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極氧化工藝流程
名词解释
Ⅰ 机械与化学表面处理
金属需经过抛光或刷光,随后除油及脱脂,检查外观质量,以为后续处理工序作表面准备。 Ⅱ 阳极氧化
通过认为的手段,形成一层厚氧化铝膜,即阳极氧化膜。即吸附氧化膜。这是吸附着色的先决条件。 Ⅲ 染色
在阳极氧化膜之微孔结构内沉积染料分子。 Ⅳ 封孔
封住微细孔,使染料固定于氧化膜内。
吸附着色的理论依据
吸附现象是采用染料水溶液浸渍染色的特点。与其他着色技术不同的是,其产生颜色之化合物并非产生自工艺本身而是存在于开初的介质
中。
“吸附”这一术语的意思是染料分子沉积并积聚氧化膜微孔的内表面,此阳极氧化膜的孔隙率为氧化膜的20m2/g。导致吸附的是铝氧化膜与染料分子之间的键合力起作用。这键合是不稳定的,相反,吸附在阳极氧化膜上的染料(染色强度)与溶液中的染料之间达到平衡。倘若溶液的染料浓度增大,则吸附量会增大,直至达到饱和点(颜色强度最大)时为止。又倘若溶液的燃料浓度下降,比如下降到零,而水中又全无亲质,便会出现解吸附,导致褪色合色料扩散。因此,在完成染色之后的多孔膜封闭工序是必不可少的。尽管染料迅速吸附,但整个着色过程的速度并非取决这一原始的现象,而是取决于染料分子随后怎样进入狭窄的微孔内。这一过程以略低的速率进行。分子的直径平均为0.0025µm,而用硫酸直流氧化法制备的阳极氧化膜的微孔平均直径为0.02µm。
***********************************************************
铝的级别和铝的阳极氧化
铝材的物理成分以及级别是吸附着色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铝材分为高纯铝、纯铝和合金铝。
高纯铝只含不超过痕量(不超过0.05%,依次排级)的亲质金属;纯铝的亲质金属含量不超过1%。
由于铝本身的强度不足以应付各种用途,因而相当多是与其他金属形成合金,主要的是镁、锌、锰、铜等。合金中的这些成分越高。耐机
械磨损性便越强,但对装饰性着色的适应性则相对的越差。吸附着色本身是不会改善阳极氧化膜的物理特性的。 Ⅰ 质量要求
必须选用阳极氧化级的铝材,才能保证在阳极氧化和着色后仍然能保持吸引人的外观。这一级别的铝材是专门为阳极氧化和着色而特别制备并经过特别检测的。
Ⅱ 合金成分对色泽和透明度的影响
铝和铝合金原有的颜色分别随其纯度级别与所含成分不同而异。而吸附着色的色调又受原来的底色所影响。 1
镁量大于5%时,阳极氧化膜会暗哑; 2
含锰及铬量即使低至仅1%,氧化膜便带黄色,超过此含量时,金属色调便会变的暗黑; 3
硅有使氧化膜带灰色的趋向,不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存在于合金中的形式。如果以固溶体形式存在而含量低于1%时,它不会使氧化膜明显暗哑。超过此含量及以非固溶体形式存在时,金属就会呈浑浊的灰色。有一种特别的含硅3%~6%的铝合金就被称为“灰色调和
金”。 4
含铜量不超过0.2%左右的铝合金对阳极氧化膜的颜色、透明度或硬度均无甚影响。以其通常在一些合金(如铝、铜、镁类及其他)所用含量,铜往往会给合金带来不规则斑点、呈微棕色及微灰色外观。此外,铝铜合金在染色过程中比其他合金更易于发生原电池腐蚀(点状腐蚀)。 5
锌对氧化膜质量不产生影响。倘若含量在2%左右或稍大,又假如合金不含其他成分,则在染色中不会产生明显的色调变化,也不会令染色膜变暗哑。
Ⅲ 机械表面处理与化学表面处理
未经预处理的铝是不能阳极氧化和着色的。事实上,有控制的表面处理是染色完美和光滑均匀德必备条件。机械的和化学的预处理决定了金属表面最终德外观,因为透明德阳极氧化膜或着色都是无助于光学性能德。化学处理目的在于清除金属上的脂类、油污、夹杂的亲质、皂类德残余、以及自然氧化膜。这些污染物质如果未得到彻底清除,就会妨碍氧化膜的生成,随而队染色产生明显不良的影响。 对准备阳极氧化并吸附着色德铝件作预处理时所遵循的准则,与阳极氧化而步着色德工艺准则相同。
Ⅳ 硫酸直流电氧化工艺参数对阳极氧化膜着色性能的影响 在阳极氧化膜的吸附着色工艺中,最终获得的色调不但取决于着色过程本身,而且在相等重要的程度上取决于氧化膜的性能。而氧化膜的性能又取决于阳极氧化参数。在工业生产中,这一点往往未受到注意。当在追溯染色故障因由时,必须同时仔细检查阳极氧化的工艺条件。在无色阳极氧化时未被发现的氧化膜上的某些变异在西服着色时变的明显,而且即使改进染色过程亦只能有限度的得到改正。 参数 偏离标准 偏高 硫酸浓度 偏低 较淡 较高 染色强度差别 膜机械强度差别 较深 较低 改善膜的结构 偏高 铝浓度 偏低 稍高 偏高 偏低 偏高 温度 偏低 较淡 较高 较淡 较深 较深 较高 较低 较低 稍淡 电流密度 (膜厚度恒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