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多《管理学》第四版教案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教学目的:明确管理的定义及职能,并了解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了解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重点:管理的定于与职能;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西方的主要管理理论。
教学难点:管理的艺术性理解;西方主要的管理理论的发展。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
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可以为实习中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管理原理的理解。
计划课时:4课时。
课程导入
1 通过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典型代表人物的介绍,引入管理、管理者的概念,给大一新生初步的管理学的印象。通过日常生活中典型事例的介绍,引入“管理无处不在”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课程大纲:总共包括六篇十八章的内容。
第一节 管理活动
1、 管理的定义:介绍对福莱特、罗宾斯、刘易斯等人对管理学的定义以及本书对管理学的定义。
2、 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 管理者的角色: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者十种角色,可以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4管理者的技能:包括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第二节 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1、 中国早期管理思想:孙子兵法、周礼、田忌赛马等。
2、 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1)亚当·斯密:劳动分工与经济人观点 (2)小瓦特和博尔顿:科学管理制度
(3)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4)欧文的人事管理制度
(5)巴贝奇、亨利汤、哈尔西等人对工资报酬的研究
3、 管理理论的形成
(1)管理活动、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关系
(2)古典管理理论: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3)行为管理理论:梅奥的霍桑实验、行为科学 (4)数量管理理论:运筹学、系统分析、决策科学化
(5)系统管理理论:运用系统理论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权变管理理论:产生于20C70年代,强调组织与环境相适应 (7)全面质量管理:20C 八九十年代,应用于日本,形成理论与美国
4、 20C 90年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1)学习型组织: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 (2)精益思想 (3)业务流程再造 (4) 核心能力理论
第二章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什么是道德、管理道德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几种相关的道德观;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阶段;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教学难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及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
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可以为实习中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管理原理的理解。
计划课时:2课时。
第一节 管理与伦理道德
1、 伦理与道德的含义: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2、 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企业组织;人文力与企业精神;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
第二节 集中相关的价值观
1、 功利主义价值观: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
2、 权利至上价值观: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
3、 公平公正道德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
4、 社会契约价值观: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行为
5、 推己及人道德观:己之不欲勿施于人,仁义礼智信等
第三节 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1 道德管理的特征: 包括7个
2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问题强度
第四节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1. 2. 3. 4. 5. 6. 7. 8.
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 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设定工作目标
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 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第五节 企业的社会责任
1 企业与现代社会:现代社会的四类组织——政府、企业、非盈利组织、家庭,传统经济学观点与社会经济学观点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的比较。
2 企业的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经历了四个阶段。
3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一)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二)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硬符合道德规范; (三)社区福利投资; (四)社会慈善事业; (五)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第三章 全球化与管理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全球化的内涵,认识到在全球化的环境中,管理者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以及企业进入全球化的方式和组织模式的选择,全球化经营中的领导风格。
教学重点:全球化的内涵;全球化的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模式及组织模式选择。
教学难点: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模式,全球化和当地化,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选择。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理论教学;
2)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线,以现实问题讨论(可以为实习中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以加深学生管理原理的理解。
计划课时:2课时。
第一节 全球化内涵
1、 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从不同层面定义和了解全球化:如世界、国家或地区、产业、公司,甚至是公司内的某一部门或某一业务。
(1)世界层面上,全球化是指国家质检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2)国家或地区层面上,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关键性指标:进出口额占GDP得比例、外国直接投资和有价证券的进出流动额等。
(3)产业层面上,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4)企业层面上,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份额和资产扩张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地区的交流程度。
第二节 全球化与管理者
1、 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1)全球化管理的一般环境
① 政治与法律环境:包括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的稳定性、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法律环境等。
② 经济和技术环境:包括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社会基础设施等。
③ 文化环境:霍夫斯泰德的反映各国或地区文化环境的几个指标,包括权利距离、不确定性的避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男性化或女性化、长期导向或短期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