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教学内容分析】

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是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依据,寻找本课的最佳切入点,拓宽学生的思维是该教学内容的关键。所以本人采取了透析探究法教学,将教材的知识情景化、直观化,并以各节知识点为线索,通过设计问题将知识逐步联系和展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在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训练上都是特别重要的,故应该重点讲解,注重探究。 【学生情况分析】

从知识储备来看,由于初中地理的学习不是很系统,导致初中与高中地理的学习就缺少了连贯性,因此高中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较差,加之这部分内容理论难度较大,故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从学习热情来看,学生比较关注与这部分知识有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故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过程,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

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3、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判断某地风向。 方法与能力

1、教会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的学习方法。 2、通过绘制热力环流图,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问题的探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过程。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

1

3、大气的水平运动。

难点:1、热力环流的形成引起的等压面的凹凸变化及高低压分布规律。

2、影响风向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并因此获得发展 2、多媒体展示教学法: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教具、教学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都听过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吧,恩,两个小孩子因为太阳的远近而争论的面红耳赤,其中一小孩觉得“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 意思就是早晨冷, 中午热。 这是个很司空见惯的事情,好,同学们,那为什么早晨冷,中午热,你能从地理的角度解释一下吗?好,现在不知道没关系,相信学习了今天的新课大气的受热过程你们就会知道了。

我们地球上的能量是来自哪里啊?太阳。恩,太阳辐射能是我们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那太阳辐射是长波辐射还是短波辐射呢?好,这个知识点老师补充一下。由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长,温度低,辐射的波长短。所以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那我们地面也有温度,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还是短波辐射?恩,是长波辐射。

那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怎样的呢?看到黑板, 这是地面, 这是高层大气,投射到地球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后,会有少部分被大气吸收,或者被大气反射和散射掉。吸收,反射,散射这三个我们称之为大气的削弱作用。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后,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到达地面,会有一部分直接被地面反射掉,大约有 47%的太阳辐射能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能就会增温,我们把由太阳指向地球,地面被太阳加热这个过程形象地称为“太阳暖大地” 。地面增温后又会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会将绝大部分的地面长波辐射吸收掉, 其中会有一小部分以对流传导等形式射向宇宙空间,这个由地面指向大气,大气被地面加热的这个过程,联系刚刚所说的太阳暖大地,这个过程应该称为?恩,称为“大 地暖大气” 。大气增温后,也要向外辐射热量,其中一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一部分向下补偿地面丧失的热量,这个称为大气逆辐射,这个由大气指向大地,以至于大地温度降低的不多的这个过程我们形象地称为,恩,大气暖大地。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对短波辐射吸收的很少,主要吸收长波辐射,所以,同学们,你们觉得谁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啊?

2

恩,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那如果没有大气层, 受热过程会是怎样呢?现在请同学们看到活动题,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的比较。 根据刚刚所学的大气的受热过程,自主思考分析活动题的两个问题。都思考好了吗?好,第一题,大气逆辐射的存在,对地面有什么作用?概括为大气的保温作用,非常好。第二题,为什么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白天,月球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升的很高,夜间,月球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月球表面热量损失快,温度很低。因此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好,回到我们生活里,今天天气艳阳高照,是很晴朗的,那你们觉得是晴天昼夜温差大还是阴天昼夜温差大呢?因为晴天,天空少云或没有云,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多,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丧失的热量多,所以,昼夜温差大。而阴天云层比较厚,白天,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大气辐射相对少,夜晚,保温作用强,热量丧失的少, 所以, 昼夜温差小。 答得非常具体, 非常好, 老师要给你点个赞。

好,现在同学们,你们能回答课前两小儿辩日的问题了吗?要联系之前学过的太阳高度角的知识,中午的时候太阳高度角,恩,大,早晨的时候太阳高度角,恩,小。恩,那这是地面,这是大气上界,中午的时候太阳高度高,假设在这,早晨太阳高度低,假设在这,好,太阳辐射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所以,早晨的时候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路径比较,恩,长,那么大气的,恩,削弱作用就比较强,同样的,中午的时候,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路径比较,恩,短,那么大气的削弱作用就比较,恩,短。所以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就能够解释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了。

现在天气是越来越热了,同学们,你们家的空调都开始用了吗?都开始用了啊。那你们家的空调都安装在房间的哪里啊?哦,房间的上方。 那为什么要把制冷的空调安装在房间的上方呢?现在答不上来没有关系,学习了今天的新课热力环流相信你们就知道了 【板书】热力环流

解释这个现象之前, 要先回顾一下初中物理知识。 1.气压的概念:气压是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重量。这里有个平面 A 和平面 B,A所承受的空气柱中的大气重量是这么多,B 所承受的空气柱中的大气重量是这么多,那么 A ,B 的气压值哪个大?恩,是 A 的大。所以,气压是随着高度是增加而递减的。2.等压面的概念: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比如,现在老师手中的这张纸它是一个平面,现在老师假设这个平面上的每个点气压值都相等, 那么这就是一个等压面 ,如果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会呈水平状态,各等压面平行。就想这样子。好,现在来看热力环流的过程。这是地面,在近地面同一水平面上有 A,B 两

3

点,相对应的高空同一水平面上有 A 撇,B 撇两点。假设此时地面受热均匀,那么 A,B 两点的气压值是,恩,一样的,那老师都假设为 20.高空 A 撇 B 撇两点的气压值也是,恩,一样的,那老师就假设为 10。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地表温度会是均一的吗?恩,不会的。假设 A 地为刚刚实验中的电炉,B 地是冰块盆。那么 A 地是受热的, B 地相对受冷。 那么 A 地近地面空气会, 恩, 受热膨胀上升,B 地近地面空气会,恩,冷却收缩下沉,那老师假设上升和下沉的空气的气压值都会 2。所以,在高空, A 撇空气密度增大,形成,恩,高气压,气压值变为 12,B 撇空气密度减小,形成,恩,低气压,气压值为 8。 于是, 在上空, 空气便从气压高的 A 撇流向气压低的 B 撇。在近地面,A 地空气上升减少了,形成,恩,低气压,气压值为 18,B 地气流下沉,形成,恩,高气压,气压值为 22。于是,近地面的空气气压高的 B 地流向 A 地,这就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那现在你们能解释为什么家里的制冷空调要安装在房间上方了因为冷气重而收缩下沉,这样房间就能够吹到冷气了。

学以致用,现在老师再在这里加一个冰块盆设为 C 点,相对应的高空为 C 撇点。那么 C 点的情况与 B 点的情况的一样的。所以 C 点气压值为 22,C 撇点气压值为 8。补完整这边的热力环流是这样子的。那现在在受热不均的情况下,等压面还是水平的吗?恩,不是。那等压面的形状是发生了,恩,弯曲。看到近地面这个水平面,B,C气压值都为 22,A 点气压值为 18,那在 B,C 点的上面还是下面可以找到气压值为 18 的点,恩,在上面。所以,近地面等压面是这样子的,也就是低压处的等压面是向下凹的。在高空,B 撇 C 撇气压值都为 8,A 撇气压值为 12,那在 A 撇点上面还是下面可以找到气压值为8 的点?恩,在上面。所以高空处等压面是这么画的,也就是高压处等压面是向上,凸的。可以发现,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是相反的, 我们来应用一下。 请同学们比较 1,2,3,4 点气压值的大小。首先我们补充完整近地面的等压面,应用刚刚的结论,同一水平面,低压处向下凹,所以,1,3 点是低压,高压处向上凸,所以 2,4点是高压。在同一水平面,4 的气压值大于 3,2 的气压值大于 1。在垂直方向上,我们之前说过,气压值随着高度的升高而,恩,降低。所以 3 的气压值是大于 2 的。所以这 4 个点的气压值大小是 4 大于 3大于 2 大于 1.

4

高中地理必修一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内容分析】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是本单元的知识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依据,寻找本课的最佳切入点,拓宽学生的思维是该教学内容的关键。所以本人采取了透析探究法教学,将教材的知识情景化、直观化,并以各节知识点为线索,通过设计问题将知识逐步联系和展开,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在知识的积累和能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ryh233h8u4vbt01gdv99bpag891bi0042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