估计成绩未达到合格的有多少名学生;
(1)根据题意可以画出相应的树状图,从而可以求得张明、李刚两名同恰好分在同一组的概率. 【详解】
(1)由统计图可得: 甲(人) 乙(人) 全体(%) (1分) 0 2 5 (2分) 1 2 12.5 7 5 10 (4分) 6 8 15 (5分) 4 4 17.5 1. 4乙组得分的人数统计有误,
理由:由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对应可得, 2÷5%=40,12.5%=40, (1+2)÷
10%=40,15%=40,(7+5)÷(6+8)÷(4+4)÷17.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