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克思模拟三试卷及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马克思模拟三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共40题,每题1分): 1、哲学是 (D)

A 科学之科学 B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B A 一元论 B 物质 C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D 意识 3、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前提是 A

A 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性 B 否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 C 承认事物的客观性 D 否定事物的相互区别

4、在实践活动的类型中,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A 处理社会矛盾的实践 B 生产实践 C 科学实践 D 人的主观活动 5、人的最深刻最根本的本质是 C

A 物质生产劳动 B 自觉能动性

C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最基本方面在于他们是 A A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 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 历史任务的提出者和组织者 7、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根本标准和客观尺度是 D A 物质文明 B 精神文明

C 思想道德水平 D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 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体现了 B A 相对主义的观点 B 辩证法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诡辩论的观点 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是 B A 迂回曲折 B 前进上升运动 C 周而复始的循环 D 直线式的发展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主体是指 C A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 B 现实社会中的一切人 C 改造和探索世界的现实的人 D 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劳动者 11、一切错误思想就其本质而言都是 B

A 人的头脑里固有的 B 客观存在的反映 C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D 没有任何根据的 12、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B

A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唯心主义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3、下列现象中属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有 C

A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B 先进和落后的相互排斥

C 真理和谬误失去一方,他方就不存在 D 顺利变为困难,困难变为顺利 14、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反映的内容主要是: D A 社会存在 B 地理环境

C 人口因素 D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5、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最为根本的标准 是 A A 物质文明 B 精神文明

C 思想道德水平 D 科学技术

16、唯物史观认为,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 B A 他的奉献得到社会的承认 B 他为社会作了什么贡献 C 社会对他的合理需要予以满足 D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关心 17、“真理没有阶级性”这是 D

A 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B 旧唯物主义真理观 C 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D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18、人们常说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其哲理是讲 B A 空间的三维性 B 时间的一维性

C 时间空间的客观性 D 时空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

19、哲学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是依据对————的不同回答来进行的。 A 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D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20、依据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上可以划分 D A 唯心论和唯物论。 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 具体科学和哲学。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1、物质的最高属性是它的 A

A 存在性 。 B 运动性。 C 可知性 。 D 客观实在性。 22、认为具体的物的形态如水、火、气等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是 A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23、汉代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D

A 唯物论观点 B 唯心论观点 C 辩证法观点 D 形而上学观点 24、 认为存在着没有物质的运动是——的观点。 C

A 庸俗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 C 唯心主义 D 辨证唯物主义 25、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B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B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C矛盾的内在性与外在性 D矛盾的实践性与历史性 26、生产力的基本含义是 C

A人的体力与脑力的支出 B人们解决自然界矛盾的能力

C人类解决社会同自然界的实际矛盾的能力 D人类解决人与社会矛盾的能力 27、“望梅止渴”是关于 C

A感觉的生动的例子 B知觉的生动的例子 C表象的生动的例子 D 理性认识的生动的例子 28、世界观是人们对于 B

A世界的看法的总和 B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看法,主要是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 C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看法 D世界与人生的最基本的看法 29、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不是 B

A世界观 B理论化与系统化的世界观 C歪曲的世界观 D 能够消灭的 30、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是 A A联系与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观点

C系统观点 D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观点

31、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C )。 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32、马克思说:“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 B )。

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 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33、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C )。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3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C )。 A、随着生产耗费而逐渐消失 B、能够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D、借助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35、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A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36、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A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37、资本的周转速度( D )。

A、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同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D、同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38、把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生产过程中( B )。

马克思模拟三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模拟三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共40题,每题1分):1、哲学是(D)A科学之科学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BA一元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se2g2rdb23xy6q95ja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