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兴未已的传统文化复兴 ——对汉服复兴的思考
摘要:汉族是汉民族的象征,历史悠远,承载着汉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当今传统文化复兴方兴未已,恢复汉服,对建设新时期文化意义重大。本文着重论述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分析汉服复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实际出发,力求探讨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传统文化,新时期文化,汉服,复兴意义
一、汉服的荣耀
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有着悠久的辉煌历史。在三皇五帝时期,当时华夏族所穿衣裳即为汉服,自炎黄二帝,只尧舜治世,延至西周,已经形成规范的制式,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文化上的百家争鸣,汉服制式呈现多元化色彩,到了汉朝大一统时,因推崇西周礼制,在总结前人成就上,汉服不断完善并得以普及,上至皇室贵胄,下至百姓商旅,普遍身着制式齐整的汉服。西汉盛世,影响力空前,汉民族由此最终形成,汉服也成为汉民族悠久文化中最显耀的一部分。自华夏初始,至明末清初,汉服兴盛绵延上下四千年,期间虽历经朝代更替,但汉服主体制式不变,以汉代为基本特征。 汉服的主要特征是交领、右衽、束腰等,与其他民族区别明显。身着汉服者,极具飘逸潇洒之韵,与中国传统的尚礼、中庸思想相契合。
汉服贯穿于汉民族发展强盛的整个时期,传承着汉民族几年前的文化风貌,其绚丽多姿的款式、一针一线讲究深意的礼仪思想,使得汉服成为汉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
汉服凝聚着汉民族的智慧,代表着汉民族悠久的历史,在汉服存在的几千年里,它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推动着汉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影响着其他民族的衣饰,如今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均是由汉服演变而来,足见汉服的强大软实力。
二、汉服的消亡
1644年满清入关,建立清朝,虽保证了中华大地大一统的局面,然而在文化上却大肆亡汉,以残暴手段强迫汉人剃发易服,摧毁汉人的民族精神以维持自己的异族统治。然后清朝的暴行逆施遭到全国汉人的抵抗,却被残酷镇压下去,此后清朝二百多年中,汉服逐渐消亡。1911年清朝灭亡,积贫积弱的中国始终由于割据战乱不得统一稳定,思想文化上也由于长期积累的自卑心理,于是积极西化、全面反儒,乃至华夏文明标志的汉服也遭到歧视。新中国成立后,共产主义的信仰也让传统文化被打上了封建糟粕的烙印,汉服被封入箱底,不得见天日。 两百年的异族统治加上一百年的分裂战乱,造成民族文化的断层,如今的中华民族在文化上出现了无根无源的现象,这与拥有五千年文明的荣耀极为不符。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民间对恢复传统文化表现除了无与伦比的热情,汉服复兴已经逐渐由一种口号而变成了一种行为、一种运动。
三、汉服复兴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对建设新时期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汉服复兴,有利于树立中国新形象,增强中国对外文化影响力。
民族服装在国家外交拥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APEC峰会,各国领导人身穿东道主国家的民族服饰合照,就是借民族服装展现本国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民族服饰代表着各民族的历史文化,而汉服背后承载的则是五年前的中华文明。只有复兴汉服,方能培育出中国特色的新时期文化,进而对外输出影响。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超级大国,若是我们统一穿汉服,对外展示我们辉煌的传统文化,必能被小国瞻仰,受世界尊敬。当今世界,任何对外文化输出成功的国家,都对本民族服饰上做到了极致的恢复和保护,如日本的和服、美国的燕尾服。 2、汉服复兴,有助于增强汉民族乃至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 当今中国社会,人心浮躁,功利主义盛行,许多人为一己之私,全然不顾他人利益及安危,民族向心力衰弱,各种矛盾堆积,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复兴汉服,有利于时刻提醒大家,自己与所处的这片土地上的这些人,都是炎黄的子孙,说着共同的语言,有着同样的民族身份。只有大家统一身穿汉服,才能使得呈现出汉民族的特色,更能有力推动汉民族的包容和齐心。海外也有着数千万的华人,他们作为华夏民族的一员,如果看到国内的同胞都穿着民族服饰,肯定会感到自豪,对祖国有着更强烈的向往。
3、汉服复兴,有助于恢复中国传统的礼仪规范,重塑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 目前中国尚未有一套被国人认同的礼仪规范,由于近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传统礼仪土崩瓦解,遭到遗弃。传统礼仪维系着古代中国几千年的经济文化秩序,是对外展示中华文明的标签。在中国强盛的今天,更需要传统礼仪为规范国人,因此恢复传统礼仪是重塑礼仪之邦的前提条件,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文化的基础。所谓“定礼之大者,莫要于冠服”,自古以来,衣冠是华夏礼仪的根基,但凡一个朝代的建立,必然要重新制定本朝衣冠制式。在今天的中国,复兴汉服,制定符合当今国人生活习惯的汉服,可以极大唤醒国人对传统礼仪的认知和遵循。
4、汉服复兴,可以推动传统艺术的复兴。
汉服除了是一种民族特色的服饰,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在古代,以汉服为基础创作的水墨画、舞蹈、皮影戏等艺术形式不胜枚举。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的这句诗歌,只有与身穿汉服、华丽激情的唐朝联系起来,才能产生令人无限遐想的诗意,若是清朝诗人或者当代诗人写出此诗,则意境全无。汉服的艺术魅力,繁荣了传统文化。汉服的复兴,不仅可以让这些传统艺术瑰宝重焕生机,更能促进其与现代文化艺术,如电影电视、摄影,的结合,创造出当代特色的中华文化。
5、汉服复兴,更能为国家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1的APEC峰会,使得唐装一夜之间风靡全国,长江三角洲众多的真丝厂在12月份接到大量的唐装订单,不得不加班加点生产。据统计,在2002年春节前后,仅京沪两地的唐装销量就达到10个亿,可见民族服饰在国家有着多大的市场。
复兴汉服,可以为中国的纺织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以中国目前13亿的人口,若每人一套汉服,则每年至少有1万亿的市场份额,而由于汉服宽袍大
袖,一般需要配套外套、巾帽,而女装要配上簪子、银饰,男装则配上头巾、护腕等,加上这些配套的衣饰,未来整个汉服巨大地难以想象。汉服市场的兴起,也会挤占国外品牌服装,尤其是西服的市场份额,减少国人对洋装的热情和依赖,更有利于树立汉民族的自自信心。
汉服凝聚着悠久辉煌的华夏文明,代表着坚强而包容的民族精神,它以民族文化为依托,经历几年前的演变与丰富,早已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标志,而不仅仅是一件衣服。汉服复兴,也不仅仅只是恢复古人衣冠,更是为了重塑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认同。只有文化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汉民族乃至中华民族才能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
四,为汉服复兴献言献策
如何去实现汉服复兴这一千秋伟业?需要我们默默摸索,且不能急功近利。 在思想上,必须对汉服树立正确的认识,既不能视其为落后的糟粕,也不能大跃进,立刻舍弃现代服装,改穿汉服。汉服的复兴需要最多数人的认同,而非一己之力所能改变。因此有志于复兴汉服者,必须端正思想,以身作则去宣传汉服,潜默移化地影响他人。当然,宣传不仅仅靠个人。社会各界也应该动用各自的能力来推广号召,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身穿汉服的局内人。
其次,政府是汉服复兴最重要的责任。政府不仅应表态支持,更应该大力推动。毕竟当今的中国,政府还扮演着导师的角色,如果有政府积极参与其中,必然建立各种汉服组织、政策上扶持设计生产汉服的企业等,那么汉服复兴便离成功不远。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复兴汉服的主力军便是各种汉服爱好者团队及其所发动的汉服运动。2003年,王乐天身穿汉服走在郑州街头,打响了当头炮,此后各种汉服团体和汉服运动风起云涌,一发不可收拾,影响力越来越大。因为,对汉服复兴者来说,参与各种汉服运动,无疑是实现理想的最佳途径。
五、总结
汉服的复兴,必定将经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因为我们更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复兴汉服,我们应以身作则,不仅仅是穿汉服、行古礼这么简单,更应积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发扬,为建设新时期文化添砖加瓦,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